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ACI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进行测定,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结果 ACI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含量变化可反映ACI患者的脑梗死状态,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反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D-二聚体(D-D)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方法 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6例正常人血清NSE,hs-CRP和D-D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较正常人血清NSE,hs-CRP和D-D的含量明显增高(P<0.001);急性脑梗死大面积组比小面积组的NSE,hs-CRP和D-D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并且分别呈良好相关性.结论 血清NSE,hs-CRP和D-D的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浓度可给予急性脑梗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健康对照者与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hs-CRP、NSE的浓度,比较不同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hs-CRP及NSE含量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ACI患者入院血清hs-CRP、NSE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1)。ACI患者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NSE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P 0. 05)。ACI患者血清hs-CRP、NSE浓度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SE水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会加重血管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65例ACI患者、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hs-CRP含量变化.结果 ACI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16.12±5.21)mg/L与健康对照组(1.93±0.9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ACI越严重,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应该注意的是,hs-CRP浓度的变化是组织受损时的一项非特异性反应,必需在排除了引起hs-CRP变化的其他原因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脑梗死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变化,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6蛋白(0.025±0.017μg/L)和hs-CRP(7.147±10.503 mg/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7±0.009 μg/L,2.679±1.678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增高和梗死面积的增加,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蛋白水平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hs-CRP浓度均明显增高.S100β蛋白和hs-CRP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51a-3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特点及其与病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4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ACI组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ACI组患者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轻型组及中型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ACI组患者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A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与其NIHSS评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miR-151a-3p、MMP-9、hs-CRP、TG、血糖水平升高是ACI患者NIHSS评分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miR-151a-3p、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与ACI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03-2015-05在我院治疗的97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hs-CRP和D-dimer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大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呈正相关性(r=0.455,P0.05),血清D-dimer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无相关性(P0.05),血清D-dimer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变化对病情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hs-CRP能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hs-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hs-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hs-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hs-CRP正常组,且hs-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至第14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入院第7、14天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1);血清IL-17在入院第1天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正相关(P<0.05);hs-CRP、TNF-α水平在入院第1、7、14天均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且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患者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情程度而言,重度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明显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贾士全  杨文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14-1715,1717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13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cy和hs-CRP的区别,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和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y和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诊断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发病在48h以内的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5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CRP水平。分析研究组hs-CRP水平改变与ACI病情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hs-CRP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s-CRP水平改变对ACI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旭  郑利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59-1460,146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血清Hcy、hs-CRP、Cys-C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AMI组;SAP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UAP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组、UAP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C两两之间均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AMI组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8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析与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并发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1);脑梗死重型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中型、轻型组(P<0.05);随防1年,血清hs-CRP水平高者易复发.结论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易复发.早期测定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7例ACI患者和9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和血浆Hcy、D-D水平,并将ACI组按住院治疗时间分为第1天、第7天、第14天3组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Hcy、D-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hs-CRP、Hcy、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D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评定.结果 ACI组血清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清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后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血清CRP含量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血清CRP含量异常组(均P<0.01).结论 CRP水平是诊断和判断脑梗塞近期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hs-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hs-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hs-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hs-CRP正常组,且hs-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结论 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ACI)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CRP与AC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ACI患者和8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的含量,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I组CRP含量与健康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型ACI患者的CRP异常率比较,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脑梗死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