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两种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12例平均随访17.5个月(6-30个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平均随访12个月(4-18个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经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人工髓核置换术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差异。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4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与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5(6~30)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尚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平均随访12(4~18)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尚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后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2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2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均为单节段置换)。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9分,术后平均14.8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9个假体的前后径小于椎体的前后径。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主因腰腿疼3年,加重1个月,于2008~12入科。入院后完成腰椎X线拍片,腰椎核磁共振及CT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非手术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中见L5S1椎间隙左侧椎间盘髓核突出明显,顶压神经根,以手术尖刀环形切开后纵韧带欲取椎间盘髓核,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DWI探讨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髓核ADC值是否与椎间盘的解剖层面相关。方法:对72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行腰椎MRI普通序列和DWI扫描,并测量L1~2至L5~S1椎间盘髓核的ADC值,分析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与解剖层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2至L5~S1椎间盘平均ADC值分别为(1.47±0.33)×10-3 mm2/s、(1.47±0.31)×10-3 mm2/s、(1.42±0.34)×10-3 mm2/s、(1.33±0.35)×10-3 mm2/s、(1.32±0.38)×10-3 mm2/s。从L1~2至L5~S1随着椎间盘位置的下移,ADC值有下降趋势。椎间盘的平均ADC值仅在L1~2与L4~5、L1~2与L5~S1、L2~3与L4~5、L2~3与L5~S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的ADC值能反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且L4~5与L5~S1椎间盘ADC值较L1~2与L2~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有完整MR平扫检查资料,13例有Gd-DTPA对比剂增强扫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该类疾患的MRI表现和特点,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游离髓核均位于L4~5、L5~S1及L1~2椎管硬膜外间隙前部,分别为12、11及1例,其中L4~5和L5~S1占95.83%。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下及水平游走分别为7、12和5例,其中髓核向上下游离占79.17%;游离髓核向椎管左后侧、右后侧及正后方游离分别为9、11及4例,其中向左右侧游离占83.33%;游离髓核的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23例,呈略高信号1例。在T2WI、T2TIRM像上11例低于相邻腰椎间盘髓核信号,13例为等信号;游离髓核呈圆形9例、椭圆形12例及条带形3例。增强的13例患者的游离髓核均表现为游离髓核边缘呈轻中度的环状强化12例,1例为明显强化;13例髓核中心均无强化。结论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特征的MRI表现,MRI对该类疾患定位精确、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有完整MR平扫检查资料,13例有Gd-DTPA对比剂增强扫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该类疾患的MRI表现和特点,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游离髓核均位于L4~5、L5 ~S1及L1~2椎管硬膜外间隙前部,分别为12、11及1例,其中L4~5和L5~S1占95.83%.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下及水平游走分别为7、12和5例,其中髓核向上下游离占79.17%;游离髓核向椎管左后侧、右后侧及正后方游离分另为9、11及4例,其中向左右侧游离占83.33%;游离髓核的信号在T1WI上呈等信号23例,呈略高信号1例.在T2 WI、T2TIRM像上11例低于相邻腰椎间盘髓核信号,13例为等信号;游离髓核呈圆形9例、椭圆形12例及条带形3例.增强的13例患者的游离髓核均表现为游离髓核边缘呈轻中度的环状强化12例,1例为明显强化;13例髓核中心均无强化.结论 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特征的MRI表现,MRI对该类疾患定位精确、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取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作改良和髓核钳结构及摘除髓核操作方法进行改良 ;35 2例椎间盘突(脱 )出症患者共 4 19节椎间盘进行经皮穿刺钳夹术治疗 ,经随访 6~ 38个月 ,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疗效优 4 5 .5 %、良 4 5 .4 %、差 9.1% ;本组中有 4 4例椎间盘脱出 ,其中 4 0例成功取出脱垂入椎管内髓核并取得优良疗效 ;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并发症 ,马尾损伤 1例经处理后恢复 ,器械断裂 4例。结论 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 ,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 ,而且适应于治疗“非包容性”椎间盘脱出症  相似文献   

9.
经皮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20,自引:2,他引:118  
目的:观察氧对家犬正常髓核组织的作用及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方法:家犬5只,于透视下用20G Chiba针刺入犬腰椎间盘中心部,抽取10ml臭氧,经穿刺针注射3m,在椎间孔处将剩余气体注入椎旁组织。其中L2-3和L3-4注入臭氧浓度为50μg/ml,L4-5和L5-6注入臭氧深度为30μg/ml,以L6-7椎间隙作为正常对照。3只犬注射臭氧1次,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后处死取标本,另外2只犬注射臭氧2次,间隔1周,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处死取标本;将实验和正常对照标本中椎间盘髓核作大体、电镜下和光镜下观察,将相应水平的终板、脊髓、神经根和腰大肌作大体、光镜下观察。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术后1个月和2个月,腰椎间盘髓核水分较正常明显减少而萎缩,胶原纤维明显增生。2种不同浓度的臭氧对髓核影响无明显差别,注射2次臭氧较注射1次者髓核的萎缩程度更明显。5处椎间盘水平的腰大肌标本同有少量肌纤维萎缩,16个终板呈轻到中度增厚。结论:本研究显示椎间盘内2种浓度的臭氧注射安全性好、能使髓核缓慢萎缩,为该技术的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单侧或双侧入路采用椎间盘镜技术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导引、准确安装 16mm工作通道 ,在影像监视系统辅助下 ,按常规开窗法完成髓核摘除和神经根减压术。结果 手术共 12例 ,随访 4~ 2 0个月 ,按照Nakai标准评定 :优 11例 ,良1例。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不干扰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 ,术后恢复快 ,适合应用于战士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注意准确定位 ,以摘除压迫神经组织的突出物为主 ,避免盲目扩大减压和过度摘除正常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11.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 的效果。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达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2年,其中30例行CT复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 ̄2年,优良率为95.6%,29例CT随访突出物 部分缩小或消失(96.7%),本组无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作者报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60~68岁,平均64.2岁。本组病例均经CT/MRI及手术证实诊断。椎间盘突出部位最多发生在L_(4.5)及L_5S_1,与术前腰椎X线平片椎间隙狭窄平面基本一致。椎管/神经根管狭窄41例(89.1%),黄韧带增厚(>5mm)26例(56.5%),小关节肥大、内聚18例(39.1%)。对重症患者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应尽早手术。术后1~7年,平均2年7个月,随访35例,优25例,良7例,优良率为91.4%,再手术率为2.8%(1/35)。作者认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均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绝大部多数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重视扩大椎管/神经根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观察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病例248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166例。本组病例均行X片、CT、MRI检查以及脊柱快速主动屈伸试验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仅97例,术后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有166例,漏诊率为42%。随访1~7年,平均3年8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的126例,症状部分消失21例,无变化及加重的19例。再次手术12例。结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时不可忽视侧隐窝的减压。  相似文献   

14.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分别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5~10ml。结果35例患者随访1~9个月,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大多数患者在术后0.5~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可行性,比较不同型号活检枪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效力。方法选取6只1岁龄雌性杂种犬。将犬腰1-2、腰3-4及腰5-6椎间盘纳入退变模型制备实验研究,并行随机分组。A组使用18号活检枪;B组使用20号活检枪;C组使用24号活检枪。行经皮椎间盘穿刺。术后4周及12周分别行核磁及数字平片检查,评估各组椎间盘高度变化及髓核含水量状态;术后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每组取出髓核组织量A组(3.0±0.53)mg、B组(2.01±0.34)mg和C组(3.0±0.53)mg。平均操作时间为1.4 h;出血量为5~10 ml。术前椎间盘高度数测量做为基线,3组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组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MRI相对信号强度均出现下降,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第12周,A组MRI相对信号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与B组和C组相比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周A组和B组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可用于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20号活检枪制备的退变模型在12周观察期内显示出较为缓和、重复性高、可信性强的退变进程,适用于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玉良  吴宏飞 《武警医学》2016,27(4):370-372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术(pere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3-03至2014-06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102例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术前、术后2 d、术后6、12个月腰腿痛缓解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Iity Index,ODI)评定和改良 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102例腰痛VAS评分术后2 d、术后6、12个月与术前(6.3±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术后2 d、术后6、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由术前(69.3±15.2)降为术后12个月随访的(1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51例,良46例,可2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为95.10%。2例术后复发行切开手术。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女各16例,年龄31~77岁;病程平均(5.0±2.0)年,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减压后,用括匙将上下软骨终板破坏,将1枚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B-Twin斜向置入椎间隙内形成固定的支架,然后在周围植骨,以保证椎体间的稳定效果.治疗的适应证:(1)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1例;(2)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0例;(3)盘源性腰痛1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1年3个时间对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分别进行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和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术后2次随访的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每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20 ml.手术部位:L3~4间隙4例、L4~5间隙19例、L5~S1间隙6例、L3~4合并L4~5间隙3例,共置入B-Twin融合器35枚,其中3例在2个椎间隙内置入.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0±2.1)d,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融合器松动,1例出现相邻椎间不稳.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术前为(4.1±1.8)分、术后3个月为(11.9±3.9)分,术后1年随访22例,JOA评分(12.0±3.2)分,手术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P<0.01);改善率,术后3个月为(61.7±23.6)%,术后1年为(58.2±2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8,P>0.05).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不稳具有损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结构的特点,但对椎间融合率以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