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臀肌挛缩症是由于长期反复肌肉注射,导致臀肌及其筋膜纤维挛缩,引起的髋关节外展畸形和活动障碍~([1])。臀大肌筋膜松解术是其必要的治疗手段,术后精心护理及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早期功能锻炼,会造成切口出血而形成血肿,不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也因血肿形成而暂停康复锻炼,影响手术效果。以往我们采用腹带加压固定的方法压迫止血,但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亦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或弹响髋,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显露臀肌挛缩纤维束带并将部分束带切除和松解.手术剥离范围广泛、创伤大、出血多,使用电刀切割组织反应重,若渗出多,形成积液或血肿,则影响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复加局部肌肉注射等外部因素为诱因引起的以臀肌及筋膜等软组织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姿势及体征的临床病症。双侧多于单侧,约3∶1。大部分病例有臀肌注射史[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但是患儿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并发积液或血肿,影响伤口的愈合有的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条索样疤痕组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3月共收治19例注射性臀肌挛缩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切断松解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19例,其中双侧注射性臀肌…  相似文献   

4.
切口感染是跟骨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跟骨是松质骨,血供相对丰富,术后骨折断端渗血较多,当切口引流不畅时,切口内易积血形成血肿,为此,术后可放置引流条甚至负压引流,但有时也可因切口张力压迫或放置不当,造成引流不畅导致切口渗血感染.故保证引流通畅,防治血肿形成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1].据统计,跟骨手术切口负压引流量第1天可达60~180 ml,第2天30~80 ml,第3天15~35 ml,第4天10~20 ml[2].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83例128侧,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需对切口周围组织进行广泛分离;术中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手术预期的目的;术后切口81例按期愈合拆线,2例发生切口并发症。采用改良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亦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或弹响髋,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显露臀肌挛缩纤维束带并将部分束带切除和松解。手术剥离范围广泛、创伤大、出血多,使用电刀切割组织反应重,若渗出多,形成积液或血肿,则影响切口愈合。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开始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8例患者35侧病变。手术在组织腔室内操作,对挛缩组织逐层进行切割松解,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2~16个月,优良率88.89%。术后无伤口血肿、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李萌  刘长胜 《临床医学》2011,31(12):41-42
目的总结采用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21例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行挛缩松解术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7~19岁,平均12.7岁。病变均位于双侧。病程5~16年,平均11.3年。结果术后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未遗留明显瘢痕。术前双下肢功能根据Fernandez分度法评定:轻度3例、中度12例、重度6例;术后仅1例重度患者遗有轻度跛行,优良率为95.2%。结论对于青少年臀肌筋膜挛缩症,小切口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可避免术后遗留明显瘢痕,同时术中能彻底松解挛缩带,配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Z形延长法治疗中重度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Z形延长法治疗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起采用小切口Z形延长挛缩带法(Z组)治疗中重度臀肌挛缩症42例,将术后切口外观、髋关节功能及步态与传统单纯切断挛缩带法(传统组)4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俞辉国疗效评定标准,Z组优良率为90·5%,传统组为66·7%,两组结果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5)。结论:小切口Z形延长法既彻底松解了挛缩的臀肌,又保留了臀肌的连续性。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的优点,是治疗中重度臀肌挛缩症实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手术放置引流管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荣  罗峰  龙谷仔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67-1467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多发病,常需要手术处理。病灶部位手术完毕必须常规按置引流,达到引流手术野渗(出)血目的,从而防止甲状腺术后渗(出)血积聚引起致命窒息及防止血肿形成引起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传统的引流方法为切口两侧置胶片至两甲状腺窝,经切口或切口下缘戳孔置胶管于甲状腺窝㈦。前者达不到通畅、彻底引流的要求,后者虽然通畅引流较好,但没有负压持续吸引,离彻底引流的要求还有差距。按照外科引流的通畅、彻底、对组织损伤干扰小,顺应解剖生理要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冬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93-3094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肛瘘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60例肛瘘患者,行小切口手术后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术后加强对封闭负压引流的管理与护理.结果 60例肛瘘术后患者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每5~7 d更换引流装置1次,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4.5 d.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肛瘘术后切口,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防止大便污染切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腮腺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需手术治疗的153例腮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橡皮条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球组,比较传统引流方式和负压引流球引流方式对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负压引流球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橡皮条引流组(P0.05)。[结论]腮腺手术病人术后采用负压引流球进行引流可适当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经病理证实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493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327例,对照组166例。实验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引流袋行负压引流,而对照组使用橡皮管接普通引流袋行传统引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引流管引流时间、局部血肿和伤口窦道的情况、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实验组Ⅰ期愈合率96.02%高于对照组90.96%(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1.52%低于对照组8.43%(P<0.01),伤口窦道发生率2.14%低于对照组6.02%(P<0.05),引流管引流时间平均3.8d,低于对照组的5.1d。结论 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颈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 h左右;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颈部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结果 观察组颈部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能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颈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 h左右;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颈部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结果 观察组颈部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能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颈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 h左右;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颈部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结果 观察组颈部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能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1988年4月~1999年9月,我院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25岁,平均14岁。按中村武分型Ⅲ度9例,Ⅳ度A型10例,Ⅳ度B型2例。手术治疗:弹响试验阳性者切口自大转子上方5cm,痉挛条索带中央起至股骨大转子后缘下2cm处,弹响试验阴性者切口自大转子上方6cm,痉挛条索带中央起至股骨大转子外侧,切断、切除挛缩筋膜肌肉,行“Z”字松解术。术区置橡皮引流片一根,72h内拔出引流。伤口密缝以利功能锻炼。理疗:术后5d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术区。每次3…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是骨科较少见的疑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逐渐增多。传统治疗方法为椎板切除减压,往往造成瘫痪加重。近年,我科采用改良式“漂浮法”后路椎板减压治疗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无1例瘫痪加重。在手术后护理中我们的主要措施如下。1$后卧位由于改良式“漂浮法”采用局部麻醉,所以只要不影响刀口引流,术后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倒卧位,每Zhg身1次,回身时要防止脊柱扭曲。2刀口修血观察及引流自管理2.1手术后48h内刀口一般放置橡皮条引流或负压引流管,无论用哪种方法,均应保持引流通畅.以免形成刀口血肿。安放负压引…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普通引流和负压引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妙群  郑文英  郝建明 《护理研究》2002,16(12):700-70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创口引流的最佳管理模式。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 10 0例 ,随机分为普通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 ,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所需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 ,单盲评定。结果 :两组病人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负压引流组并发瘫痪、尿潴留、椎间隙感染各 1例 ,切口内血肿3例 ,普通引流组无上述并发症 ,且护理工作量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 (P <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用普通引流较负压引流更安全可靠 ,不仅操作简便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而且可防止因负压抽吸不及时而产生正压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手术为预防涎瘘的发生 ,传统的方法是术后放橡皮条引流条加压包扎 2周 ,痛苦大 ,住院时间长 ,将负压引流应用于腮腺手术 ,发现负压引流能取代传统方法 ,并优于传统方法。1 对象和方法自 1 998- 1 0~ 2 0 0 1 - 1 0本院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 75例 ,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 (35例 )与负压引流组 (40例 ) ,传统方法组为术区放置橡皮引流条 ,术后腮腺区加压包扎 2周 ;负压引流组为术区留置负压引流 ,腮腺区加压包扎 48~ 72 h,同时撤除引流及加压包扎。本组男 45例 ,女 30例 ,年龄 3~ 78岁 ,中位年龄 40岁。均为肿瘤性疾病 ,全麻 39例 ,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