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ET-1在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chelin,ET)最早是由Yanagisawa等于1988年从猪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出来的血管收缩肽。其家族成员包括ET-1、ET-2、ET-3、ET-4,均是由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小分子多肽。含有Cys1-Cys15和Cys-3、Cys-11两个二硫键。其中ET-1及其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当中,如平滑肌、心肌、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肺脏及一些内分泌腺等。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波  刘克良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884-888
内皮素(ET)家族包括ET-1,ET-2和ET-3。ET-1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产生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效应,其异常表达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衰、高血压、肾衰、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痉挛等的病理机制。ET受体包括ETA和ETB2种亚型。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非选择性ETA/B拮抗剂和选择性ETA拮抗剂对多种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ET及其受体拮抗剂所具有的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素(endothelin,ET)通过与其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ETR)结合发挥其作用,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的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ET及其受体与RA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1关于ET1.1ET的结构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内皮衍生血管活性因子,分子量为2492,其N端为胱氨酸,C端为色氨酸。ET家族成员有三种异构体:ET-1、ET-2、ET-3,均由单一的基因产生,并均有两个链内双硫键、一个极性环、一个尾链及疏水性的C段。在结构上ET-1和ET-2只相差2个氨基酸,ET-3和E…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内皮素(Endothelin)被发现以来,大量的研究工作揭示它是一种内生的、作用长久地、能引起血管收缩的肽类物质。内皮素受体广泛分布提示此类物质系一种重要地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物。血管痉挛、肾功能衰竭以及支气管痉挛均被实验证明与ET的作用密切相关。1 内皮素的结构、分类及受体 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目前已知哺乳类血管收缩肽中作用最强的血管活性肽。内皮素含有四种各具代表性的多肽,即(ET-1)、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血管收缩剂,其家族中含3种异构肽,即ET—1、ET-2、ET-3。近几年研究发现内皮素-1还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性质,与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关系密切。ET不仅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还广泛分布于脑、脊髓、支气管、肺、肝、肾、子宫、甲状腺、乳腺、胰腺、皮肤等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内皮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内皮素系统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并介绍若干用于肿瘤治疗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系统包括内皮素 (ET -1、ET -2、ET- 3)、内皮素受体 (ETA、ETB)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它在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参与血管收缩的调节、组织分化和发展及细胞增殖和激素的产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内皮素系统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包括促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骼重塑和新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多肽,有3种亚型,即ET-1、ET-2、ET-3。ET由多种细胞产生,但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仅产生ET-1,且其病理生理作用较重要。心肌梗死患者和动物模型证明,血浆ET-1浓度显著升高。而有关ET在血栓溶解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不多见。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ET-1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咖啡酸、阿魏酸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王峰  刘敏  杨连春  王京媛  吕敏  李菲 《药学学报》1999,34(12):898-901
目的:研究桂皮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阿魏酸对内皮素(endothelin 1,ET-1) 生物效应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内ET 1iv 致小鼠急性死亡、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主动脉条收缩试验和ET 受体结合试验。结果:咖啡酸和阿魏酸(ip) 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延长ET-1 致小鼠急性死亡时间,在离体器官可观察到咖啡酸与阿魏酸能拮抗ET-1的缩血管效应;放射性受体 配体结合实验表明,咖啡酸和阿魏酸可竞争性地抑制ET-1 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咖啡酸和阿魏酸为新的非肽类ET 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正> (续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2):160)2.12 内皮素受体该受体也称为内皮素/(ET/SRTX)受体.主可用ET—1.ET—2,ET—3,VIC或SRTX—B的碘标同系物进行放射标记.效应器通路为IP_3/DG.其它受体/结合位点 有限的功能和结合研究表明大鼠细胞系列中存在两种受体亚型.对ET—R_1受体ET—1和ET—2作用强度相同.ET—3则要弱1000倍;而对ET—R_2受体这三种肽的作用强度都相同.这两种受体的效应器途径均为IP_3/DG.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欣  李清盛 《海峡药学》2004,16(3):128-129
内皮素(ET)是一种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中分离纯化的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是机体在缺血、缺氧度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致损伤因子。ET不仅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且气管、支气管黏膜、平滑肌、肺血管、肺泡上皮细胞亦有ET存在。ET-1能促进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增加纤毛运动,促进气道平滑肌强烈收缩以及刺激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前列腺素、血栓素A2等的释放。血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ET具有明显拮抗效应。联合运用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后可明显降低血浆ET.总之,ET是参与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羟基末端六肽(His-Leu-Asp-Ile-Ile-Trp)为模板,应用D型芳香性非天然氨基酸替代六肽结构中His残基进行结构设计,利用固相肽合成技术合成新型ET受体肽类拮抗剂,得到12个新六肽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损坏抗ET-1收缩大鼠胸总动脉的活性研究,其中C-1,C-3,C-5,C-7,C-8,C-11等6个化合物在10^-9mol/L浓度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军  白秋江  胡跃民  雷兵团 《河北医药》2009,31(10):1242-1243
内皮素(endothclin,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心肌、平滑肌等合成及分泌的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的活性多肽,基因克隆证实ET、有三个异构体为ET-1、ET-2和ET-3,其中ET-1既有强烈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又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特性,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炎性因子。已经上市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波生坦、替唑生坦、恩拉生坦、西他生坦、阿曲生坦及安贝生坦,在治疗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肿瘤、糖尿病并发症、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痉挛等方面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对肿瘤病灶部位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许多新的治疗靶点,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新药提供了可能。1内皮素系统内皮素(endothelin,ET)有3种异构体,即ET-1、ET-2、ET-3,最早由日本科学家Yanagisawa等[1]从猪主动脉中发现并分离,为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具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内皮素、内皮素受体(ETA、ETB)和与之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称为内皮素系统。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系统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骨转移和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在前列腺癌[2]、卵巢癌[3]、卡波济肉瘤[4-5]等肿瘤中,E…  相似文献   

14.
1988年Yanaglsawa等首次报道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一种血管活性肽,命名为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随着①对内皮素的深入研究及其同系物的相继发现;②对内皮素结合位点及生理活性的研究,现认为内皮素的合成并不限于内皮细胞,这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近年来,对ET结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表明ET是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的单肽同系物。对ET的心血管作用、肾脏作用和促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皮素(EF)既有强烈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又具有促细胞生长和促有丝分裂特性,ET受体属G蛋白偶联家族,ET及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脉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等。ET受体拮抗剂在CHF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效果,血中ET-1水平降低,血液动力学得到改善,心脏指数增加,心肌重构和心室肥大被抑制,同时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血瘀型与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首先由猪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对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多肽,人的内皮素有3种基因表达,即ET-1、EY-2、ET-3,其中以ET-1活性最强。内皮素具有强烈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内皮素的大量释放,可能是机体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浆中ET-1含量较低,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达数倍或数十倍。笔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36例老年冠心病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进行研究,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血瘀型的辨证关系。本研究证实:老年冠心病血瘀型…  相似文献   

17.
杨勇  黄华利  王友群 《中国药房》2005,16(7):543-544
内皮素(Endothelin,ET)家族由ET-1、ET-2、ET-3、ET-4组成[1],其中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ET-1为主要亚型.ET-1在心血管系统和非心血管系统中均能促进血管强力、持久地收缩和细胞增殖,由内皮素转换酶(Endothelinconverting enzyme,ECE)、靡蛋白酶和非ECE金属蛋白酶合成,并经自分泌方式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ETs)是Yanagisawa和Collesgues在1988年首次发现的,它包括3种异构体(ET-1,ET-2和ET-3),每种异构体均由21个氨基酸和连接一对半脱氨酸残基的2个二硫键组成。1988年以来,它们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可能的病理生理作用已成为研究的中心。ET-1是哺乳动物中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在体内外其对静脉的作用比对动脉的作用强3~10倍。ET—1也是血管内皮细胞(VEC)产生的一类主要的异构体。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原ET-1,首先被酶解成含有38个氨基酸的前体和大ET-1两段。大ET-1可进一步经内皮素转化酶(ECE)作用而…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与心血管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和转基因动物的大量研究,ET更多的生物学特性被发现,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内皮素作用的客观认识,尤其对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及其与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有新的观点。而最初的关于ET仅作为强烈的血管收缩剂调节血压、过量表达导致各种疾病等观点受到挑战。如早期认为ET—1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而最新研究表明,缺血前预先给予ET-1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且ET-1具有心脏正性肌力的作用等。因此对其受体拮抗剂的某些临床应用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目前发现的内皮素有3种:ET-1、ET-2、ET-3。ET-1是已知最强大的缩血管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人血浆ET为1.0μg/L,血浆半衰期仅为2min。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ET浓度成数倍或数十倍的增高,故血浆ET含量的测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检测及预后的估计更有价值。它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有效地收缩血管造成脑缺血缺氧,也能引起神经细胞内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促进Ca^2+内流及细胞内钙库释放Ca^2+造成Ca^2+超载,从而加重颅脑损伤后的脑缺血改变。本试验研究不同程度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内的血浆ET-1的浓度变化,并研究ET-1与脑外伤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