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510例,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分为胸痛组50例,无胸痛组46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王八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慢血流、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置入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胸痛发生率较高,与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改变。方法:22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72小时内、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2小时内LAD对应节段(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室间隔中段和前壁基底段的收缩波达峰时间(Q-Sm)显著缩短。在完成3个月随访的15例患者中,术后72小时内以及3个月时的LAD对应节段Sm均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72小时内和3个月时的Sm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著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萍  刘晓桥  钟雷  黄山 《新医学》2007,38(6):394-39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拟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按其不同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AMI组(22例),将3组患者手术前的P-选择素、hsCRP水平与正常标准值比较,并将术后各个时间点(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上述两项指标与同组术前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术前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均为P<0.05),且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于术后6小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AMI组于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3组术后同一时间点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均为P<0.05),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MI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0.01);3组术后各时间点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痛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行支架置入术后其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均更明显,故应在行支架置入术前后予以相应的药物预防及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ACS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PCI治疗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间断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半个月,加重并剧烈胸痛5 h入院。有高血压病、肾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病史。2年前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在外院行肾血管造影示:左肾动脉完全闭塞,右肾动脉明显狭窄,行右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左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此次入院诊断为ACS(多支病变),因肾功能不全不适合溶栓治疗,在进行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后行经皮冠脉球囊成形术(PICA)及冠脉支架植入术(STENT),于冠脉前降支放置支架3枚。术后1周肾功能平稳,出院。结论采取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减少对比剂用量和介入治疗时间、术前水化等措施,ACS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耐受介入手术,且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郭静萱 《临床荟萃》1997,12(20):953-954
患者 男性,48岁。因胸痛、胸闷、头晕2小时,于1995年7月21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史2年。急诊室经心电图和心肌酶等检测,确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立即予尿激酶(UK)150万U静滴,1小时后患者无明显冠脉再通迹象,而行急诊冠脉内溶栓:冠脉造影发现左冠状动脉正常,右冠状动脉近端100%堵塞,可见数个索条状血栓影,经注入UK12万U 生理盐水15ml2次后,右冠脉血流恢复,达TIMI3级,但残余狭窄达90%,呈偏心型。经CCU观察2周,病情稳定,随行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 ICS)植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 17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效果。方法 老年男性ACS患者 17例 ,持续胸痛伴 (或 )ST段抬高的患者急诊PCI(2例 ) ;非ST段抬高的AMI及UA患者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 1周后行PCI。结果 对 2 1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后置入 2 5枚支架。除 4例近期病人 ,12例随访 4~ 1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 ;1例术后 3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经切割球囊扩张后随访 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根据危险分层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 ,临床安全程度高。成功的支架置入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管理是老年ACS患者PCI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与心脏介入性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Stent)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5例血液透析患者,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血液透析及水化治疗配合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继之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结果 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例有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例为单支血管病变,2例为多支血管病变;3例患者行PTCA,置放支架1~4个,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倾向,随访11~24个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病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中88例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32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收集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周以及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个时间点的BMI、肾小球滤过率(GF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HbA1c)、LDL-C、HDL-C、Hcy、sCD40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再狭窄组的LDL-C、Hcy、sCD40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CD40L及Hcy的升高会增加再狭窄的风险,且Hcy与LDL-C(r=0.36,P=0.002)、sCD40L(r=0.27,P=0.001)呈正相关。结论:支架植入术后LDL-C、Hcy、sCD40L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子,并且Hcy与LDL-C、sCD40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h和30d时的tPSA,fPSA和f/tPSA值。结果:组1tPSA、fPSA和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2术后24htPSA、fPSA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0dtPSA、fPSA和f/tPS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d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d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