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血管腓骨和髂骨联合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王坤正,梅强,刘安庆,李永革,宝音,杨大志,张新友,蒋赞利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多为手术处理不当和延误治疗所致,尤其在中青年患者中,治疗选择存在诸多问题。1994年以来,我们设计吻合血管腓骨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联...  相似文献   

2.
不同自理的骨移植物的骨诱导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骨移植物与再血管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世界上最早记载的骨移植术始于1688年,此后数百年中,由于临床的迫切需要(如美国每年要进行20万例骨移植术)犤1犦,该项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历史来看,骨移植术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①自体骨(大块或整段)移植;②异体骨移植;③自体吻合血管的骨移植;④组织工程骨的应用。影响骨移植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移植物的再血管化,这是因为再血管化为移植骨的新骨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氧合营养物质,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使成骨细胞得到激活且不断增殖。同时,再血管化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还可能…  相似文献   

4.
异体骨移植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引产下的六个月以上的胎儿骨作为植骨材料,来源方便,成骨能力强,不需特殊处理,且未见明显的排异反应,故认为是骨移植的良好材料,现将在临床上应用的32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植骨术在治疗胸腰段结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胸腰段结核患者,同种异体骨植骨(A组)40例;自体肋骨植骨(B组)3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植骨融合率、Cobb角.[结果]随访7~ 34个月,平均18.6个月.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SIA分级、Cobb角,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B组术后2.5年复查X线片,按照Zenya Ito标准,植骨融合率没有差异,但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移植的替代物(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异种骨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近年来骨诱导理论的最新研究,探讨了异种骨组织的成骨潜力和植骨引起的免疫排斥等生物学问题。在回顾异种骨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脱蛋白骨松质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移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对IL—2生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以研究对T淋巴细胞分泌I-2的功能变化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RBX移植后2天IL-2升高是由于手术他伤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2)术后7 ̄14天RBX,bBMP对IL-2 显著的抑制作用,28 ̄42天回升。(3)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主要是BMP所致,经处理的牛板质骨泣不具免疫源性。提示:RBX移植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BMP能抑  相似文献   

10.
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中,应用医用硫酸钙(Osteoset)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4月~2006年5月间,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消除、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并内固定术。观察患者局部伤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片和CT扫描),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不良全身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2°±6.7°,末次随访畸形矫正角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95.8%,术后6个月24例患者植骨部位均获骨性融合。[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可以补充植骨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脊柱融合中的成骨效果、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并与单纯自体骨移植进行比较.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脊柱损伤患者515例,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A组)324例,男211例,女113例;年龄18~83岁,平均36岁.胸腰椎骨折182例,腰椎滑脱68例,腰椎管狭窄症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颈椎骨折脱位5例,胸腰椎肿瘤5例.术中植骨量10~60 g,平均30 g.采用单纯自体骨移植组(B组)191例,男135例,女56例;年龄23~78岁,平均32岁.胸腰椎骨折109例,腰椎滑脱23例,腰椎管狭窄症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颈椎骨折脱位23例.术中植骨量10~50 g,平均25 g.结果 A组4例伤口于术后3 d渗液增加,渗液细菌培养为阴性,予局部冲洗、充分引流、应用皮质激素后2周内渗液均吸收;B组术后无大量渗液.两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10~36个月,平均17.4个月;B组8~36个月,平均16.8个月.影像学检查示A组308例(95.06%)于术后4~10个月,平均8.1个月达骨性愈合;脊柱融合失败16例(4.94%).B组184例(96.34%)于术后4~10个月,平均5.8个月达骨性愈合;脊柱融合失败7例(3.66%).两组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根据Mankin等及Komender等评分标准,A组满意308例(95.06%),不满意16例(4.94%);B组满意184例(96.34%),不满意7例(3.6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脊柱骨性融合方面与单纯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同,可弥补自体骨量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4月,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22例腰椎疾患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体温、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椎疼痛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术后疗效评定;采用Jorgenson标准评价术后融合节段的融合率.结果 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JOA评分:优4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为77.3%;ODI指数评价:优3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1年X线片示脊柱融合20例,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9%.结论 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腓骨移植术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我院1981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33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至受区时,其动脉吻合采用动脉双口吻合法或叫“T” 嵌入端端吻合法;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取材入路上作了简化。结果 经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5年,经X线摄片检查,术后移植骨临床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长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在血管吻合时采用动脉“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该法既保证移植骨的血供,又使受区供血动脉原供区血液供应不受影响,在带血管蒂的腓骨取材上,本术式入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修复邻近关节巨大腔性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邻近关节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切除后的修复。方法:仿据排骨血供的特性,设计吻合血管腓骨多节段移植,修复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股骨近端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0例,经术后3个月随访,移植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修复邻近关节骨肿瘤切除后巨大腔性骨缺损,远优于吻合血管或单纯松质骨植入,从根本上避免或替代了异体半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15.
胎儿长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松质骨加骨髓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连及近端坏死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4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连患者,搔刮舟骨远、近两端死骨,保留皮质骨壳,取自体松质骨(桡骨远端或髂骨)移植至舟骨远、近两端,舟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髂骨内抽取自体红骨髓5ml,快速、加压注入舟骨骨折部位。术后6周开始,每周拍摄计算机X线片(CR-X)一次,至骨折愈合,并记录骨折愈合及恢复工作时间。结果术后随访10周~5年,14例陈旧性腕舟骨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3周。13例腕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腕部标准,活动时无疼痛,恢复了原来工作;1例较术前有改善,但腕关节活动未达健侧标准,且活动时疼痛。结论自体松质骨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连,较传统治疗方法,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保留了原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种生物材料代替骨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独特的方法研制成胶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三种生物材料,并进行了代替骨移植的实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胶原羟基磷灰石成骨性能较好,适于作骨缺损腔充填材料。生物陶瓷与宿主骨结合紧密,适于连接大段骨缺损。生物玻璃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作假体和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显微骨移植在我国进展迅速,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就国内近五年来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一、腓骨移植 腓骨形态笔直,质地坚硬,具有充裕的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因此,腓骨一直是作为修复长管骨大段骨缺损最主要的供区。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蒂自体骨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苏稼  马承宣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6):387-389,T01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