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急诊护士养成了预见性思维,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在急诊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林晓红 《广州医药》2003,34(4):76-77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护理思维的培养主要有抢救意识护理思维、抢救仪器护理思维、急救药品的护理思维、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思维四部分。1 抢救意识护理思维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 ,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部分 ,PICU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 ,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败。抢救护理是在瞬间决定病人生存与死亡的能动性工作。它要求护士思维敏捷 ,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 ,能做出迅速判断和积极处理 ,在PICU室 ,病人病情危重 ,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 ,在医师未到达之前 ,要求护士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 ,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 ,同…  相似文献   

3.
病情观察是主动的、基本的护理技能,临床对病情观察要求越来越高,本人总结了一些护士如何进行病情观察和如何培养护士观察能力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协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APACHEⅡ评分应用于危重病人病情的评价及对病人经评分后接受综合治疗的及时干预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4例危重患者,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选择A—PACHEⅡ评分相近患者ICU组80例,对照组94例,应用死亡率预测方程计算死亡风险率;通过比较综合应用各种仪器设备、技术对ICU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抢救的及时干预时间,比较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ICU内科患者的平均及时干预时间为3.2h,抢救成功率为82.93%,内科对照组的平均及时干预时间为8.9h,抢救成功率为63.27%。ICU外科患者的平均及时干预时间为3.5h,抢救成功率为82.05%,外科对照组的平均及时干预时间为9.1h,抢救成功率为60.00%。ICU组平均及时干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使用APACHEⅡ评分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价,缩短了病人接受综合治疗的及时干预时间,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预见性思维在急诊抢救洗胃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该院急诊抢救的84例洗胃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观察,观察组以预见性思维为基础进行病情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洗胃患者病情观察中采用预见性思维,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急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院外危重病人赢得抢救时机,安全转运回院进一步救治,提高出诊抢救成功率。方法把预见性护理应用到病情评估、急救物品准备和使用、现场处置、转运病人等几个出诊救护环节。结果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主动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充分准备急救物品,及时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恶化先兆,并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进行紧急处置,配合好抢救工作,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出诊救护中应用可提高出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滞留时间.方法收集2005年1月一2011年6月入住ICU≥20d的危重患者,对其滞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滞留ICU的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疾病分类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结论护士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熟悉各种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加强重病护理、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在I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翁桂凤 《吉林医学》2012,33(9):2011-2012
目的: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预见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方法:采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各种急救器材及急救程序,加强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培养,使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结果: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入院至抢救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P<0.01),医生对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认可率达94%。结论:注重预见性思维的培养,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护理业务查房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内科危重病人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心血管内、呼吸内、ICU、综合病、新生儿科等病区注册护士。以病区为单位,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业务查房,每天一次,持续4个月,使用自编问卷调查法,对实施病区护士以上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不同层级护士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综合素质情况。结果:护理业务查房实施后,90%以上的护士认为观察病情的能力提高;87.5%以上护师认为专科理论水平明显提高;90%以上主管护师认为评判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结论:运用护理业务查房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护理能力,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激励护士主动热情学习,对不同层级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有明显的效果,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郁玲 《吉林医学》2011,32(26):5565-5566
<正>近年来,随着ICU在各医院的普及与规范,危重患者几乎都集中在ICU进行抢救治疗。普通病区的危重患者逐渐减少,护士的抢救意识、抢救配合能力日趋薄弱,当普通病区的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常会发生护士应急能力差,抢救药品、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的团队急救模式在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常见的24种急危重症病例,采取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分别制定抢救流程。把急诊抢救室护士按照能级分层次,针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情景模拟培训并应用于临床,考核、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一医二护团队模式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师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患者家属对抢救终末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技术及非技术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医二护团队急救模式与流程的实施可以使医护配合更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急救团队的整体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与实施优质化护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急诊ICU病例各60例,分为两组,A组优质护理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安全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4%,高于急救ICU对照组9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救护士的综合急救服务能力,可提高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降低危重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坚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23-124,127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方法对入住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病原体检测情况进行监测,将372例需要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且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患者标本质量及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为90.86%,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为84.94%,假阳性率为0.53%,假阴性率为3.76%,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可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使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增高,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降低,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将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76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分为A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B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结果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重症患者90例,按28 d生存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选患者记录入ICU第1、3、7天血清RBP值及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同时点RBP值与APACHEⅡ评分,进行死亡率与各时点RBP水平及ACAHEⅡ评分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死亡组入科3、7天RBP水平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2组患者入科当日R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死亡率与入科第3、7天RB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科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入科当日RBP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③以住院死亡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科第3、7d RBP与预后密切相关(OR分别为14.132、3.957,P值分别为0.000、0.047)。结论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预后,应动态监测营养指标,合理营养,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中38 852例入ICU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ICU后24 h内记录的MAP的变异系数作为MAP变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观察入ICU 24 h内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ICU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MAP变异度预测重症患者ICU病死率的能力。结果 入ICU 24 h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60, P <0.001),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24h的MAP变异程度预测ICU病死率的AUC为0.61。结论 重症患者入ICU 24 h内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有很好的相关性,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MAP变异度能够为简单快速预测危重患者的ICU病死率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王晴晴 《中外医疗》2016,(4):160-162
目的:观察ICU危重症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ICU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该调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后行不同临床措施护理,干预组4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常规组40例行基础护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2.5%、护理满意率97.5%和常规组(好转率75.0%、护理满意率77.5%﹚相比,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ICU危重症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疾病好转率,减轻临床疼痛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为心脏病危重患者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住进CCU后,由于无法适应这个陌生、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往往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思维紊乱等一系列精神障碍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监护病房综合征.监护病房综合征不仅延迟患者的呼吸机撤机时间、延长住监护病房和住院时间、增加监护病房病死率,还影响存活患者的远期认知功能.本文从监护病房综合征的发病率、病因、机制、临床表现、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以期早期认识、早期预防监护病房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Yue JF  Wu DW  Li C  Zhai Q  Chen XM  Ding SF  Du BF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60-264
目的 以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诊断标准分析入住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和预后,并探讨影响患者ICU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综合ICU≥24 h的544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AKIN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AKI Ⅰ期组、AKIⅡ期组和AKI Ⅲ期组).结果 (1)544例患者中,符合AKI诊断标准191例(35.3%),其中AKI Ⅰ期组81例(14.8%),AKIⅡ期组45例(8.2%)、AKI Ⅲ期组65例(11.9%).(2)AKI(Ⅰ+Ⅱ+Ⅲ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48%比11%,OR=7.48,95%CI4.831~11.587,P<0.001).住ICU病死率随AKI分期加重而增加:AKIⅠ期组37%,AKI Ⅱ期组51%,AKI Ⅲ期组60%.(3)AKI各期均为影响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为内科疾病、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存在慢性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需要使用机械通气及肾脏替代治疗.结论 AKI的发生和分期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即使是轻度AKI患者病死率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AKIN标准对ICU患者发生AKI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he AKIN criteria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the incidence and prognos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o further identif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es of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544 adult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 24 h to a comprehensive ICU with 16 beds in teachi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 Based on AKIN criteria,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NAKI (no AKI), AKI Ⅰ ,AKI Ⅱ , and AKI Ⅲ respectively. Results ( 1 ) Of the patients, 191 (35.5%) fulfilled the criteria for AKI ( 14. 8% had AKI Ⅰ 8. 2% had AKI Ⅱ and 11.9% had AKI Ⅲ ). (2)Mortality in the ICU was much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KI than in patients with no AKI (48% vs 11%, OR 7.48,95 % CI 4. 831 - 11. 587,P<0. 001 ).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7% for AKI Ⅰ group, 51% for AKI Ⅱ group and 60% for AKI Ⅲ group. (3)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each AKIN category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CU mortality.The other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CU mortality included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septic shock, preexisting chronic illness, APACHE Ⅱ score, the number of failed organ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CRRT.Conclusions The AKIN category closely relates to the prognos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ven the mild degree of AKI with a much higher mortality rate than the patients without AKI. The AKIN criteria has some direction significance to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KI and to th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赖军华  莫松  莫小源 《西部医学》2012,24(8):1556-155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ICU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6例,治疗组(CP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监测两组用药前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培养结果及ICU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使用磷酸肌酸后,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用药当天就有升高,逐渐随用药时间延长较用药前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平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考虑应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对改善预后和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