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眼内磁性异物摘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19例磁性眼内异物者纳入本研究,检眼镜下可见异物位于玻璃体腔13例,视网膜表面4例,嵌顿于视网膜2例。所有患眼均于伤后第1~4天手术,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经磁铁吸引行异物摘出术。结果:异物均一次性成功摘出,术后因外伤性白内障行手术治疗者5例。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提高12眼,不变5眼,视力下降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眼后段磁性异物摘出术只要能把握好适应证,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共168例(168只眼)眼后段磁性异物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84例(84只眼)应用电磁铁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第二组:84例(84只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对术后视力、眼压、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异物取出率进行评估。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第一组0.2±0.45,第二组0.5±0.41;P〈0.05两组有差异。术后眼压:第一组(17.0±8.56)mmHg,第二组(15.0士7.89)mmHg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第一组25例(29.76%),第二组5例(5.95%);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异物取出率:第一组2例未取出(97.62%),第二组1例未取出(98.81%);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取出异物组在术后视力及减少术后主要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应用电磁铁取出异物组;建议眼后段磁性异物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后段异物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42例(42眼)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和(或)联合冷凝,光凝,眼内C3F8或硅油充填术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术后视力提高24眼(57,14%),视力不变10眼(23.81%),视力下降8眼(19.05%),1例最佳矫正视力0.6,伴视网膜脱离者8眼,术后近期(〈0.5年)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2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为75.0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明显提高了眼后段异物的摘出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例(20眼)在术前用三面镜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做硅胶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证实裂孔位于的膜嵴前坡上,如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力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玻璃体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随访1—6月,术后视网膜裂孔均闭,完全复位20眼,视力提高20眼,矫正视力〈0.3者6眼,≥0.3者14眼,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3眼,7d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2眼,Ⅰ级6眼,Ⅱ级11眼,Ⅲ级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48例(48眼)眼内异物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48眼)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视网膜激光、虹膜周切、C3F8或硅油填充术。结果48例(48眼)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取出异物,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6眼(75.0%),视力不变者6眼(12.5%),视力下降者6眼(12.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治疗眼内异物,异物取出成功率高,患者的视力和眼球得到了挽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内磁性异物大小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手术方法 (包括经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异物取出、经角膜缘切口前房或晶体异物取出、经后巩膜切口球壁异物取出 )将眼内磁性异物定位后用永磁取出 ,且晶体异物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 ;比较不同大小异物的术前入院视力及术后随访视力情况。结果 :不同大小眼内磁性异物与异物引起的视力损伤及取出异物后的视功能预后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眼内磁性异物的大小与视功能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赵勇洁 《广东医学》2006,27(12):1861-1862
目的评价玻璃体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46眼)经显微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其他技术治疗的伴眼内异物的穿通伤的病例资料,对比观察术前和术中裂孔发现的个数和视网膜脱离的眼数,术后视力的改变,一次取出异物的成功率,网膜的复位情况。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48个,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58个,给予光凝、冷凝处理;术前视网膜脱离15只眼,术中确认36只眼,其中异物周围视网膜局部的浅脱离28眼,视网膜全脱离6例,漏斗状脱离2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次取出异物的成功率为97.8%,视网膜的复位率为89.1%。结论显微玻璃体手术可成功地摘出眼内异物,更准确、直观地了解眼内的病变,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86例(9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决定环扎、放液或注入C3F8、SF6气体。结果: 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4眼,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3眼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玻璃体切除眼后段眼内异物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9例(39眼),其中非磁性异物21例,磁性异物18例,手术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均一次手术成功。伴有晶体混浊者,先行晶体摘除、均未植入人工晶体,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在玻璃体手术摘除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明、气体或硅油填充。本组1例伴有睫状体脱离,先行睫状体缝合复位。结果:39例均一次成功摘除眼内异物,术后眼压升高7例,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无光感1例,0.01~0.1者20例,0.1~0.6者18例。术后观察3~6个月,无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可以准确的摘除眼后段异物,去除混浊的屈光间质。具有损伤小、准确、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视网膜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24眼)眼内异物合并视网膜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异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重水气液交换复位脱离视网膜,并行硅油填充。观察术后异物取出情况、视网膜脱离复位、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结果 24例患者Ⅰ期手术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视力较前明显提高(P0.05)。3例(3眼,12.5%)因合并黄斑裂孔,视力无提高;余21例(21眼,87.5%)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提高。16例视网膜脱离者中14例(14眼,87.5%)成功复位,2例(2眼,12.5%)取油后复发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方法,其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赵昕  李敏  钟海彬  黄朝晖 《广西医学》2002,24(12):2036-2037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 ,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 ,准确、适量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该技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国内逐渐开展 ,我院 1 998年以来应用直视下冷凝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2 5 6眼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视网膜脱离病人 436例 ,其中应用直视下冷凝巩膜扣带术治疗 2 5 3例 ( 2 5 6眼 ) ,男 1 72例 ,女 81例 ,有 3例为双眼。年龄 1 2~ 73岁 ,平均 41 .7岁。右眼 1 5 4眼 ,左眼 1 0 2眼。术前视力大部分在 0 .1以下 (表 1 )。…  相似文献   

15.
张黎明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86-286,288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三联术8例。其中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2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外伤性白内障球内异物1例,白内障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结果术后最佳视力达0.8~1.0者2例,0.4~.5者2例,0.1~0.3者4例。三联手术是必要的且安全可行,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在治疗眼内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10月间,在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患者28例28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诊断明确,并行CT及B型超声检查,辅助间接检眼镜进行异物定位。结果眼内异物取出率28/28(100%),术后视力提高率27/28(96.4%)。1例因眼内炎症而导致术后视力为光感。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PVR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经二次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目前视网膜状态安定,复位良好。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有利于更好的取出眼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及光凝治疗Coats病导致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9眼)因Coats病导致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入院患者,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放液、硅油眼内注入术,术中及术后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5~24个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9眼(100%),7眼保持术前视力,2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及光凝治疗Coats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并能有效保存及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脱入玻璃体腔内通过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若条件允许,则联合行IOL睫状沟固定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2例PC-IOL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患者均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成功取出,其中10例行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术前视力均为光感至眼前指数。随访3至6个月,行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10例患者术后IOL位置正中,稳固;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最高达0.8(矫正视力),其中1例术后发生反应性葡萄膜炎,1例术后发生眼内出血。人工晶体取出但未行睫状沟固定的2例患者术后视力不变。结论:IOL脱入玻璃体腔后,应尽早手术,玻璃体切割术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可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评价一组玻璃体内磁性异物病例的处理。患者和方法:回顾性评价了一组由于眼内异物导致的眼部损伤的连续性观察病例研究。71只眼均存在玻璃体腔内的单一金属异物(<5m m),这些异物通过眼外磁吸或眼内镊最终得以取出。研究变量包括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破裂、视网膜脱离、传入性瞳孔障碍、眼压、异物进入部位、异物大小、取出的方法及发病和手术取出之间的时间。结果:预示较好视力结果(视力>20/200)的因素有:外伤和手术取出之间的最短时间、术前视力大于20/200、无传入性瞳孔障碍。结论:本非随机的研究表明若眼内异物能得以迅速取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的微创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30只眼眼内异物,异物大多为非磁性,着床于视网膜或位于后部玻璃体腔内,取出异物的通道上作局部玻璃体切割同时取出异物,术前术后异物周围网膜光凝.结果 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眼眼内异物,视力较术前增进者12例13只眼占43.3%,无变化者13例14只眼占46.7%.术后1例1只眼因牵拉性网脱及2例2只眼因白内障加重再做手术治愈.结论 这种特殊的玻璃体手术是治疗这些眼内异物的较好方法,有利于取出眼内异物和保存术后视力,减少异物存留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