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性C型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老年性C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膝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对老年性股骨髁间骨折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早期系统功能锻炼对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地介绍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8例,54进行临床随访评定效果.结果 54例经6~50个月(平均28月)随访,无近晚期并发症,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0%.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对于股骨髁间骨折的治疗,逆行交锁髓内钉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8例,54进行临床随访评定效果。结果 54例经6~50个月(平均28月)随访,无近晚期并发症,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0%。结论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对于股骨髁间骨折的治疗,逆行交锁髓内钉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髓内钉为基础的中心型固定方法更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点。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与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逆行髓内钉治疗35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和31例钢板内固定患者。内固定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指标,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 结果:随访1年患者Neer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逆行髓内钉优24例(69%),良9例(26%),可2例(6%),优良率为94%。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股骨远端解剖钢板优21例(68%),良5例(16%),可3例(10%),差2例(6%),优良率为84%,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根据结果进行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股骨远端钢板适应证广,对关节面的破坏相对较轻,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2种内固定都能起到较好疗效,应根据股骨远端骨折类型,选择相适应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逆向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逆向交锁髓内钉置入螺钉锁定技术,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35例36侧。其中股骨下1/3段骨折11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髁间骨折9例(其中双侧1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33例。结果:3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伸幅度均大于110°。无一例发生感染及断钉现象。1例术后9个月骨不连,行植骨术后愈合。结论:逆向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疗效优、并发症少,是该部位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置入内固定物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的:因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故评价股骨远端骨折后不同内固定物治疗后生物力学变化可引导临床应用。 方法:分别测定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的抗压刚度和抗弯强度,同时比较3种内固定之间的生物力学变化。对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动力髁螺钉以及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明确3组内固定物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动力髁螺钉的应力遮挡过大,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刚度过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既具有一定的变形性,使应力能够通过骨传导,又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为骨折的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远端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和应用锁定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报道较多,但对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选择报道甚少。目的:观察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合并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8例,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髁上骨折6例,单髁骨折7例,髁间骨折5例。股骨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33B1型2例,33B2型5例,33C1型1例,33C2型3例,33C3型1例。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随访,于治疗后3-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4个月愈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再骨折发生。HSS评分为68-96分,平均86.8分;其中优12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4%。提示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固定简约可靠,创伤较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治疗股骨下段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股骨下段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闭合复位、中空镙钉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方法。方法:从2002年3月 ̄2004年10月在关节镜监视下用中空镙钉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股骨髁上骨折12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1例,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均大于110°,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没有发生感染,其中1例髁部锁钉松脱,骨折愈合良好,没有移位,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结论:利用关节镜闭合复位,损伤少,最大程度地保留关节部位解剖功能完整,同时中空镙钉及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中心化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对于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出现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多采取切开复位、角钢板、髁钢板、动力髁螺钉及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非手术相比,手术治疗能保证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致残的机率。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12例股骨髁上骨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46岁。9例为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根据骨折AO系统分类,A1型4例,A2型2例,A3型4例,C2型2例。1.2手术方法本组12例病人均采用史…  相似文献   

10.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钢板、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逆行髓内钉和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探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对18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逆行髓内钉治疗,余20例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对它们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逆行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个月。髋、膝关节伸屈功能及行走基本正常,无髓内钉断裂及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拔钉2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髓内钉具有轴向加压、抗分离和抗旋转的功能,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骨外膜,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 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时的应力分布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12套成人尸体股骨,将股骨髁上横行锯断,制作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6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骨折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400 N、扭转载荷0-20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固定器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 结果与结论:在实验载荷条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和LISS钢板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轴向载荷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较LISS钢板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 < 0.01);在同一扭转载荷下,LISS钢板组较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 < 0.01)。 结果显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对股骨Y形骨折,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加以固定,进行实验应力分析。结果: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最佳,而采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髁强刚度较度(P<0.0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辅助下膝关节粘连松解取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介导下取交锁髓内钉同时行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关节镜介导下取交锁髓内钉同时行粘连松解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月,效果满意。结论本术优点为微创,安全,功能恢复快,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上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提高了抗旋转性和角度稳定性及抗切出能力。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入过程中细节、复位质量、螺旋刀片位置、置入后并发症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5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46例置入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过程顺利。置入后13个月:影像学评价显示骨折复位好44例,可12例;螺旋刀片位置42例位于股骨头中央,股骨头后下方12例,后上方2例;颈干角为(128±4.8)°。所有患者骨折在置入后3~6个月内愈合,50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股骨颈切出和刀片进入髋臼并发症发生。说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置入内固定适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髓内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承载性能,提高了骨与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对内植物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内植物的选择上仍存在很多争议。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转子间骨折9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ⅡB 2例,Ⅲ B 1例,Ⅳ 4例)累及股骨干骨折7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受伤原因:高能量损伤16例,低能量损伤1例。记录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2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4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转子下骨折、转子间及股骨干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及髋内翻畸形,固定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插钉困难。固定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2%。结果证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本身设计合理,其防旋刀片对骨折端具有抗旋转和成角稳定性,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重建支撑内侧壁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70 (40.5±3.5) 岁;按股骨粗隆下骨折 Seinsheimer 标准分型,ⅢA型3例,ⅢB型2例,Ⅳ型16例,Ⅴ型5例。所有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重建内侧壁支撑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改良 Harris 标准,从疼痛感受、功能(步态和活动)、与健侧肢体肌力及活动范围对比4个方面进行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 (20.5±4.6) 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6(3.0±0.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失效断裂、髋内翻畸形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改良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120(115.5±10.7)分,其中优21 例,良5 例。结论 髓内钉中心性固定附加锁定钢板重建支撑股骨内侧壁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骨折,可获得最佳生物力学稳定性,骨折复位及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病例观察发现,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使用拉力螺钉辅助固定粉碎骨折块,能优化骨折的力学传导,促进骨折愈合。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用拉力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块对骨折愈合的意义。 方法: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干病例60例,分为拉力钉组、旷置组;随机选取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第1周、第12周的数字X射线摄正位片,测定骨痂区、正常骨区及正常软组织区的灰度密度,骨痂区自身对照灰度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正常骨区及正常软组织区的灰度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痂区域灰度密度值,两组内固定后第12周显著高于第1周(P < 0.01);内固定后第12周组拉力钉组显著高于旷置组(P < 0.01)。拉力钉组自身对照灰度率显著高于旷置组(P < 0.01)。提示用拉力螺钉辅助固定粉碎性骨折块后,有助于骨痂形成,骨痂含量大于旷置骨折块者。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两种: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对其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 目的:比较髓内系统与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Evans分型:Ⅲ型-Ⅴ型与R型),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进行治疗,其中18例动力髁螺钉,67例动力髋螺钉,43例重建钉,72例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17例新一代双钉加压交锁髓内钉,对手术时间、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系统均优于髓外系统,但切口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可靠,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 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