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44-2446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2例(16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1例(82眼),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略高于对照组8.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提高其裸眼视力,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60例(11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55眼)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56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后1年后的矫正效果和眼表泪膜功能。结果 佩戴1年后,对照组裸眼视力、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增加(P<0.05),角膜厚度、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均明显降低(P<0.05),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均差异显著(P<0.05)。佩戴1年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仅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矫正近视屈光度,但对眼表泪膜功能有一定影响,临床佩戴中应加强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少年儿童不同程度近视中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轻度近视(轻度近视组)16例、32只眼,中度近视14例、28只眼(中度近视组)。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对2组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的晨起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在矫治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儿童戴镜后裸眼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P<0.01),配戴1 d、1周之后轻度近视组裸眼视力优于中度近视组(均P<0.01);配戴1个月至1年后,2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在裸眼视力方面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角膜塑形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视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与传统“面对面”验配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评估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同一医师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5例(122眼)为试验组,同期“面对面”验配的近视患儿71例(139眼)为对照组,配戴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种验配方式的有效性(包括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镜片配适分级、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和安全性(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结果 两组戴镜1d时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及镜片配适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眼视觉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双眼视功能情况、立体视觉恢复情况、斜视度数、眼位回退情况、视觉感知不适症状发生率、训练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双眼视功能情况、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及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同时视、视觉融合及立体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周围立体视占比均比对照组高,无立体视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斜视度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位回退发生率、视觉感知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性中训练意愿、训练时长、动作规范性及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帮助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行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患儿,将其中50例术后自愿接受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的患儿设为研究组,36例接受常规训练的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平均融合值、立体视锐度及眼位回退率。结果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平均融合值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双眼视远立体视锐度、近立体视锐度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双眼视远立体视锐度、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位回退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患儿进行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可有效促进立体视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视训练配合光学矫正对弱视患儿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屈光矫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视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及双眼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双眼调节灵敏度、幅度、滞后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95±0.20)、调节灵敏度(15.97±1.63)次、调节幅度(7.89±0.56) D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81±0.24)、(13.78±1.59)次、(7.45±0.62) D,调节滞后量(0.30±0.04) D低于对照组的(0.34±0.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视训练配合光学矫正治疗弱视患儿可有效促进患儿视力及双眼调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94例(17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86眼)和对照组47例(89眼),2组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组同时给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滴眼,1滴/d。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眼轴长度、瞳孔调节幅度、瞳孔直径、泪膜破裂时间,计算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眼轴长度差值[(0.11±0.09)mm]较对照组[(0.25±0.11)mm]小(P0.05),瞳孔直径差值[(1.02±0.59)mm]较对照组[(0.05±0.85)mm]大(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瞳孔调节幅度差值[(-0.03±0.02)、(-0.05±0.04)D]、泪膜破裂时间差值[(-1.01±0.47)、(-1.04±0.59)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体积分数0.01%阿托品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优于单纯配戴角膜塑形镜,其机制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控制眼轴增长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64-3665
选择我院眼科门诊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60例116眼,按照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规范验配,随访2年,观察其疗效。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期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与配戴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厚度与配戴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的控制青少年轻度近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选择116名视力正常者,应用立体视差测定双眼相对调节功能,800"级视差时其双眼相对调节值为(9.11±2.33)m-1,大于传统的E字表所测得的单眼相对调节程度值,也大于近视各、老视屈光不正者,且各年龄组、男女组间比较相差均不显著。提示测定双眼相对调节比传统检查单眼相对调节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配镜前均进行验光检查,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前与佩戴1个月、6个月后摘镜状态下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以及佩戴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佩戴前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佩戴1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框架眼镜相比,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发展,降低角膜曲率,避免眼轴长度与屈光度增加,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100例近视青少年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续性护理组各50例(9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常规护理组病人安排传统的门诊随访护理,对延续护理组病人安排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戴镜后1个月、戴镜后3个月和戴镜后6个月、戴镜12个月,延续性护理组病人的视力情况和屈光度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病人(P0.05),并且延续性护理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但能够使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得到提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判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学生近视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等效球镜(-3.63±0.95)D;其中56例(112眼)配戴角膜塑形镜,49例(98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随访2年进行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的比较。结果戴镜2年后等效球镜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加(-0.47±0.98)D,框架眼镜组增加(-1.59±0.9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2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长(0.17±1.09)mm,框架眼镜组增长(0.72±1.08)m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后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控制眼轴增长,临床上可加以宣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Titmus近立体视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使患儿的立体视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不同设计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伴散光的效果及对角膜透明度、曲率、内皮细胞及知觉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的114例近视伴散光青少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7例(114眼)和对照组57例(110眼)。对照组采用球面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观察组使用Toric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值],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角膜结构学(角膜光密度值、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觉质量[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CVA为0.72±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67±0.16),散光值为(1.13±0.42)D,显著低于对照组[(1.54±0.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角膜光密度值、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中心曲率、眼球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同频段(高、中、低)无眩光下CSF值分别为1.85±0.17、1.66±0.1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压贴三棱镜治疗,观察组在三棱镜治疗基础上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斜视度及视觉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 57%,31/35)高于对照组(57. 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741,P 0. 05)。治疗前,两组斜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斜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眼胀、眼眶疼痛及久视模糊等视觉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5. 714,P 0. 05)。结论三棱镜、双眼视感知觉训练联合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斜视度且视觉不适症状更少,安全性更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作用。方法将84例5-12岁共同性斜视术后,视力≥0.8,斜视矫正治愈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训练软件进行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训练,两组对象均应用同视机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检查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同视机双眼视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视能训练软件训练后的治疗组有三级功能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不同程度近立体视觉者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显著改善了双眼视功能,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门诊病历资料54例92只眼,观察戴镜后1h、第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检查眼表,重点检查角膜.所有病例的治疗前设为自身对照组.结果 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戴镜后第1天,其中有69.57%≥1.0,6个月时屈光度在-0.75DS~-3.00DS之间的患者裸眼视力100%≥0.5,97.53%≥1.0.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具有矫正近视迅速、安全、效果明显,但矫正近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视力矫正治疗的2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1年后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根据治疗1年后去片裸眼视力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增加,角膜屈光度降低,眼轴长度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近视患者的去片裸眼视力低下发生率为6.50%。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是影响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视力,但少数患者受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的影响,其去片裸眼视力低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03-1504
研究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选取治疗的弱视患儿80例患儿(120眼),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60眼)/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水平。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弱视患儿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的效果确切,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