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尿激酶50万U溶于生理盐水l00ml,30min内滴完,第2、3d用10万U;对照组56例,治疗15d。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尿激酶溶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宜采用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连用3d,之后尿激酶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4d,共治疗7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7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h滴完;两组均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0.lg/(次·d),并给子脱水、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比较,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凝血功能、血流变指标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验证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开放性临床实验。方法 采用静脉一次性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人次,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以同期住院的21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溶栓组19例中24小时内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而对照组无1例有效。治疗后14天溶栓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溶栓组不同时间的显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0.005)。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100~150万U溶栓组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溶栓组有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有1例并发梗塞后出血。结论 静脉注射尿激酶100万~150万U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同样有好的临床疗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颅内出血合并症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入选的早期急性脑梗死(<6 h)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24例,对照组22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静滴30 min。24 h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者用丁咯地尔200 mg静滴,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丁咯地尔200 mg,1次/d,连续14 d。2组患者均辅以脑代谢药、血塞通、胞二磷胆碱、丹参川芎嗪等。结果静脉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6h以内)静脉溶栓双盲对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随机按照编号给药 ) ,胰肠尿激酶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15 0 ml内 ,30分钟内滴完 ,以后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 mg/ d,共 10天 ,2 4h后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10 0 mg/ d,共 10天 ,以后改为维持量5 0 mg/ d。神经功能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 h,2 4h,3d,7d,14d,30 d和90 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共 38例 ,年龄 35~ 72岁 ,其中发病后 3h以内溶栓的 13例 ,3~ 6 h溶栓者 2 5例。 15 0万 U治疗组 14例 ,10 0万 U治疗组 13例 ,安慰剂对照组 11例。溶栓后 2 4h内 ESS分值增加显著。 15 0万 U治疗组 2周内ESS分值明显高于 10 0万 U组 (P<0 .0 5 ) ,后者又明显高于安慰组 (P<0 .0 1) ;90天时 ,15 0万 U与 10 0万 U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P<0 .0 1) ,3~ 6 h内溶栓的病例 ,各组 ESS分值增加速度不如 3h内溶栓的ESS值增加明显。结果提示 ,ESS分值的上升高度与溶栓时间窗密切相关。本组死亡率为 5 .6 2 %(2 / 3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6 h)以内有效。目前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例)和低剂量组(22例),高剂量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脑复康、自由基清除剂及中药制剂2周。低剂量组给予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3d,其它同高剂量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d、90d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高剂量组近期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01),两组间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溶栓组颅内出血3例,死亡2例,低剂量溶栓组无颅内出血,死亡1例。结论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容、扩血管及营养脑细胞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国产尿激酶(UK)10万U/支,50万~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续用5d,停药24h后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量同对照组)。治疗后第1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GC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为85.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中等剂量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 2万u/kg尿激酶溶栓 10例 ,次日追加半量 ;用 2 5万u/日尿激酶溶栓 10例 ,连用半月 ;对照组 30例。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明显高于小剂量溶栓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塞病人宜采用大剂量快速静滴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尿激酶20万U静滴,对照组应用降纤或抗凝治疗,疗程10~15 d.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价所有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治疗组SSS评分56.6±10.2,对照组49.1±13.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20万U静滴治疗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万U 15min内静滴完,继以尿激酶50万U 45min内静滴完;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万U 30min内静滴完。在溶栓前、溶栓后1h、24h、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14d时改良的Rankin残障(mRS)评分及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h2组NIHSS分数均迅速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14dNIHSS评分为3.9±2.4,对照组5.1±3.3;14d时mRS≤2者,改良组20例(67%),对照组28例(47%);再闭塞发生率,改良组2例(7%),对照组13例(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早期再闭塞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超过6h"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NS)100mL于30min内滴完,2次/d,共5d,之后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葛根素、脑细胞营养剂等治疗。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行血黏度、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检测,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患者,尿激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程>72h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尿激酶组21例有出血倾向,未发生颅内出血;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对血流变的改善明显,尤其是降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更明显。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使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并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配对对照的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低温组在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结果发病3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7d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3~6h给予溶栓治疗的低温组患者在溶栓后24h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局部亚低温并用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 d、7 d和14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和<75岁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尿激酶50万U缓慢静脉推注,并随后静滴UK25万U,总量≤150万U.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高龄增加而增多.结论 ≥75岁的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年龄不应作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 (发病 6~ 12小时内 )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与对照组 (34例 ) ,治疗组给于尿激酶 2 0~ 5 0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2 0 0ml静脉点滴 ,连用 3天。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及脑保护剂治疗 2周。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治疗外 ,其他同治疗组。并于治疗前、治疗终 (3天 )、90天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近期显效率 (5 2 .78% )及远期疗效 (4 8.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2 .2 5 %和 36 % (均P <0 .0 5 )。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药物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降纤酶组各50例,尿激酶组给予3种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冲击;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治疗3天。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2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1-0.05)。尿激酶用量在100-150万U时疗效肯定。48小时内溶栓均有效果。6小时内疗效最佳。尿激酶组发生再梗死8例(16%),以6小时后用药者居多;皮肤粘膜出血11例(22%),与尿激酶用量成正相关;颅内出血3例(6%),均为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越,用量在100-150万U时安全有效,用药时窗 个体化,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8.
体外溶栓试验确定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尿激酶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尿激酶用量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立即应用体外溶栓试验,寻找处于溶柞状态的尿激酶用量进行溶栓,以后持续7d应用尿激酶40万U维持溶枪治疗,在溶栓治疗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测定纤维蛋白原(Fbg)浓度、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吸光度(ODmax)、FMPV/ODmax.结果 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非溶栓组(P〈0.05),〈6h治疗纰疗效优于6~24h治疗组,6~24h治疗组优于非溶栓组(均P〈0.05)。Fbg浓度、FMPV、FMPV/ODmax溶栓后开始下降,而于溶栓后24h反弹达到高峰,随后再下降,于第5d再次显著升高,与溶栓后其他时间段相比差异显著性(均P〈0.05),ODmax无明显变化。溶栓组并发出血1例(2.17%),非溶栓组无出血患者。结论 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尿激酶用量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发病24h后病情仍加重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14d;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次/d,连用5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次/d,连用5d。2组均辅以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血压高者给予适当降压,糖尿病者给予降糖等治疗,连续用药14d。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每周查血常规,监测白细胞,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结果3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日常生活治疗能力指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优于小剂量尿激酶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病人予以静滴尿激酶30万U×5d。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PC、APTT、PT、FP无明显差异性(P<0.05);溶栓后各时间点ESS积分逐渐上升,第30d以后的ESS积分较溶栓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后第90dBarthel指数≥95分(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26例(72.2%)。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比近期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