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难点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主要临床症状痛经、不孕和治疗后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以缓解疼痛、去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正常解剖及生育功能为治疗原则,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综合疗法,报道颇多,但疗效不稳定,缺乏可重复性。结合临床及报道,本人就治疗EMT顽固性痛经、不孕及治疗后复发的体会,简单阐述。1对顽固性痛经的治疗盆腔疼痛是EMT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患者就医的主要症状。盆腔疼痛据统计[1],EMT患者87.7%有痛经,71.3%有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2.6%有肛门痛,39.5%有排便痛。严重的盆腔疼痛,特别是顽固…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目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和特征为剧烈痛经或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其中疼痛是EMT的主要症状,EMT患者有87.7%有痛经、71.3%有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6.2%有肛门痛、39.5%有排便痛[1].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内异症疼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佛手散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力 《河北中医》2010,32(5):693-694
原发性痛经是指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的疾病,故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本病以青年未婚女性发病居多,且疼痛较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国的痛经发病率为33.19%,  相似文献   

4.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发生在月经初潮2~3年,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亦称功能性痛经。据报道青春期约有50%的女性发生痛经。据1980年的抽样调查,我国的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PD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9%。近年来中医药对PD的研究日益深入,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立  时燕萍  张昱 《新中医》2009,(9):116-1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妇科疑难病症之一,疼痛是内异症的主要症状,内异症患者中87.17%有痛经,71.13%有下腹痛,57.14%有全腹痛,56.12%有性交痛,42.16%有肛门痛,39.15%有排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将本病归于“瘢瘕”范畴,多从“瘀”论治,中医药的保守治疗在缓解症状、调经助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因本病疗程较长,攻伐日久易伤正,且内服药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故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现就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内异症疼痛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痛经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其中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属原发性痛经。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0.06%。其发病机理是冲任郁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论是营血不足或冲任受阻所致,治疗上皆以“通”为主。原发性痛经病症以气滞血瘀证多见,故应以理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7.
痛经是随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疼痛特点,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工作。痛经的发病率为33.9%,严重者占1/10。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两种。本文总结蒙药暖宫七味丸治疗痛经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李冬  赵莉 《河北中医》2010,32(11):1737-1740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又称“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据统计,50%以上青春期后的女性会发生痛经,10%~20%症状相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西医多采用镇痛、镇静、解痉以及激素制剂等疗法,虽能暂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痛经片治疗功能性痛经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功能性痛经多见,简称“功痛”,现代研究表明:“功痛”是内分泌功能失调的表现,其实质是血中PGFZX值升高所致,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导致“功痛”发生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缺少特效药物。痛经片对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显著,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该药能显著降低血中PGFZX水平,临床115例患者系统用药治愈率86.04%,总有效率93.86%。  相似文献   

10.
痛经是中青年女性常见病证,发病率为30%左右。其中以“功能性痛经”多见,于经前、经期、经后发生小腹部阵发性疼痛,可放射及腰骶、外阴部,痛甚则昏厥,伴有胸胁胀满、倦怠乏力等症状。笔者采用鹿胎颗粒治疗84例痛经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