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的效果。方法 180例需做血气分析的综合内科患者,经肱动脉采血124次,桡动脉采血119次,股动脉采血117次。统计经肱、桡、股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的依从性及采血部位疼痛反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肱动脉一次采血成功率93.55%,误穿静脉发生率0,患者依从性较桡、股动脉好,疼痛反应较桡、股动脉小。结论经肱动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率低、采血部位疼痛反应小,是临床可以推广的动脉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2.
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而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快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则是非常关键的。要快速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根据动脉情况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进行穿刺,以提高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准确率。本文分别介绍了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不同进针角度采血的方法及结果,得出结论:在采集动脉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准确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快速与准确,不但可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约时间,也可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采用进一步的治疗.部分文献上虽提到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1-3],也总结了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采血成功率[1],但各部位采血有何优缺点,结果是否有差异却未见报道;理想的采集部位,不但要求结果准确,采集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因为该类患者常病情危重,治疗护理措施复杂,因此还要求尽量不干扰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及时、准确实施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针对血气分析的动脉选择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快更好的动脉血采集方法。方法选择60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选择肱动脉、桡动脉进行动脉血采集,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操作后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肱动脉组患者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所需的时间却少于桡动脉组,且在操作后血肿发生方面没有差异。因此,肱动脉在动脉血采集方面优于桡动脉,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集血气标本的理想部位。方法 对79例(160例次)股A(A表示动脉)、肱A、足背A、桡A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采血部位局部并发症及不同部位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不同部位采血对血气分析的结果无影响;一次采血成功率无显差异;采血部位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差异。传统的股A采血后局部出血发生率较高;而足背A采血对其他治疗护理的干预最小。结论 足背A采血作血气分析,具有操作简单易学、结果准确、采血并发症少、对机体干扰小、不影响其他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等优点,也是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更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减少误入静脉的几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3月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4组进行血液采集,采血部位分别为股静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每组25例,各组分别由护士进行采血,对每组的进针角度、疼痛评分、误采静脉、采集失败情况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采集股动脉容易出现误入静脉,采集足背动脉疼痛感明显,采集肱动脉、桡动脉的成功率较高。结论在为患者采集查血气分析时应尽量选择肱动脉、桡动脉,以提高采集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小儿头皮动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危重患儿予头皮动脉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并与直接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采血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及血肿淤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不影响检查结果。留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肿发牛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新生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寻找快捷、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对57例需查血气分析的新生儿,同时使用肝素润滑过的一次性头皮针,分别经桡动脉,经颠浅动脉采集血气标本迭检,对比两组采血所用时间、副反应、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检测值差异。结果:两种采血方法血气分析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使用头皮针经颞浅动脉采血所用时间短,无l例发生血肿或瘀斑,成功率高,优于桡动脉组。结论:使用一次性头皮针经颞浅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是为新生儿进行血气分析时的一种简便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验质控涉及标本的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1]。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是应用最多的生物体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1血液标本的采集1.1采取部位静脉采血:是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孩儿有时用颈静脉。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1.2标本类型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种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林  廖旭东  王勇  龚曼子 《重庆医学》2002,31(11):1097-1098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方法 对三种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式,采血时间及采血部位等各个环节对血气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颞浅动脉抽血法与末梢血采集法相比,其血气指标更能反映患儿的真实状况;与动脉空针抽血法相比具有需血量小,影响因素少等特点。结论 颞浅动脉抽血法是一种适合新生儿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相似文献   

12.
<正>血气分析检查是判断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及酸碱平衡的可靠方法,对于疾病辅助诊断、指导抢救治疗、观察疗效、判定预后等起重要作用。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穿刺,桡动脉因其表浅易触,暴露患者肢体面积小,操作方便,可减少对患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生儿病房中,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儿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及血氧饱和度等,使患儿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及普遍的,因此桡动脉穿刺采血更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护理技术工作。桡动脉为肱动脉的终支之一,在桡骨颈高度分出。于起点不远处发出桡侧返动脉,经外上髁前面上行,参与肘关节动脉网的组成。本干先行于肱桡肌深面,后经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在该处位置浅表,可以摸到脉搏,桡动脉的下段在桡骨茎突尖端处斜过拇长  相似文献   

14.
刘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77-177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和血常规的检查,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相似文献   

15.
血气分析等临床诊治常须采动脉血,但因采血困难使临床动态监测受到影响。我院ICU自2007年11月起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5mL注射器肝素化后于肱动脉处采血,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实用价值较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动脉采血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肱动脉采血,分析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疼痛感。结果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3.48%,疼痛级别1~3级91.30%,未出现4~5级疼痛。结论肱动脉采血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可作为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应用效果。方法:292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结果:292例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一次成功255例,成功率为87.32%,除5例因按压时间不够发生瘀斑外,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定位简单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主要反映的是机体采血时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特别在危重抢救时尤为重要,已成为临床必要的检测指标之一。但血气检测影响因素较多,要获得准确的血气分析数据,除了精密的仪器、严格的质控外,标本的采集与保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采血用物的准备、采血部位的选择、穿刺角度的定位、操作技术的熟练、采血前患者是否处于平静状态下、患者是否吸氧、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的保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因病情需要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和头皮动脉采血组,每组50例,记录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以及操作时间。结果:头皮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操作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结论:头皮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标本合格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早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相关关系,以探讨多谱勒超声在早期定量判断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及E-Tracking技术测定200例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硬化参数,同时测定200例健康自愿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硬化参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肱动脉FMD及颈动脉硬化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硬化度(β)、顺应性(AC)与FMD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颈动脉硬化参数与志愿组差异明显(P<0.05);肱动脉FMD与Eρ、β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P<0.01;r=-0.83,P<0.01),肱动脉FMD与AC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颈动脉硬化参数高度相关;通过多谱勒超声测量颈动脉硬化参数能较好的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多谱勒超声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早期、定量、无创及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