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敏珍 《中外医疗》2011,30(19):136-13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我院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作2组:A组(静脉给药组)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10d为1个疗程;B组(序贯治疗组)先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3d,继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10mg/(kg·d),连续用3d,停服4d,1个疗程。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给药组,疗程缩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应雅丽 《当代医学》2014,(36):138-139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均分为3组,分别为联合序贯治疗组、阿奇霉素治疗组、红霉素治疗组(n=22)。对联合序贯治疗组患儿主要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为红霉素20-30 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连用3 d,改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连续用药3 d后,停用4 d,按此规律服药服药3个周期。阿奇霉素治疗组具体给药方法为阿奇霉素10 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连用3 d,停药4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次/d,连续用药3 d后,停用4 d,按此规律服药服药3个周期。红霉素治疗组具体给药方法为红霉素20-30 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连用2周。根据相关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标准,对3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并观察3组患儿在用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3组患儿实施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后,联合序贯治疗组、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21例)、86.36%(19例)、77.27%(17例)。联合序贯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又优于红霉素治疗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治疗组、联合序贯治疗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5.45%(10例)、27.27%(6例)、13.63%(3例)。红霉素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联合序贯治疗组,阿奇霉素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常芳珍 《当代医学》2010,16(22):85-8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用药,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3~5天,病情稳定改为门诊口服阿奇霉素。结果观察组痊愈总有效率95.6%与对照组有效率93.3%比较无差异(x~2=0.34,P〉0.05)。观察组住院(5.6±1.5)天长于对照组的(12.7±4.6)天(P〈0.05)。观察组12例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经济,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5):397-399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35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0 mg/(kg·d)序贯治疗,服3 d停4 d,连用25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0 mg/(kg·d)序贯治疗,服3 d停4 d,连用2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20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2030 mg/(kg·d)静脉滴注,1次/d,730 mg/(kg·d)静脉滴注,1次/d,714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序贯治疗214 d为一个疗程,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序贯治疗23个疗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7.61%和95.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局部静脉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痰热清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以及CD4+、CD4+/CD8+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分别是(3.78±1.36)、(8.87±2.76)、(7.05±2.49)、(11.24±2.37)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4±1.52)、(10.89±2.69)、(8.59±2.81)、(13.46±2.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4+、CD4+/CD8+分别是(36.59±5.13)%,(1.26±0.41),明显高于对照组[(31.27±4.52)%,(1.0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症状缓解期改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结果2组患儿治疗14 d时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好、静脉用药时间短、药物副作用少,能提高婴幼儿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2组患儿均给予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对症支持等治疗,重症患儿短期辅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次/d,待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后,改用阿奇霉素颗粒5~10 mg/(kg·d)口服,1次/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6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3.58±0.82)d、药物不良发生率22.73%,低于对照组的(11.42±2.02)d、59.09%(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持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同样有效,但序贯疗法可以缩短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志雄  陈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63-1064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案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成本及效果。方法将21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8例)、序贯治疗组(11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按7d用药方案连续静脉滴注,序贯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注射4d,后改用阿奇霉素颗粒剂口服序贯给药治疗3d,并对两种方案进行成本及效果分析。结果两组在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成本却明显高于序贯治疗组(P〈0.001)。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改用口服序贯给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红霉素序贯阿奇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8例,依先后分为两组,30例采用红霉素30mg/㎏·d,分2次静脉滴入,连用3天,改用阿奇霉素10mg/㎏·d,静脉滴入5天,停4天,以静滴量再口服3天.28例采用阿奇霉素10mg/㎏·d,静脉滴入5天,停4天,以静滴量再口服3天停药.结果:红霉素序贯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93.3%,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85.7%(P<0.05),症状、体征消失较快.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时应首选红霉素控制支原体血症,然后再用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开始采用阿奇霉素的疗效好,显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随机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A组)和红霉素治疗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咳嗽、体温变化、肺部啰音变化及肺部影像学变化。结果2种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均有效,但A组在咳嗽消失时间、体温下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方面亦优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红霉素序贯治疗,且患儿依从性好,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红霉素3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停药2 d为1个疗程。观察组25例,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停药2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和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和用力1 s肺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以及疗程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卢俞任 《当代医学》2014,(2):153-154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60例,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10d,阿奇霉素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注射4d,1次/d,12rag/(kg·d),后口服阿奇霉素片6d,0.25g/片,2次/d,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静脉注射4d,12mg/次,1次/d,后口服红霉素6d,025g/片,2次/d,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的71.67%;阿奇霉素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哕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红霉素组的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比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更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肺部阴影尽快吸收,恢复肺部正常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阎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20-12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科就诊的2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给予头孢拉定60mg(/kg·d)静脉滴注,每次最大量1g,连用4d,4d后改口服胶囊60mg(/kg·d),连用3d;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连用4d,4d后改阿奇霉素颗粒10mg(/kg·d)口服,连服3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阿奇霉素(希舒美)在缓解婴幼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喘息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住院喘息样支气管炎、支原体IgM(-)患儿104例,随机编号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用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驱动雾化、呼吸道管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希舒美)8~10 mg/(kg·d)口服。临床观察并比较两组气促、咳嗽、肺部罗音好转情况、所需沙丁胺醇驱动雾化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鸣、气促、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期间需要加用驱动雾化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阿奇霉素(希舒美)口服对缓解婴幼儿喘息临床观察有效,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MP患儿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n=27)和红霉素治疗组(n=15),对2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阿奇霉素组有效率(92.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66.7%,2χ=7.059,P<0.05);阿奇霉素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红霉素组(P<0.05)。阿奇霉素组胃肠道反应和局部疼痛少于红霉素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MP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等优点,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赵秀英  冯小伟  廖锋  向伟  陈实 《医学综述》2013,19(18):3405-3407
目的 探讨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MP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治疗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2.859、-5.25、-15.82,P〈0.0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Z=-5.798,P〈0.001);哮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13.81,P〈0.05).结论 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MP肺炎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哮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左氧氟少星快速(2d)治疗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效果和可行性,为治疗Mp感染提供快捷途径。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方法前瞻性观察随机收治的141例呼吸道Mp感染患者,年龄19~70(平均41.2)岁,分三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组1,61例,每日予阿奇霉素10mg/kg,1次/d,po,疗程7d。组2,56例,每日子阿奇霉素10mg/kg,1次/d,po;左氧氟沙星200mg,3次/d,疗程5d。组3,24例,每日予阿奇霉素30mg/kg,1次/d,po;左氧氟沙星600mg(体重〈50kg者400mg),3次/d,疗程2d。疗程结束后随访。结果三组完成观察的分别为54、48和22例。组1、2、3,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8.9%(48/54),91.7%(44/48)和95.5%(21/22)。组3疗效显著快于组1和组2(P〈0.001),组2显著快于组1(P〈0.001)。小于30岁和治疗及时的患者症状消失快于60岁以上(P〈0.05)和未及时治疗的患者。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mo~3a,未发现异常。结论大剂量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Mp感染安全方便,起效快,疗程短,清除Mp彻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母鼠孕期暴露双酚A(BPA)对子代雌性大鼠的性发育影响。方法:选择SPF级12周龄的健康成年SD大鼠,按雌∶雄为2∶1比例合笼。将妊娠大鼠20只,随机分成4组,于妊娠第5天至第20天,分别按0,10,50,250mg/(kg·d)进行灌胃染毒。母鼠正常分娩,雌性仔鼠出生28天开始观察阴道开口,第一次发情周期,此后连续观察动情周期变化,在第10周确定发情间期后处死动物。称量肝脏、肾脏、子宫、卵巢的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用ELISA法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4)、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结果:各剂量组肝脏和肾脏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50 mg/kg组的肾脏重量和250 mg/kg组的肾脏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组阴道开口延迟,而250 mg/kg组阴道开口日龄提前,各剂量组阴道开口时体重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BPA各剂量组子代雌性大鼠性周期均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T水平明显下降(P〈0.05);50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LH、FSH、E2水平明显减少(P〈0.05),且P4水平有升高趋势;而250 mg/kg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鼠孕期暴露BPA可能导致子代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功能障碍,对其性发育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MXFX)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莫西沙星。结果: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细菌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较单一用药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将71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1例,采用FFP(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时辰化疗+左旋咪唑(LMS)治疗:①第1天15:00-17:00给予奥沙利铂(L-OHP)150mg/m2静脉滴注;②采用微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注药泵注入5-氟尿嘧啶(5-FU)4~5g,以正弦速率在第1天22:00至第2天上午10:00注入,上午4:00达到最高峰,持续5d;③亚叶酸钙(CF)200mg/d,每天在5-FU之前注入,连用5d,3~4周为1周期;④左旋咪唑(LMS)50mg口服,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L-OHP150mg/m2、CF200mg/m2、5-FU500mg/m2分别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3%、71.10%、60.83%和80.86%、67.38%、32.44%;1、2、3年肿瘤进展(TTP)率分别为58.26%、28.16%、28.16%和74.45%、58.22%、50.7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时辰化疗+LMS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效果较为满意,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