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肃道地药材陇马陆的分布情况及资源储量,为该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资料.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陇马陆在甘肃的分布情况存资源储量进行调查.结果:陇马陆在甘肃分布较广,仅宽跗陇马陆(Kronopolites svenhedind Verhoeff.)1个种,甘肃9个产区储量在1 098 t以上,经济总量958 t,年可采收655 t.目前陇马陆的使用有限,仅开发出陇马陆胃药片、复方陇马陆胃药片、陇马陆胃药胶囊等制剂,年使用量30 t,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结论:虽然目前陇马陆的使用未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但为了保护陇马陆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平衡,有必要对陇马陆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并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甘肃不同产地陇马陆中总氮含量,为陇马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确保陇马陆临床用药安全,并为甘肃道地药材陇马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资料.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附录Ⅵ A氮测定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半微量法)测定陇马陆中总氮含量.结果:通过对甘肃不同产地陇马陆中总氮含量进行分析,5个产地的陇马陆的总氮含量为:武山49.4mg/g、兰州49.1 mg/g、陇西48.1 mg/g、甘谷45.5 mg/g、庆阳45.4 mg/g.结论:不同产地陇马陆总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建议甘肃道地药材陇马陆的含量为:总氮含量不得低于45 mg/g.  相似文献   

3.
民族药波叶山蚂蝗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民族药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wall.的开发利用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对波叶山蚂蝗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油脂类、甾醇类、有机酸类、鞣质、还原性化合物等。其根组织特征维管束数轮,环状排列,木质部由少数导管和大量木纤维组成;可见草酸钙簇晶、方晶和砂晶。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结论:为指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及HPLC.结果:对28个不同来源的爵床药材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木脂素成分中金不换萘酚甲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溃疡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虽服用抗生素可以清除细菌,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Hp耐药日趋严重。中药辨证治疗Hp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复合陇马陆片由宽跗马陆、甘草酸铋钾等组成的中药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陇马陆提纯成分(陇马陆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马陆外骨骼富含甲壳质、壳聚糖、卵磷脂,壳聚糖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11)
目的改进陇马陆胃药片(陇马陆和颠茄浸膏)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法鉴定陇马陆,TLC法鉴定颠茄浸膏(以硫酸阿托品为指标成分),滴定法对制酸力和钙含有量测定进行改进。结果通过显微鉴别,可鉴别出陇马陆的横纹肌纤维、体壁碎片;TLC斑点清晰;制酸力显色剂改进后与原方法比较,颜色变化明显,终点易判断;钙含有量测定时采用三乙醇胺作为掩蔽剂,以掩蔽镁离子等其他金属离子存在的干扰,并采用钙紫红素指示终点,近终点时显色剂变色灵敏,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RSD 1.1%。结论本实验改进了陇马陆胃药片原标准,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响铃豆为云南习用地丁——黄花地丁的品种之一,来源于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的全草,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应用.对其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为云南地丁的品种整理研究提供了资料,并为开发利用这一民族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族药野棉花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民族药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 Buch.-Ham.)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进行了部分生药学研究.结果:其根组织特征可见皮层和韧皮部有众多筛管群和纤维束散在;茎横切面维管束散在,于近皮层处排列成环状,大小不一,中心部位排列稀疏.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经系统预实验证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氨基酸、糖类等成分.结论: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资源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茯苓药材主要产区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茯苓药材的野生资源、生态环境、培育菌种、栽培技术、产量分布、销售价格等进行系统调查,为茯苓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访问座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广西、云南、浙江、安徽等8省12个地区的茯苓药材进行资源调查,整理其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培育菌种、产量分布和销售价格等调研资料.结果 茯苓药材野生资源极少,濒临灭绝;各地种植茯苓因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繁殖菌种等因素影响,其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因素差异较大.结论 为了保证茯苓药材的质量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亟待保护茯苓野生资源和规范茯苓药材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当前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就西北道地药材的多层次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讨论。结果: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不平衡,缺少深层次加工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结论:我国西北干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许多特色资源植物,可以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陇马陆胃药具有消炎、止酸、镇痛的作用,主治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为了研究其抗溃疡的作用,我们采用以下方法与指标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蒙药材哈比日根-地格达进行了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为控制此药材质量和开发利用这一药源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民族药刺梨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蔷薇科植物单瓣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et wils)的果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和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三萜类化合物,尚含挥发油等.其果皮显微横切面特征可见大小不一的多轮维管束及石细胞群.粉末特征含大量各种形状的石细胞及单细胞非腺毛.结论: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了解我国雷公藤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分析主要问题.结果:我国雷公藤药材资源仅经二十余年的开发利用,就遭受严重破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野生资源已基本枯竭,四川、云南、贵州等昆明山海棠资源亦正在锐减.人工栽培逐渐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但栽培技术严重滞后,而且研究力量十分薄弱.结论:加强雷公藤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经营水平,建立雷公藤GAP基地,是保护和发展雷公藤药材资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期近一年的持续调查,掌握当地野生药用资源情况,并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采用野外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相关资料.伊通县有野生药用植物66科202种;真菌类2科2种;共计220类药材.调查明确了伊通县储量较丰富的药材和珍稀濒危药材,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民族药酸叶胶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主要组织特征为中柱鞘部位由石细胞及纤维形成环状,可见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分为内外两个部分;髓部散生有石细胞群.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结论:为鉴别该药材,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民族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石斛混淆品伏生石豆兰[Bulbophyllumreptan(Lindl)Lindl.]的假鳞茎进行生药学初研,为石斛药材的鉴别及伏生石豆兰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对伏生石豆兰进行生药学研究,并与石斛进行比较.结果:假鳞茎横切面主要特征为:①散生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②木质部由4~5个导管构成.③薄壁细胞中常舍有草酸钙针晶束.粉末主要的特征为表皮细胞壁连珠状增厚,硅质块较多,结晶体较多.结论:伏生石豆兰与石斛在来源、性状及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澄清石斛混淆品和深入开展伏生石豆兰的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Ie)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民族药提供生药学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青刺果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证明其主要成分为油脂、生物碱、黄酮、多糖类物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与报道一致.结论:本项研究能为青刺果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开发利用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倒提壶Gynogloss amabile Stapfet.Drum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生药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香豆素等。其根主要显微组织特征为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结论: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研究了新疆境内骆驼刺类药材的植物资源种类、分布、贮藏量,药材采收、商品流通及民间治疗应用,为该类维药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