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614-1617
[目的]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统技术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年的ODI功能指数、JOA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0个月。Topping-off组与P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5±1.6)cm和(6.3±2.1)cm,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22.5±30.6)ml和(150.5±20.2)ml。手术时间分别为(85.0±20.4)min和(92±23.8)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DI功能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OD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有效缓解,Topping-off手术技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PLIF手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内镜组)与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组)。其中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36例,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42例。术前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术后比较两种术式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内镜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开放组40例,男18例、女22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内镜组与开放组相比较,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术后下腰痛复发率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172.2±48.7) min vs (216.5±75.4) min, P<0.05]及术中出血量[(216.5±75.4) ml vs (268.8±94.5) ml, P<0.05]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LS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7.2±4.1) vs (9.7±3.9), P<0.05]及末次随访时[(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采用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对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26±1.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33±1.42)ml;切口长度平均(6.31±0.55)cm;住院时间平均(10.16±0.62)d;随访时间平均(26.42±1.62)个月,VAS和ODI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痛、下肢放散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腰椎影像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椎体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及椎间Cage移位、沉降情况。[结论]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42-124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及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显露,置入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放入Cage。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法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术中无硬膜囊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方法简单,可明显减少显露时间,同时保留了大部分中后柱结构,对神经根及硬膜囊干扰小,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稳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后路减压后行Dynesys内固定术。[结果]随访(26.2±7.3)个月(17~34)个月,VAS评分:术前(8.2±0.9)分(6~10分),术后(2.2±1.3)分(0~5分)(P=0.001);Oswestry评分:术前(72.4±17.0)分(45~89分),术后(22.4±14.7)分(0~43分)(P=0.002)。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7例,良4例,可2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3%。[结论]减压结合Dynesys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防止固定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动力性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78-1183
[目的]比较短节段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与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5年所有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矫形手术,病例纳入标准为Lenke-Silva Ⅱ级,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PLIF组33例,Dynesys组20例。其中男1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3±6.9)岁(48~72岁)。固定2个节段的16例,3个节段的37例。分析术前与术后的腰椎侧凸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PLIF组平均随访时间(28.2±14.9)个月,Dynesys组(29.2±12.0)个月。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PLIF组;PLIF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Dynesys组为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81%、80.60%,ODI指数改善率分别为77.80%、7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Cobb角矫形改善率分别为81.68%、74.78%,术后矫形丢失率分别为5.32%、18.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均少许PLIF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与PLIF组相当。但矫形效果和腰椎稳定性不及PLIF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矿骨纤维(DBF)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应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69例。其中,28例使用DBF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41例完全采用自体骨填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DBF组27例患者术后未见过敏反应、感染或中毒症状,无皮疹、高热。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82±6.43)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与ODI指数均较术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DBF组JOA评分低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JOA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术后3、6个月DBF组融合率低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矿骨纤维作为植骨融合材料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但较自体骨融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45-1350
[目的]探讨应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微创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7例,年龄24~71岁,平均64.3岁。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单侧组),另27例行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双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疗效评定及随访采用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单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术后随访期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优良率相比较,改善率明显提高,两组手术效果相当。[结论]可扩张通道下微创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理想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62-1566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4年3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7~75岁,平均58.6岁;病程10个月~16年。全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双侧开窗减压术,完整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及部分增生内聚的小关节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椎间隙以自体骨并单枚Cage融合。术中注意保证棘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650±135)ml,术后伤口引流量(205±24)ml。并发硬脊膜破裂2例,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7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TLIF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对侧结构、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并且术后即刻稳定性较常规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及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并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0~12年,平均11.3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总融合率为94.7%(36/38)。12例(31.6%)患者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凸,未见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7年4月,共113例L_4椎退行性I度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2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61例采用TLIF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动态组手术时间短于融合组(P0.05),出血量少于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组腿痛VAS评分[(1.58±0.76)分vs (2.02±0.98)分,P0.05]和ODI指数[(16.73±8.58)%vs (20.91±11.69)%,P0.05]均显著低于融合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动态组L_4椎体滑移距离显著减少,复位率43.91%(P0.05),末次随访时复位效果有一定丢失,复位率平均27.20%,但无腰椎矢状面不稳。末次随访时动态组L_(4/5)椎间隙活动度明显高于融合组[(3.93±2.48)°vs (1.12±0.60)°,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与TLIF治疗L_4椎退行性I度滑脱症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Dynesys动态固定手术时间更短,且保留了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虽然复位效果欠佳,但Dynesys动态固定能有效稳定腰椎,阻止滑脱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73-1178
[目的]分析Dynesys动态固定术后腰椎节段的放射学变化和残留椎间盘的再水化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Dynesys动态固定的3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0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采用腰椎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利用腰椎MRI计算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标准椎间盘信号(calibrated disc signal,CDS)。[结果]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11±6.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手术前后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较手术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后缘高度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平均丢失(10.34±9.81)%。下位邻近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无显著变化。手术节段屈伸ROM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仍保留术前ROM的64.11%;相邻节段及腰椎整体RO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患者接受腰椎MRI复查,平均CDS由术前(42.74±13.15)%改善至(47.69±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Dynesys非融合术后残留椎间盘出现再水化,表明其可能具有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作用。该系统保留了固定节段一定ROM,不引起邻近节段过度活动。但是术后存在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上位邻近节段代偿性前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2011年6月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63例此类患者,均为单节段固定,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评分(JOA)评价疗效,应用Schult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56例获得随访14~32个月,平均25.1个月。患者术前VAS评分(6.70±0.71)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1.61±0.59)分(P<0.01);ODI分值由术前(29.39±3.92)降至末次随访(3.54±2.21)(P<0.01);JOA评分由术前(8.04±1.2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22.70±2.28)分(P<0.01);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3.9%,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92.8%。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费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下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选择性对32例单节段下腰椎疾患行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均采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即Wilt-se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入路。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3、46例,L4、517例,L5S19例;病种类型:腰椎退行性不稳12例,极外型或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滑脱5例,椎间盘原位复发5例,椎间盘源性疼痛3例,均表现为严重的下腰痛伴单侧肢体出现放射症状或无双下肢症状。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伤口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9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37 ml,住院平均天数13.5 d。术前ODI评分为(37.3±6.1)分,术后3个月时为(19.1±4.7)分,末次随访时为(11.8±3.7)分;术前VAS疼痛评分为(7.2±1.2)分,术后3个月时为(2.5±0.7)分,末次随访时为(2.1±0.9)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3个月或末次随访时的ODI、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良好的椎间骨性融合现象。[结论]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融合术能有效地保护椎旁肌,并达到减压、融合目的,是较实用并容易推广的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3月本院采用椎弓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5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术前行3D打印(打印组),33例未行3D打印(非打印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影像测量伤椎高度比和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打印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小于非打印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和伤椎置钉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02±4.67)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伤椎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D打印可更好的术前规划、减少术中透视、缩短手术时间,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其中37例采用单侧切口完成双侧混合内固定(A组),45例采用双侧切口完成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均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6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患病侧、随访时间和术前VAS及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10±24min、68±19ml、29±3mm、23±7h、2.9±1.0d;B组分别为155±35min、96±27ml、59±5mm、27±9h、3.4±1.2d,两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腿痛VAS、ODI评分及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d腰痛VAS评分A组(4.1±0.8)优于B组(4.8±1.0)(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完成MIS-TLIF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前者更加微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35-1740
[目的]探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斜向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1~64岁,平均54.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23例手术时间40~19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0 ml;全部病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术后屈髋和腰大肌无力,予以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3周后症状缓解。余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5.94±1.25)mm改善至末次随访的(9.58±1.27)mm。术后6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率91.70%,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1.17)分、(0.73±0.69)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32±1.29)分、(0.79±0.58)分,JOA评分分别为(14.12±2.11)分、(27.42±1.32)分。[结论]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illet直接修补技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的适应证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1-12采用Gillet技术直接修补的双侧腰椎椎弓峡部断裂21例,行后路峡部断裂椎体双侧峡部瘢痕组织切除,椎弓根钉置入+峡部V形棒内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术前VAS评分(4.8±0.9)分,术后6周(2.1±0.6)分,术后24个月(2.3±0.7)分;术前ODI评分(52.6±8.9)%,术后6周(16.6±1.9)%,术后24个月(14.6±1.6)%。术后6周VAS评分(t=13.780,P0.001)、ODI评分(t=19.35,P0.001)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4个月ODI评分(t=4.899,P0.001)较术后6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VAS评分(t=0.940,P=0.358)与术后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及三维CT显示19个椎体植骨处在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未愈合患者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患者,可以使用自体植骨+内固定直接修补峡部断裂处,避免后期腰椎滑脱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