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管内麻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0例,根据采取的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全麻,研究组接受椎管内麻醉。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资料进行收集,包括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通过Gross方程对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以及隐性失血量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总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5.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9)天和(10.7±3.4)天(P0.05),住院总费用分别为(51589.7±1568.4)元和(58987.6±1632.4)元(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椎管内麻醉在降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方面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99例,94例接受UKA治疗,105例接受T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围手术期Hb和HCT减少量、术后住院天数。同时分析其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UK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TK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失血量的69.22%,而TKA组占64.95%。UKA组术后Hb减少量、术后HCT减少量明显低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总失血量(r=0.245, P0.001)、显性失血量(r=0.216, P=0.002)、隐性失血量(r=0.176, P=0.013)均与手术时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UKA组患者手术后均无需输血治疗,TKA组有2例患者需输血治疗。[结论]与TKA手术比较,UKA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总失血量少、术后住院天数少等特点。但无论是TKA或是UKA手术方式,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百分比较大,且手术时间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37例,女44例)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术前1 d和术后1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异体输血量等资料。根据Gross方程和Nadler方程计算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计算围手术期隐性或显性失血量占比和术前/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比;比较分析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对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显性失血量(216.9±118.3)ml显著低于隐性失血量(451.4±225.9)ml(P0.05);术前隐性失血量(134.3±73.7)ml显著低于术后隐性失血量(317.1±215.7)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组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570.2±216.9)ml和(781.9±218.9)m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显性失血量(361.1±189.4)ml和总失血量(581.9±248.1)ml(P0.05);高血压组患者显性失血量(275.9±203.8)ml、隐性失血量(519.19±239.2)ml和总失血量(795.0±231.4)ml均分别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显性失血量(174.3±220.6)ml、隐性失血量(402.59±204.6)ml和总失血量(576.7±232.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现象不容忽视;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密切关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其围手术期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44例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者为观察组,43例术中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假体情况,分别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3、7天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情况,记录两组输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方式及假体选择相比较,P0.05;观察组显性失血量为(236.71±145.49)ml与对照组(243.82±97.63)ml,t=0.267,P=0.790;隐性失血量(472.34±236.17)ml,明显少于对照组(713.18±398.77)ml,t=3.436,P=0.000。两组术后第1、3、7天时Hb、Hct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然组间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与第3天、第7天比较,P0.05;术后第3天与第7天间比较,P0.05。两组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可较好的预防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67-157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6年2月~8月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限制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入量情况、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限制组手术当日平均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 532.76±296.51)ml vs(2 303.13±313.35)ml,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每小时尿量、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1.40%vs 24.40%,P=0.036;15.70%vs 30.00%,P=0.035),但两组术后低血压、低钾血症、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案(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行初次TKA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使用氨甲环酸(A组),41例全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B组),38例半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C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和B、C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A组和B、C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输血A组13例(30.23%),B组3例(7.31%),C组2例(5.12%),术后输血率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4,P=0.681)。结论 TKA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大幅度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半程使用止血带能缩短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但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建议对于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减少止血带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医源性抽血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术期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141例。依据围术期常规检验抽血量,抽血在17管(约51 ml)的患者66例,列为常规组;抽血在30管(约90 ml)的患者75例,列为额外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额外组在总失血量(659.53±429.50 ml vs 610.48±516.71 ml, P=0.32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但均未达到中度贫血诊断标准,且于术后15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各时间点两组间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结论]在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大量的医源性抽血(30管,约90 ml)并不会增加TKA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和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估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17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女性患者63例,年龄49~85岁,平均(66.92±7.98)岁。随机分为加强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加强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术后3 h各静脉给予TXA 1 g,共计2 g;对照组仅在切皮前静脉给予TXA 1 g,共计1g。于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行TEG、血常规、凝血4项、D-二聚体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测。统计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血栓发生率。[结果]加强组与对照组TEG、D-二聚体、PT和APTT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是监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有效指标。1 g与2 g TXA剂量差异不影响女性TKA患者凝血全过程、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率及术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刘洋  孙晓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3,(19):1819-1821+182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护理对椎管内肿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行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给予围手术期ERAS护理,24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顺利手术,术中无死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2、24、48和72 h ERAS组的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小于常规组[(2.7±0.6) vs (5.2±1.2), P<0.001;(2.9±0.4) vs (4.4±1.3), P<0.001;(2.3±0.5) vs (3.3±1.0), P<0.001;(1.6±0.4) vs(2.1±0.3), P<0.001]。ERAS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1.4±0.5) d vs (3.0±1.2) d, P<0.001];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6.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股骨髓内定位孔封堵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本院拟行初次单侧TKA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术中使用骨塞将股骨髓内定位孔进行封堵,另外30例未将定位孔进行封堵,其余两组操作皆相同。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在术中出血量[(278.7±41.3) ml vs (319.7±50.9) ml, P<0.001]、总失血量[(1 155.7±260.4) ml vs (1 312.0±228.3) ml, P=0.016]均显著少于开放组。平均随访时间(10.6±2.4)个月,术前两组间VAS、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术后1 d [(6.7±0.4) vs (7.1±0.5),P=0.010]、7 d的VAS评分[(5.4±0.6) vs (6.3±0.6), P<0.001],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