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胸部的资料,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 075例体检人员胸部LDCT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人群组的肺结节和肺癌的检出率差异。结果非钙化结节≥4 mm者共516名,检出率为6.4%,其中肺癌37例,检出率为0.46%。年龄≥55岁结节阳性率和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55岁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实性结节在男性组高发,亚实性结节多见于女性组。男性与女性间的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和肺癌在性别和年龄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LD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胸部X线、CT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X线、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结果并分析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的CT表现。结果 CT对孤立性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59,而X线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34。恶性病变组的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病变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及钙化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血容量、血流灌注量、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 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CT图像纹理分析对孤立性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azda软件分析98例孤立性肺实性结节高分辨率CT图像纹理参数,并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法以及3种方法联合(FPM)筛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纹理参数。然后,应用线性判别分析、非线性判别分析、原始数据分析、主要成分分析4种分类统计方法计算纹理参数诊断孤立性肺实性结节效能,以错判率表示。最后,将纹理参数诊断肺结节效能与胸部影像医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FPM法提取特征性纹理参数并采用非线性分类判别方法孤立性肺实性结节良恶性错判率为6.1%(6/98),胸部影像医师错判率为16.3%(16/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图像纹理分析可作为孤立性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C T影像表现与病理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74例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患者的C T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为浸润前病变(15例)、微浸润腺癌(21例)及浸润性腺癌(38例).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孤立性肺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68例肺结节病例,分别采用单纯螺旋CT检查和应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检测,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 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结果 单纯CT检查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75%,Kappa值0.50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一致性一般;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检测,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1.6%,Kappa值0.805,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辅助医师进行CT图像中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肺磨玻璃结节(GG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0例行LDCT胸部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分析LDCT对肺部GGN的检出能力。结果在4500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肺部结节1328例(29.51%),其中95例为GGN(2.11%),所有GGN经副主任以上影像专家讨论71例符合良性影像表现(处于随访中),19例需要密切随访复查(影像特征介于良恶性之间),5例符合恶性影像表现,5例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LDCT扫描能够发现肺部GGN,并且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在减少体检者辐射剂量同时达到对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宝石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常规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行两次扫描。第1次扫描采用单纯ATCM技术,第2次扫描采用ATCM技术结合50%ASIR重建。噪声指数根据体重指数(BMI)确定,第1次扫描(纯ATCM组):BMI≤22 kg/m2、噪声指数为14,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第2次扫描(ATCM结合ASIR组):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6。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进行主观评分(5分制),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不同医师间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记录两组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比较两次扫描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两次扫描影像显示结节的数目和大小。结果 ATCM结合ASIR组CTDIvol为(1.60±0.45)mGy,单纯ATCM组CTDIvol为(4.26±0.41)mGy,结合ASIR技术可以降低约62%的剂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P<0.05)。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0.48)分和(4.35±0.27)分,Kappa=0.862,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6±0.36)分和(4.82±0.45)分,Kappa=0.795,P<0.01。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18±0.52)分和(3.90±0.42)分,Kappa=0.648,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42±0.43)分和(4.41±0.26)分,Kappa=0.788,P<0.01。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两种扫描方案扫描检出肺结节的数目相等,且肺结节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可提升噪声指数,并且应用ASIR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并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更适合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磨玻璃结节表现为主的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CT诊断价值及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76例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的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情况,按照病理诊断将76例患者的102枚结节分为原位癌(10枚)、微浸润性腺癌(37枚)以及浸润性腺癌(55枚)三组,分析CT影像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浸润性腺癌的各项结节影像数据及影像表现均与微浸润性腺癌、原位癌差异明显(P<0.05)。结论:磨玻璃结节表现为主的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强相关性,对于早期肺腺癌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亚实性结节(SSN)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等级的相关性。方法我院110例SSN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对肺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另根据病理结果将肺腺癌患者分为AIS+MIA组与IAC组,比较两组肺窗结节体积(WNLW)、阈值=-300 HU时结节实性成分体积(SCT)、肺窗结节实性成分体积(SCLW)、纵隔窗结节实性成分体积(SCMW)等CT定量特征指标,分析上述定量特征,获取病理等级独立预测因素,对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CT诊断良恶性SSN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7%、93.75%、91.41%;AIS+MIA组WNLW、SCT、SCLW、SCMW均低于IAC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CT是恶性SSN病理等级的独立预测因素;SCT≥138 mm~3时,对IAC诊断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82%、94%。结论 CT诊断SSN良恶性价值大,SCT对AIS、MIA与IAC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食管癌改良T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重新评价传统食管癌CT分期 ,进一步制定合理的T分期。方法  10 2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胸部CT常规扫描 ,其中 4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扫描资料按照Moss分期标准分期 ,与临床分期对照 ,二者一致性较差 (Kappa =0 .2 7) ;按Tio分期标准对局部病变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级对照一致性较好 (Kappa =0 .46)。我们推荐改良T分期标准 ,经统计检验与术后病理T分级有较好一致性 (Kappa =0 .45 )。 结论 改良T分期标准与PTNM分期标准一致性好 ;且判断主动脉受侵标准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亚厘米(≤1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2015年,78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根据术前CT表现将其分为3组,纯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组、混合型GGO组和实性结节组。78例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原位腺癌、微浸润癌以及浸润癌),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纯GGO及混合性GGO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在实性结节组可见4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纯GGO组为100%,混合性GGO组为99%,实性结节组为90%。结论:胸部CT表现为GGO形态(包括纯GGO和混合性GGO)的早期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可行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在内的亚肺叶切除术;对于实性亚厘米结节的肺部病灶,因其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术仍然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个体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吻合度.方法 三个不同工作经历的临床影像科诊断医师作为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9例孤立性肺肿块的CT图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肿块的边缘、轮廓、分叶、棘状突起、毛刺、密度、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病变的良恶性共13项观察指标.观察者一敛性用Kappa值(K值)判定.结果 病灶的良恶性判定在任何两位观察者之间存在适中~较高的一致性(其中观察者1与观察者2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79.59%(39/49,K=0.435,P=0.001);观察者2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5.71%(42/49,K=0.644,P=0.000);观察者1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1.63%(40/49,K=0.422,P=0.002).其余12项CT征象中,肿块的轮廓识别一致性中等;棘状突起、毛刺、密度、支气管充气征、周围血管集束征识别一致性差;轮廓、分叶、空泡征、空洞、钙化、胸膜凹陷征的识别一致性在个体之间不同.结论 不同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识别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检出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特点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体检中心经LDCT检出年龄≥40岁的SPN患者217例。按照《2012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肺癌筛查指南》标准分为高危组41例、中危组83例、低危组93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结果,并每年复查1次LDCT,且连续3次动态监测SPN变化。结果高危组男性比率和肺基础疾病比率最高(P<0.05),SPN直径最大(P<0.05);中危组被动吸烟者比率最高(P<0.05);低危组最年轻(P<0.05),吸烟比率最低(P<0.05)。SPN中位直径4 mm(2~23 mm);实性结节80例(36.9%),亚实性结节137例(63.1例);上叶96例(44.2%),中叶48例(22.1%),下叶73例(33.7%);伴有毛刺6例(2.8%)。截至随访时间,确诊肺癌11例。肺癌中位直径18 mm(12~32 mm),均为亚实性结节;上叶8例,中叶3例;伴有毛刺8例。11例均为I期,LDCT1时肺癌发病率为2.8%,LDCT2时肺癌发病率为1.4%,LDCT3时肺癌发病率为1.0%,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监测肺结节有助于肺癌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从而改善预后,但是不会降低或杜绝肺癌的发生。SPN的大小和特征信息对于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在直肠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直肠癌患者41例,均行CT检查,获取直肠癌CT图像均经两位超声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给出一致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检查显示41例均为直肠癌,诊断敏感性为100.00%(41/41);肿瘤CT分期:7例A期,15例B期,17例C期,2例D期。肿瘤CT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Kappa值为0.51,提示CT诊断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良好;CT图像显示,肿瘤位置肠壁周围脂肪无明显间隙,可见结节影、条索影、弥漫性增高影,或表现为肿瘤与周围邻近脏器间脂肪无间隙;经CT扫描共检出直肠旁间隙淋巴结和短径≥1 cm淋巴结共32枚,相较于病理结果,淋巴结转移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0.91%(10/11)、61.90%(13/21)。结论:CT诊断直肠癌,具有较高敏感性,且可准确进行术前分期,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胸部磁共振T1加权STAR-VIBE序列与CT成像在评估肺实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时行胸部磁共振STARVIBE序列和CT成像且检出胸部疾病患者30例。观察STAR-VIBE序列及CT图像肺肿块(≥3cm)、结节(<3cm)、实变、斑片状影、条索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气肿、肺大泡、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征象。由具有25年工作经验的胸部影像科医师对CT图像疾病征象进行观察并作为参考标准。由另外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STAR-VIBE及CT图像疾病征象采用五分法进行双盲法独立评价,计算STAR-VIBE序列各种疾病征象的检出率。结果STARVIBE序列肺肿块、实变、纵隔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为100%,STAR-VIBE与CT主观评分均大于4分,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R-VIBE序列可以检出94.2%和92.9%的肺结节和胸膜增厚,磨玻璃密度、斑片状影、网状影、条索状影在STAR-VIBE序列的检出率依次为80.1%、85.2%、85.7%、88.0%,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66.7%)高于肺气肿和肺大泡检出率,且低于其他胸部疾病征象检出率,且STAR-VIBE序列各种征象主观评分均高于3分。磁共振STAR-VIBE序列无法检出肺气肿和肺大泡,且STAR-VIBE序列主观评分低于2分。结论胸部MR成像STAR-VIBE序列对于评估肺和纵隔疾病是可行的,且在无辐射剂量前提下帮助评估多种肺实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在胸部CT影像中的特征,同时分析这些特征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9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在上级大医院进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CT影像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评估CT特征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胸部CT报有肺结节86例,其中报告有提示GGO:47例,GGN:15例,MT:13例,MIA:7例,AIS:4例。电话随访跟踪所有磨玻璃肺结节患者,其中有24例患者经上级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病理诊断良性2例,恶性22例;良性结节最大面面积、3D长径、表面积、平均CT值及体积均明显小于恶性结节(P<0.05);而球形度、紧凑度数据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有效鉴别,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中,平均CT值、3D长径、表面积、最大面面积以及体积被认为是最优的影像学标志,这些特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形态)构建诊断MIA与IAC的CT主观征象模型。提取896个CT纹理特征,并构建CT纹理特征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纹理特征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鉴别诊断MIA和IAC的效能。结果 CT主观征象中,亚实性结节的密度和大小的一致性非常好,选择密度征象[优势比=8.177,95%CI(1.142,58.575)]为CT主观征象模型的独立预测因子;于896个纹理特征中,选择4个纹理特征构建模型。训练集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MIA与IAC的敏感度为0.85(33/39),特异度为0.90(28/31),AUC为0.94[95%CI(0.88,0.99)];验证集中纹理特征模型的敏感度为0.89(16/18),特异度为1.00(12/12),AUC为0.97[95%CI(0.92,1.00)]。结论 CT纹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鉴别诊断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MIA和IAC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放射科医师与人工智能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肺结节检出率和准确性,评估人工智能系统在胸部低剂量CT体检人群中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胸部低剂量CT体检人群100例,分为AI组和放射科医师组,对比不同大小、性质的结节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例胸部低剂量CT体检人群共检出真实结节482个,AI的总体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放射科医师,尤其对于<5mm的微结节。AI及放射科医师分别检出假阳性结节135和11个,AI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放射科医师。结论:应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后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升,但是AI确实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率,应用AI与影像科医师结合阅片是目前较理想的选择,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磨玻璃密度肺结节(GGN)的CT征象特点以及其对患者病情的定性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GGN患者76例,其中42例为癌前病变,命名为A-GGN组,34例为微浸润性腺癌(MIA)患者,命名为MIA组,后经手术病理检查验证。对两组患者进行CT肺部检查,观察其GGN的征象特点(大小、形态、GGN类型、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实性结节大小、边界状态)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A-GGN组患者的GGN严重病变率低于MIA组(P0.05);MIA组患者mGGN、分叶征、毛刺征发生率较A-GGN组大(P0.05),MIA组患者实性结节、实性成分评分较A-GGN组大(P0.05),MIA组患者边界状态较A-GGN组更加粗糙(P0.05)。结论:癌前病变患者的结节较MIA患者小,多为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pGGN),存在分叶征、毛刺征,实性结节较大、边界不均的患者更可能发生癌变,GGN的CT征象特点可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江苏盛泽医院和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T1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润型腺癌患者的结节大小显著长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比例均显著高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比例显著低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瘤肺界面清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显著高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结论: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