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所综合医院七年间因自杀急诊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北京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自杀者的特征及其动态分布。方法 对 1995~ 2 0 0 1年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室登记表中诊断为自杀的患者 ,按自编回顾性调查表进行筛查并记录其特征。结果  7年间共有15 34例自杀患者 ,占急诊室就诊人数的 2 94‰ ,未见逐年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男∶女 =1∶2 6 ) ;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平均 ( 33 3± 15 1)岁 ;90 3%的自杀方式是服毒 ( 75 6 %使用治疗性药 ) ;17例 ( 1 1% )自杀死亡 ;春、夏季自杀患者高于秋、冬季 ;多数在晚 6~ 12时急诊 ,80 4 %在院抢救治疗时间少于 1天。结论 自杀已成为综合医院急诊患者中常见的致命问题 ,在急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及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8~2000年某医院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近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特征 ,对 1998~2 0 0 0年我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件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 样本源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经我院司法鉴定的案例 ,共 370例。其中 1998年 10 7例 ,1999年 95例 ,2 0 0 0年 16 8例。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制调查表 ,详细收集鉴定案由、法律能力、疾病分类、责任能力评定等 ,并比较三组的资料。数据处理采用 χ2 检验。结果 三年中女性被鉴定人的构成比逐年上升 (χ2 =8 6 8,P <0 0 5 ) ;其中 1998年为 15 0 % (16例 ) ,1999年为2 7 4% (2 6例 ) ,2 0 0 0年 (以下按此…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及其演变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近 10年来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前后 5年的对照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我院自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共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 4 76例 ,均符合CCMD - 2 -R中相应的诊断标准。将入组案例按年代分为两组 ,即 1991年1月~ 1995年 12月为前 5年组 (共 184例 )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为后 5年组 (共 2 92例 )。按自编的调查表详细收集有关资料 ,如案件类型、鉴定诊断及鉴定结论等。最后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有关数据采用 χ2 检验或u检验。2 结  果2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维、哈族与汉族的民族特征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差异 ,作者对本院有关于此的案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我院自 198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之间共接受维、哈族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者 5 4例 ,并随机抽取同期汉族鉴定案例 (5 4例 )作为对照 ,均符合CCMD - 2 -R中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自编的调查表格详细收集有关资料 ,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案件特点、鉴定诊断及鉴定结论等 ,并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有关数据均用 χ2 检验。2 结  果2 .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 1)。表 1 两组的…  相似文献   

5.
综合医院121例自杀急诊住院患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杀行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重视自杀研究工作,以便系统监测自杀行为的特征。我国少数城市已经开始对综合医院急诊自杀的特征开展调查研究,并对急诊自杀未遂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我们调查了上海部分综合医院急诊收治的自杀者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1.1对象和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我们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表对上海3家综合医院急救的121例自杀者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自杀日期、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  相似文献   

6.
酒精作为自杀行为的激发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将自我攻击看成在轻微冲突下个人社会心理定向紊乱的表现,以此见解分析发生自杀情境的原因时,便能弄清酒精与麻醉剂在采取自杀决定时所起的消极作用。苏联及国外文献资料表明,自杀者中1/5患慢性酒中毒。个人选择自杀的决定常由于没有摆脱危机的其它出路,而醉酒状态加深了危机境遇,使它变得绝望。本文对哈萨克南部几个城市1959、1974、1984、及1986年587例自杀者及126名自杀未遂案例进行了研究。这些案例社会人口学特征、季节性、周期性与自杀方法均相似。也考虑了完成自杀时的醉酒状况。此外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郊区三年内87例自杀案例的回顾性调查。自杀者年龄多在2l-40岁之间、文化偏低,以农民占的比率较高。自杀方式以服毒、自溢、溺水多及,原因为夫妻不和,患精神疾病,及各种心理压力。建议宣传心理卫生知识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8.
对我中心抑郁症患者假出院期间自杀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病例选自 1970~ 1999年间住院经治疗病情基本痊愈 ,于假出院 7~ 90d期间自杀死亡的患者 ,共 13例 ,其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 (4 0 5± 6 3)岁 ;有家族史者 5例 ,均为一级亲属 ;已婚 12例 ,未婚 1例 ;住院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诊断 :抑郁症8例 ,焦虑症 2例 ,精神分裂症、癔症及强迫症各 1例。住院≥ 3次 8例 ,<3次 5例 ;假出院时病情均基本痊愈。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死亡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急诊内科5年间自杀患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急诊内科中自杀患者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表分别于1994年(1994年组)和1999年(1999年组)对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自杀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的原因、方法和转归、并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 1994年组和1999年组分别收治自杀患者247例和372例,分别占总就诊人数的1.89%和2.41%(P>0.05)。年龄为15-25岁者1999年组(38.2%)高于1994年组(22.7%),差异有显著性(P<0.05)。1994年组和1999年组(以下按此顺序叙述)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为1:5.3和1:3.1),未婚者多(分别为60.3%和55.9%)及教育水平低者多(分别为61.1%和58.3%)。自杀方式均以服毒自杀为主(分别为96.0%和94.7%),其中1994年组以服农药者多(54.3%),1999年组以服镇静安眠药者多(51.1%)。家庭纠纷、恋爱婚姻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结论 自杀患者已成为急诊内科就诊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间自杀患者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杀案例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行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分析自杀的主、客观因素,有助于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我们对首钢医院急诊抢救室1978~1980年间记录较完整的自杀案例100例进行了研究。对大部份救活的人和个别死亡的人进行了家庭或工作单位调查,并访问了自杀者本人,确定诊断并了解自杀前后各种有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鉴于人工流产后出现精神障碍者屡见不鲜 ,为此 ,作者特对 1980~ 1998年 19年间来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凡主诉疑发病原因为“流产后”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  19年间共就诊 6 1例 ,每年平均3 2例 ,占全部门诊患者的 0 4 5‰ ,其中住院 15例 ,占就诊患者的 2 4 5 9%。就诊年度间无明显差异。1 2 门诊就诊次数及年数 就诊 1~ 9次 ,中位数 1次 ,其中 1次者 4 0例 ,2次者 6例 ,3次者 10例 ,4次者 3例 ,5~ 9次者 2例 ;就诊 1年内 5 0例 ,2~ 5年 9例 ,6~ 13年 2例。1 3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生活事件量表在自杀研究中不同信息来源下的一致性。方法纳入104例自杀未遂和147例自杀死亡案例。每个案例都分别由1名家属和1名亲友报告案例对象在自杀行为前经历过的生活事件,自杀未遂者本人也报告自己在自杀行为前经历过的生活事件,用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评估。采用Kappa值、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等指标评估生活事件量表的不同信息来源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自杀未遂者本人和2名知情人报告的夫妻关系、自身患病、家庭关系、家人去世等类型生活事件的一致性接近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39),而本人与知情人之间慢性压力总分及急性应激强度得分的一致性较低(ICC为0.11~0.24)。自杀者的2名知情人在配偶去世、工作学习、自身患病类生活事件上的一致性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49),慢性压力总分一致性一般(ICC=0.47)。结论在自杀研究中运用结构化的生活事件量表从知情人处获得自杀者或未遂者的生活事件信息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 72例抑郁症患者 (有家庭暴力组 38例 ,无家庭暴力组 34例 )进行评定和比较 ;将自杀程度分为轻度 (偶尔有自杀想法 )、中度 (频繁有自杀想法 )和重度 (自杀未遂 )。结果  ( 1)家庭暴力与频繁有自杀想法 [比值比(OR) =11.333,χ2 =9.5 2 8,P =0 .0 0 6 ]和自杀未遂 (OR =16 80 0 ,χ2 =11 386 ,P =0 0 0 1)存在关联 ,且OR值随自杀程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性别比较 ,家庭暴力与女性频繁自杀想法和自杀未遂均存在关联 ( χ2 =8 2 2 4和 5 4 90 ,P <0 0 5 ) ,仅与男性自杀未遂存在关联 ( χ2 =6 4 2 9,P <0 0 5 )。 ( 2 )有家庭暴力组的总社会支持分 [( 35 32± 9 5 1)分 ]低于无家庭暴力组 [( 39 6 2± 6 74 )分 ,t=2 19,P <0 0 5 ];EPQ的神经质 (t=- 2 6 4 )、精神质 (t=- 2 10 )和消极应对评分 (t=- 2 5 6 )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组 (均P <0 0 5 )。结论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呈明显关联 ,且存在性别差异 ;患者的社会支持、个性和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此关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患者受症状影响,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约有10%~15%最终会死于自杀〔1〕。而分析和研究其自杀好发的时段,可以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对我院5年来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病例来自1999-11~2004-11在我院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共7例。入院诊断均为抑郁症,年龄20~55岁;住院次数>2次者6例,首次住院者1例;全部病例在本次住院前均有过自杀未遂,其中>2次者5例,1次者2例。详细收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死亡资料,并进行再诊断和回顾性分析。2…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自杀情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 0~ 194 4年 6月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对呈贡县开展人口研究工作[1] ,是中国最早的自杀问题调查。万文鹏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基诺族进行心理卫生现状研究[2 ] ,196 8~ 1978年基诺族自杀 19人 ,1979~ 1989年自杀 10人 ,年平均自杀死亡率9 6 1/ 10万 ,认为基诺族自杀率不低 ,自杀手段激烈。于 1980~ 2 0 0 0年我省有关自杀研究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共 2 5篇 ,译文 6篇 ,其他论文中涉及有关自杀研究的 10篇。1 对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研究 (表 1)涉及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研究共 8篇 ,多为案例报告 ,自杀人数共 99例。表 1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城乡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城市和农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1 对象和方法对象为 2 0 0 1年 3月起连续住我院的城市 (城市组 )和农村地区 (农村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各 10 0例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的诊断标准。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资料进行频数分析 ,t检验和 χ2 检验。2 结果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病前性格、家族史与临床亚型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发病年龄城市组为 (2 8 1± 10 5 )岁 ,显著高于农村组 (2 3 2± 9 2 )岁(t=3 4 4 ,P <0 0 …  相似文献   

17.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精神疾病自杀者为20%-30%[1]。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临床特征,有助于自杀预防,降低自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价值。作者收集本院50年来住院自杀患者9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0例,女55例;年龄18-82岁,平均36.2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16例,初中41例,小学6例,文盲10例,不详12例;职业:干部7例,工程师2例,教师5例,医护人员9例,会计1例,工人46例,农民9例,军人2例,学生4例,无业10例;婚姻:未婚42例,已婚49例,离婚2例,丧偶2例。1…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10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回顾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我国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新疆地区 10年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临床特征及变化特点。方法 以 1997年 10月 1日新《刑法》实施日为分界线 ,对 1992年 10月 1日至 2 0 0 2年 9月 30日鉴定的2 0 0 9名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前 5年为A组 ,后 5年为B组。结果 ① 10年间以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为主(5 8 4 4 % )。被鉴定人均为青壮年 (2 9 5 3± 11 2 4 )岁 ,接受国民教育的时间短 (7 5 1± 4 13)年 ,男性较多 (6 9 19% )。2组相比 ,B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构成比下降 (P <0 0 5 )。精神损伤鉴定和限定责任能力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P<0 0 1) ;女性被鉴定人增多 (P <0 0 1) ,受教育时间延长 (P <0 0 1)。 2组诊断排序中前三位为精神分裂症(2 9 4 7% ) ;精神发育迟滞 (16 5 3% ) ;无精神病 (10 4 0 % )。酒所致精神病障碍的比例 (6 5 2 % )远高于文献报道。结论 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后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临床特征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其自杀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以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四所县 (市 )级综合医院急诊室中自杀未遂者 (共 5 78例 )为研究对象 ,有 32 6例完成自制问卷调查 ;其中 12 9例 ( 39 6 %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中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精神障碍组 ) ,197例 ( 6 0 4 % )无精神障碍 ,比较两组的特征。结果  ( 1)两组社会人口学各变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有精神障碍组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比例 ( 2 7 9% )高于无精神障碍组 ( 8 2 % ) ,而口服农药 ( 75 2 % )和冲动性自杀的比例 ( 2 7 3% )低于无精神障碍组 (分别为 88 3%和 6 9 4 % ) ;( 2 )有精神障碍组的自杀意图强、慢性负性生活事件 (对心理影响≥ 1年 )多 ,急性应激强度小 (均P <0 0 0 1)。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自杀特征明显不同 ,对两种自杀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格障碍与神经症对精神分裂症遗传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已为众家之共识 ,一级亲属患有癫疒间 、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症等疾病对精神分裂症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 [1 ]。我们对 10 0例人格障碍和 10 0例神经症的子代在发生精神分裂症时的遗传效应作了比较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998年 7月我院对本县 5个乡镇 1865 4 0名自然人群中精神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分别抽调样本中符合CCMD- 2 - 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各 10 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 4 5~ 65岁。对入组者的子女进行筛选 ,按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用 χ2检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