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创伤发生率日渐增多,而及时有效的急救是避免和降低创伤造成危害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创伤急救医疗体系及创伤新理念的建立,无缝隙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已成为目前创伤急救发展方向[1],急救模式的改变为急救护理团队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国内创伤一体化急救模式的运行及急救护士培训现状进行综述,为开展创伤一体化急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更好地配合创伤急救,提高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急救护理学的理论,对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提供相适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调整急救创伤中心护理单元的布局,开通绿色急救通道,优化护理流程,注重对护士急救护理业务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医院护理整体资源等。结果:急救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0.25%;特别在救治大量重危患中,显现独特优势。结论: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能够为抢救患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群体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群体性创伤院内急救护理模式,提高群体创伤院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按就诊时间的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2006年12月-2007年7月的群体伤患者采用分工护理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的群体创伤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法。即分别为分工护理组及全程护理组,分工护理组61例采用将护士分为登记组、治疗护理组、观察组、运输组,对群体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全程护理组50例采用责任护士与辅助护士全程负责2~4例患者的接诊、抢救及安全转送工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全程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抢救有效时间均显著优于分工护理组。结论在群体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可有效地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社区护士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的有效方式.方法 对学员实施急救理论讲授、实训、实习、跟踪指导和全程督导的跟进式培训模式.结果 学员对培训后的急救内容、创伤急救技术、中毒急救技术、传染病防护知识等认知较培训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护士急救护理技术跟进式培训模式,对学员跟进式管理和培训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急救情景进行临床综合救护操作考核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翠琴 《护理研究》2006,20(4):1028-1029
随着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士的救护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的单一化、教条化,与临床实践不一致的矛盾越米越突出。为满足临床实践救护的需要,我院护理部运用模拟急救情景训练法进行专科急救操作考核,将21项《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与临床真实救护及各种专科仪器的使用进行结合,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救护能力,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临床护士的团队精神及现场救护决策能力和综合急救意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救程序化管理对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对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急救中心网络体系,采用统一创伤评分对病人进行评估,普及自救知识、开通绿色急救通道、优化护理流程、完善创伤急救模式、注重对护士急救护理业务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医院护理整体资源等。结果与急救中心建立前3年相比出车时间提早5~20min,平均提早10min;急救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6.33%,特别在救治大量危重病人中,显现独特优势。结论急救程序化管理,能够为抢救病人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病员急救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年中2577例严重创伤病员的急救护理分析认为,“急”“快”“准”是急救护理工作及提高急救水平的关键。急诊科护士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配合,在专科医师赶到之前先实施初步的抢救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合理安排护士力量有助于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并保证其它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向克兰  王青丽  徐雯  殷翠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36-2238
目的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选择5所大专院校的专科及本科实习护生196名,以及5所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中急诊从业护士150名,分别按编写的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教学及培训计划进行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两组护生对《急救护理》案例版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两组护生考核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计划培训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从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实现了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性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实施中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提出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临时处置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结论结合严重创伤急救实践,严格、科学、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也是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院高职护理专业2010级(对照组33人)和2011级(干预组32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教与反示教的教学方法;干预组采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半结构访谈结果发现,应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主动性并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信心以及工作能力。结论:应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为学生从理论课堂向临床实践过渡提供了桥梁,从而提高了急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进行急救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90例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90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不同疾病救治效果、急救服务意识评分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及严重程度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服务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急诊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练习模式,观察组应用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与智能心肺复苏模型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训练模式.结果:观察组急救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进行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急救操作能力、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科自2015年1~12月开展目标管理,每3个月制定出若干个新的阶段性目标,科室根据制定的目标按时间和内容进行执行.实施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实施目标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急重症护理等.结果 目标管理护理模式运用后,基础护理、专科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急重症护理等均明显优于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前(P<0.05).结论 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目标管理是时代发展所趋,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到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6):2241-2245
目的:探讨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寻求更有效的急救模式。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救治;另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救治。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92.7%,护理满意率93.8%;对照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83.3%,护理满意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抢救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可以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0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行急诊PCI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以问题为导向模式进行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及签署PCI手术同意书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的D-to-B时间、签署手术同意书时间显著缩短,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沟通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行PCI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6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7至12月于我院接受急救护理快捷供给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急性心梗者急救效果指标、急救时间和预后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救时效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