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809年Link首先分离白地霉(又称念珠地丝菌Geotrichum Candidum)。白地霉是一种腐物寄生性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可从动物粪便、有机肥料、土壤、食用酸菜、烂菜、酒酿及青草树叶等分离出此种真菌。有报告白地霉在各种物品上分布以烂菜最多,占62.5%,肥料次之为42%,动物粪便22.6%,泡菜16.6%。此外,在正常健康人的皮肤、口腔、消化道、痰及粪便亦可发现它的存在。国外有报告314名医学生、护士以及没有胃肠症状的病人之粪便培养,其白地霉阳性率为29%。W.L.Chang报告在健康人的肠内微生物中,它占20~30%。因此,白地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在正常人的组织均有存在,一般不致引起机体致病;但当抵抗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磁县酸菜汤的霉菌培养和霉菌毒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从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岔口大队八户居民家中采集的酸菜汤样品进行了霉菌培养鉴定和霉菌毒素检测,发现其中有白地霉菌和小球类酵母菌生长,以前者为主。用液相色谱仪测定酸菜汤提取物,结果表明四种提取物中均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霉菌毒素,其中以酸性成份和水溶性成份二种提取物中含量较高。按现已测定的提取物计算,每公升酸菜汤中四种霉菌毒素(B_1、G_1、B_2、G_2)的总量可达0.281微克。故作者认为酸菜汤的致癌作用,除亚硝胺等化学物质外,霉菌毒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恶性血液187例血清叶酸(FA)值明显降低,151例血清维生素B_(12)(B_(12))值明显增高;化疗未缓解组(含部分缓解),血清FA虽有上升,B_(12)亦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组FA明显上升,B_(12)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部分病例进行动态观察,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提示血清FA,B_(12)含量与恶性血液病病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真菌对食物中致癌物亚硝胺及其前体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首次发现在霉变食物中有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形成[1~3]。进一步研究证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常见的真菌,如串珠镰孢霉、白地霉等,不但能还原食物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而且能增加其二级胺的含量,并促进这些前体物合成亚硝胺。这表明某些真菌除能产生真菌毒素外,在霉变食物中能形成其它化学致癌物,因此在癌症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承德地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共同于1982年在承德地病所实验室研制成富硒酵母并通过药理试验,应用于大骨节病防治。1.富硒酵母的实验室研制用啤酒、白酒、酒精酵母菌和食用白地霉同时在含5、10ppm亚硒酸钠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34例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冠心病及48例有NIDDM无冠心病,25例无NIDDM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APOA_1,APOB_(100),HDL-C,Tc,TG含量。结果证实,APOB_(100),HDL-C,Tc,TG增高,APOA_1,APOA_1/B_(100),HDL-C降低均是促进有,无NIDDM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APOB_(100)增高,APOA_1/B_(100)降低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有价值。而APOB_(100)增高,APOA_1/B_(100)降低同样亦是诊断有,无NIDDM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修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3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同期194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测定患者空腹状态下的Hcy含量以及血浆中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将高Hcy(>15μmol/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4周后复查患者血浆中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c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中Hcy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显著升高,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可显著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的Hcy含量。  相似文献   

8.
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由于饮食习惯与食物的存贮不善,有些食物常被真菌所污染,其中以串珠镰刀菌、圆弧青霉、白地霉、短密青霉、互隔交链孢霉等为常见。我们在玉米面饼中接种串珠镰刀菌或其他真菌,经培养8天后,加入少许亚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48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后的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结果研究组叶酸和维生素B_(1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_(12)含量低于中度和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患者病变程度越重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越低。应对成年人膳食结构予以适当调整,加强维生素B_(12)摄入,从而促使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生面制品、馒头、面包饼干、玉米油、其他种类食用植物油5大类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本次共监测346份样品,包括生面制品76份、馒头76份、面包饼干66份、玉米油99份、其他种类食用植物油29份。其中生面制品、馒头、焙烤食品均未检出,玉米油中检出情况比较普遍,其他种类食用植物油中部分有检出。2017年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量为(70. 5±0. 814)μg/kg,2016年的检出量为(214. 0±3. 11)μg/kg,2017年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量较2016年明显偏低。结论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情况比较普遍,但是2017年较2016年大幅下降,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力度,进一步降低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维生素B_(12)(Vit B_(12))、叶酸(FA)水平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心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心血管疾病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BNP、FA、Hcy和Vit B_(12)指标以及心血管疾病组治疗前后BNP、FA、Hcy和Vit B_(12)含量。结果:心血管疾病组Hcy、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A和Vit B_(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cy、BNP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FA、Vit B_(12)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Hcy、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测定患者的Hcy、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依据,补充叶酸和Vit B_(12)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Hcy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维奶”是我们研制成功的一种强化维生素的营养食品。经测定分析其营养成分,“高维奶”所强化的主要维生素比普通牛奶原来含量大大地提高,每瓶“高维奶”(200克)所含的维生素 B_1、B_2、C 可达到人体每日膳食所需供给量的要求。经动物实验,“高维奶”组动物其身长、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普通牛奶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高维奶”的营养效能大大高于普通牛奶。认为“高维奶”是具有促进生长发育良好作用的保健食品,如能长期食用,亦有助于防治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B_1的含量测定方法应用较为普遍的有硅钨酸重量法、荧光法、非水滴定法及比色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片剂中的维生素B_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本文利用维生素B_1在pH3.80条件下与溴甲酚绿形成易被氯仿提取的离子对,在波长416nm处测定吸收值进行定量,具有取样量少,操作简单的特点,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1995年版)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工人,由于外界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体内物质代谢的强度和性质亦将发生变化、过去有许多研究报告,认为高温条件下机体对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根据我院高温作业研究组历年对高温作业工人营养向题的研究结果,亦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_1、维生素C营养状况较一般工人为差②。所以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荞麦多酚类成分在大鼠胃肠道的生物转化情况。方法:通过胃肠道体外转化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低、中、高浓度金荞麦多酚溶液中原花青素B_2和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原花青素B_2和表儿茶素在胃中含量明显降低。低浓度溶液中原花青素B_2在十二指肠中含量降低,低、中、高浓度溶液中原花青素B_2在空肠中含量变化不明显,在结肠和回肠中含量增加,结肠更明显(P0.01)。在肠道中,低浓度溶液中表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随着金荞麦多酚溶液浓度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同浓度溶液中表儿茶素含量在各肠段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结论:金荞麦多酚类成分在大鼠胃肠道中的生物转化存在两种途径:一是金荞麦中所含的(-)-表儿茶素多聚体分解生成二聚体原花青素B_2,使原花青素B_2含量增加,另一条途径是原花青素B_2和表儿茶素在胃肠道中发生降解使其含量降低。胃中的pH值、酶可能会促进原花青素B_2和表儿茶素的降解,结肠是生成原花青素B_2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Ge-132对艾氏腹水癌、S_(180)肉瘤(实体瘤)及B_(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的抑制作用。Ge-132三个剂量均对艾氏腹水癌及S_(180)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以500mg/kg/日剂量最佳。Ge-132对B_(16)黑色素瘤肺转移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维生素 B_(12)在治疗传染性肝炎中的价值如何?用维生素 B_(12)治疗传染性肝炎,是1952年康贝尔(Campbell)最先报告的。他们认为维生素 B_(12)可以使急性期患者的食欲改善和黄疸消退较快,病程亦较对照组缩短。当时他们用口服维生素 B_(12)每日30微克,其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正交设计与单纯形法组合进行RP-HPLC分离优化,测定复方降压片中维生素B_8(Ⅰ)、维生素B_1(Ⅱ)、硫酸双肼酞嗪(Ⅲ)和双氢克尿塞(Ⅳ)的含量。HPLC条件为:用YSB-2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附DZ-1型紫外-254nm波长检测器,CDMC-1B型色谱数据处理机,TRS  相似文献   

19.
中毒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腸道戚染:以致病性大腸杆菌为最常見,国內以O_(111)B_4、O_(128)B_(12)、O_(55)B_5和O_(114)等型为最多,在我国北方如北京市以6月份培养阳性率最高,南方則以4~5月份最高。其次是腸道病毒感染,如ECHO和Coxsackie病毒等。目前病毒分离工作在国內尚未普遍开展,在少数地区曾从消化不良大便中分离出此类病毒。不少地区每年秋季流行的小儿消化不良,在临床表現上与致病性大腸杆菌有較明显的区別,如起  相似文献   

20.
研究肝臟病的维生素B_(12) 代谢,一向是用血清,活体穿刺或手术取得的肝臟组织片,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传染性肝炎及肝硬变病人都有血清结合型B_(12)浓度的上升和肝臟B_(12)含量的减少。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障碍动物也有同样的倾向。这些结果,都表明肝障碍时,可能是肝臟的B_(12)攝取量减少,或者是肝的B_(12):向血中流出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