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松果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松果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松果菊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了24个成分,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烯类(3.21%)、烷类(30.1%)、酸类(3.27%),其中甲基十六烷含量最高为28.15%。9,12-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鉴定出。结论:为松果菊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析提供了资料,特别是为我国松果菊质量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秦岭岩白菜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龙  贾晓妮  张元媛  王军宪 《中药材》2008,31(7):1006-1007
目的:分析秦岭岩白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秦岭岩白菜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了40个组分,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秦岭岩白菜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为十六烷酸异丙基酯29.49%和9,12-十八碳二烯酸(24.43%)。  相似文献   

3.
老龙皮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龙皮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及成分分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法对老龙皮药材的脂、醇溶性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老龙皮脂溶性部分共分离出34种组分,鉴定出19种化合物;醇溶性部分共分离出27个组分,鉴定出7个化合物。测定结果表明,老龙皮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苯二羧酸二(2-甲基丙基)酯、十六碳酸、9,12-十八碳二烯酸、麦角甾醇等。结论:分析结果有利于老龙皮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及有关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探索,亦为老龙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建立了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龙皮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老龙皮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及成分分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法对老龙皮葯材的脂、醇溶性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老龙皮脂溶性部分共分离出34种组分,鉴定出19种化合物;醇溶性部分共分离出27个组分,鉴定出7个化合物。测定结果表明,老龙皮中含量较高的 成分主要有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笨二羧酸二(2-甲基丙基)酯、十六碳酸、9,12-十八碳二烯酸、麦角甾醇等。结论:分析结果有利于老龙皮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及有关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探索,亦为老龙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建立了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攀枝花地区澳洲坚果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同时分离和鉴定其组分和含量。方法用索氏提取法对脂肪油进行提取,采用不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分和含量。结果主要组分为9-十八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十八烷酸等。结论采用不同酯化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仅有较小差异,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交让木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交让木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5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1种成分,占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7.94%,其主要成分为1,1-二乙氧基乙烷(3.60%)、十六酸甲酯(3.72%)、邻苯二甲酸丁基辛基酯(9.43%)、十六酸乙酯(3.26%)、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06%)、9-十八碳烯酸甲酯(6.86%)、9,12-十八碳二烯酸(30.65%)、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6.11%)、11-十六碳烯酸乙酯(4.89%)、δ-愈创木烯(6.88%)、三十二烷(5.96%).结论 该研究对交让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龙须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龙须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龙须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5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5%.结论 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反-11-十六烯酸(25.45%),2-己基-1-癸醇(17.40%),胆甾醇(16.3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61%),邻苯二甲酸单异辛酯(3.40%),顺-9-十八碳烯酸(2.12%),2-烯丙基-1,4-二甲氧基-3-乙烯基氧甲基苯(2.00%),水杨醛(1.46%),反,反-9,12-十八碳二烯酸(1.15%),共9种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赤苍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赤苍藤药材乙酸乙酯部位的油状物,对其进行甲酯化反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组分1中鉴定出8个化学成分,主要含十七烷酸甲酯(22.29%)、油酸甲酯(18.29%);从组分2中鉴定出5个化学成分,主要含有11,14-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8.95%)、硬脂酸甲酯(21.71%)。结论:赤苍藤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烯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杨梅核仁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杨梅核仁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索式抽提法提取杨梅核仁油,分析其理化指标;并采用GC-MS法,对杨梅核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杨梅核仁得油率为21.54%;杨梅核仁油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40.8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8,11-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占总量的80%左右。结论:杨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油脂。  相似文献   

11.
红柳花氯仿层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柳花氯仿层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波提取设备提取制备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1个峰,确定了其中50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样品的91.53%。结论其中酯类成分占样品总量的46.8%,醛类成分17.29%,烷烃类成分11.11%,醇类成分5.13%,酸类成分4.53%,酮类成分3.58%,其余成分3.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马兜铃蜜炙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马兜铃样品用乙醚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所得油状物再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马兜铃生品和蜜炙品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65%和0.08%。从马兜铃生品及蜜炙品中共鉴定出86个化舍物,生品52种,蜜炙品46种,均占各自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结论:马兜铃蜜炙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化合物总数减少,有大量新化合物产生,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GC-MS联用法。结果: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02%,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主成分为蒿本内酯(22.8%)和丁烯基酞内酯(1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夜合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产夜合花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2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5.86%。结论:桂产夜合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蒎烯、橙花叔醇、石竹烯、吉玛烯D、双环吉玛烯,与文献报道其他产地的夜合花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桐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40.09%)、十六烷(15.13%);从海桐花挥发油中鉴定了6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60.33%)、肉豆蔻醚(17.40%)、喇叭茶醇(5.69%)。结论: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西红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西红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56个色谱峰,鉴定出6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42%。结论:在鉴定的63个化合物中,4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西红花挥发油中鉴定,占挥发油总量的24.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剑叶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制备两种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76%;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82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62%.结论:剑叶耳草挥发油主要包括脂肪族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萜含氧衍生物,但两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茎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5.73%,主要成分有苯甲酸、8-氧代-9H-环异长叶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杨迺嘉  赵德刚 《中成药》2006,28(9):1339-1342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金钗石斛分离出109个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26:环草石斛分离山63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8。2种石斛挥发油成分中,含有10种相同成分。结论:首次报道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