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解剖一男性成年尸体上发现双侧肾动脉变异和左侧睾丸动脉的起始变异。此类变异对肾切除或肾移植等手术均应引起注意,此手术如在靠近腹主动脉结扎肾动脉时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右侧睾丸动脉起始于右肾动脉,右侧睾丸静脉汇入右肾静脉(如附图所示).右侧睾丸动脉(长度:45cm直径:0.10cm)在其距肾动脉起始3.1cm处以锐角起自于肾动脉,经腰大肌和输尿管前面外下行进入右腹股沟管至右侧睾丸.观察左侧睾丸动脉及静脉,其起始及走行未见异常.正常情况下,男性的右侧睾丸动脉以锐角起始于腹主动脉前外侧壁,位于肾动脉的下方,经过腰大肌的前方外下行进入腹股沟管到睾丸;其静脉与相应的动脉伴行,以锐角汇入下腔静脉.查资料,未见右侧睾丸血管变异的具体报道,本文可积累人体解剖学的变异资料.临床做有关右肾手术时,应考虑到右侧睾丸血管变异的可能,避免损伤右侧睾丸血管.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肾血管变异,文献报道较多。作者在解剖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到双侧肾血管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 左肾动脉发起后,向左下方跨过左肾静脉上方至其前方,分支进入肾门。左肾静脉出肾门后,经肾动脉后方,勾绕肾动脉走向右上方,经动脉之前,并以40度左右的角度汇入下腔静脉。左肾动、静脉互相以“麻花样”缠绕。右肾动脉有两支,均起于腹主动脉,上支动脉经下腔静脉之后。下支为肾副动脉,经下腔静脉之前。因此,上、下两支动脉围绕下腔静脉形成动脉环。肾副动脉在进入肾门下方的肾实质之前,分  相似文献   

4.
肾动脉的变异临床较常见,正常肾动脉(一级支)约平第1~2腰椎椎间盘高度单支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到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二级支),经肾门入肾,在肾内再分为肾段动脉(三级支),至各肾段组织。正常情况下睾丸动脉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相似文献   

5.
正常的左侧睾丸动脉,于肾动脉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沿腰大肌的前面斜向外下方行走,参与精索的组成。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一例走行变异左侧睾丸动脉,它起于主动脉发出肾动脉稍下方的前壁,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左外上方,走向左肾静脉的中点处,向上经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找寻肾动脉的解剖及变异规律,为肾脏手术提供有意义的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动脉MSCTA检查且泌尿系统无重大病变50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肾动脉起源位置与椎体的位置关系,对比左右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及肾动脉变异情况。结果:97%的肾动脉开口于第一腰椎椎体上1/3至第二腰椎椎体下1/3。伴有副肾动脉的主肾动脉直径测量值明显小于单支肾动脉的测量值(P<0.01)。左侧θ夹角明显大于右侧θ夹角(P<0.01)。50例中有24例(48%)出现肾动脉变异情况,左右侧出现肾动脉变异例数相当。变异肾动脉32支,起源于腹主动脉23支,肾动脉门前分支9支。结论:MSCTA检查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肾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根据其影像检查结果能为肾脏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左侧睾丸动脉变异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动脉多数由腹主动脉发出,或由肾动脉及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肾上下极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处发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时,在上述几种常见分支处均未发现左睾丸动脉,而是起自左髂内动脉.此类变异罕见.  相似文献   

8.
李鸿文 《华夏医学》2002,15(1):108-109
胆囊动脉、肾动脉变异均有统计报道 ,但胆囊动脉且两肾多支动脉伴副肾动脉变异未见文献报道 ,为积累资料和提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1 标本介绍成年男尸 ,解剖腹部发现有下列动脉变异。1 .1 胆囊动脉肝、胆囊位置、外形和腹腔干均未见异常。肝固有动脉左支上升 5.0 mm后发出肝中动脉 (外径为 1 .5mm) ,右支 (外径为 2 .5mm)起点偏右 1 .0 mm处由前壁发出胆囊动脉 (外径1 .5mm)。胆囊动脉发出后前行 2 .0 mm渐向右弯曲 ,横行于肝总管前方入 Calot三角 ,在胆囊管上缘处至胆囊颈部 (详见图1 )。图 1 胆囊动脉1 .2 多支肾动脉、副肾动脉…  相似文献   

9.
双侧双肾静脉伴右侧双肾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静脉多为1支,在肾门处有3~5小支静脉合成,有单侧双肾静脉的报道,其出现率为15.1%[1,2].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肾静脉均为两条,并伴有两条右肾动脉,右侧睾丸静脉及睾丸静脉起点、汇入处均有变异.此类变异少有文献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制作解剖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罕见的双侧肾动脉和肾静脉排列位置异常,即双侧肾动脉分别钩绕肾静脉。致使肾静脉受压,还流不畅。为积累变异和畸形资料,并为临床肾脏病科医师在诊断和治疗中提供参考,本文特对肾动脉和肾静脉的行径和关系进行了探讨(未涉及肾迷走动脉、肾动脉分支类型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男尸,约30岁,左肾有一支肾副动脉,发自左睾丸动脉的起点下方约30mm处,该肾副动脉的外径2.1mm,由左肾脏的右下方斜向左上方,走行于肾静脉与肾动脉之间,继而进入左肾上端,以上、下两支入肾实质,上、下两支的外径分别为1.8mm、1.5mm。讨论 肾副动脉往往是起始及行程有变异的肾段动脉,常由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发出。而此例肾副动脉则由睾丸动脉发出较为罕见。提示在临床肾脏手术中应注意勿伤及肾副动脉,以免发生大出血。同时也不宜随便结扎此动脉,以免引起肾脏的局部缺血坏死。肾副动脉异常一例@付敏!解剖学教研室,赣州341000…  相似文献   

12.
某男尸,约35岁,标本显示腹后壁腹膜后隙。解剖肾蒂时发现左侧睾丸动脉起始及近段变异:左睾丸动脉与到达左肾上腺的动脉小支共同以一短干起始于左肾动脉与主动脉腹部交界处的上角,起始后的短干与左肾动脉约呈45°。此动脉自短干起始后在左肾静脉末端上后面斜向左上方并穿过主动脉肾神经节向下形成了一纤维环,行至距左肾静脉上缘8mm处斜向左下方,逐渐下行至左肾静脉的前面距肾门11mm处下行,继续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肾动脉CTA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4月随机挑选60例的腹部增强患者,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行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60例双侧肾动脉均清晰显示,单侧左肾动脉2支6例,单侧右肾动脉2支5例,双侧各2支肾动脉1例,双侧各1支肾动脉48例。结论:16排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肾动脉解剖显示及其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睾丸内血流的可行性,并探讨睾丸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我们对20名正常人双侧睾丸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所有睾丸的包膜动脉、向心动脉。正常睾丸的包膜动脉和向心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分别为9.00cm/s和7.42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分别为3.50cm/s和3.38cm/3,本文对睾丸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频谱特点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腔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2高度,始段与主动脉呈近直角的方向行向外侧入肾,左侧50例右侧49例均为单支型,余为双支型,肾副动脉出现率33%,均发自主动脉或肾动脉;左侧51例右侧50例具肾上腺中动脉,全为1支,101支肾上腺中动脉中,95支起自主动脉。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肾动脉异常,为积累资料和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左肾动脉由上下两干组成(附图)。上干平腹腔动脉下缘水平发自腹主动脉左侧壁,外径约为5mm,距起始点约3.0cm处分2支,1支入肾上段,另一支行约1.7cm后再分2支入肾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的应用。方法:42例拟行NSS的患者术前行MSCTA,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肾动静脉的解剖、血管的变异、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并与术中对照。结果:MSCTA检出患者肾动脉狭窄4例,同时显示了患侧多支肾动脉,42例共63支,其中1支肾动脉者26例、2支肾动脉者11例、3支肾动脉者5例;患侧肾动脉主干分支过早13例,与术中所见一致。MSCTA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与术中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6%和95.2%。结论:MSCTA可直观、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和病变,对指导肾脏手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部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 ̄2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探讨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对肺部疾病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5年~1999年期间所做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及栓塞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支气管动脉起源、开口水平、分支类型、共干情况及开口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结果:47例患者中,46例支气管动脉都开口于胸主动脉;1例患者的右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开口于T5-T6水平右侧占86.6%,左侧占86.0%。支气管动脉干为1~3支,两侧支气管动脉为1~2支。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在脊柱中轴线的左侧,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左侧为3~4cm,右侧为1~2cm。结论: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制作一具老年男尸标本,发现肾动脉及其分支存在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和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对双侧肾动脉的起点和各级分支的长度,管径进行观测,报道如下. 1结果 右肾动脉为3支型,均起自腹主动脉右侧壁.第1支起点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下方0.8 cm,与腹主动脉成70°角,外径2.3 mm,血管干长5 cm,于腰大肌前方行向肾门.第2支起点紧贴第一支起点下方,外径2.5 mm;在距第2支起点0.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右上方,供应右肾上腺,经追踪观察为肾上腺下动脉;在距起点2.7 cm处发出分支分别至右肾上段和前段,为右肾上极动脉和上前段动脉;其余终末支均入肾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