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护理专业学生营养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评价营养教育效果。方法2007年3~6月,在济宁医学院护理专业部分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调查198人,教育后调查137人。教育后营养知识和态度分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教育后提高了对某些营养素与食物关系和对疾病的认识、改善营养行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促进护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尹如铁  李建  靳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5):641-642,644
目的:了解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营养健康相关情况,为孕妇的营养保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1998年5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待产和接受产前检查的195例孕妇,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用百分率描述、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总体得分尚可,但标准差较大;孕妇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文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大学和初中以下文化者的营养态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部、教师和职员等职业的孕妇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几种职业者(P<0.001);职员的行为得分明显比工人高(P<0.05);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呈明显正相关(r均>0.2)。结论:孕妇的营养知识缺乏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应建立和健全各级孕妇的健康教育机构,指导她们科学合理的安排营养膳食,加强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及营养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同时孕产妇应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5月,在昆明市某医学院抽取2005级医学专业学生318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18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总分为(34.42±4.69)分,平均分占总分46分的74.83%。换算为百分制后,总分〈6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7.04%,女生为1.21%(P〈0.05);总分〉8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59.15%,女生为79.35%(P〈0.01)。营养知识得分,全部学生(318名)为(12.09±2.75)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5人)为(11.32±2.82)分,护理专业学生(133人)为(13.16±2.27)分(P〈0.01);营养态度得分,全部学生为(7.98±2.33)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7.77士2.45)分,护理专业学生为(8.27±2.13)分(P〉0.05);营养行为得分,全部学生为(14.35±1.79)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14.24±1.86)分,护理专业学生为(14.50±1.68)分(P〉0.0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改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某民族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状,为大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800名大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平均得分为(16.80±2.24),其中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1,P<0.001),两组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17);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但53.2%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4.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结论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采取简单的多行为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道路交通伤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一个村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改变。结果知识平均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了35.98%(t=11.35,P〈0.05),危险行为平均分降低了48.52%(t=4.53,P〈0.05)。干预后所有重点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P〈0.05)。57.14%的主要危险行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5),42.86%的变化不大(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民道路交通安全认知有显著作用,对于改变危险行为有一审作用府存农村积栅开展漕路夺涌寄伞僻康新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KAP)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宣传教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编制调查表,对哈尔滨市人群进行随机抽样,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NAFLD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哈尔滨市人群的NAFLD相关知识匮乏,NAFLD人群合格率31.8%,正常对照24.7%,两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都表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度,其中NAFLD人群合格89.7%,正常对照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人群行为习惯合格率(49.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9.574,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KAP得分及格率分别为51.8%和62.6%(x2=3.1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尔滨市人群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NAFLD的KAP现状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NAFLD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习惯现况,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日常饮食、饮食习惯、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等4个方面。结果59.1%的学生经常吃早餐,14.6%的学生偶尔吃早餐,26.3%的学生几乎不吃早餐,经常吃早餐者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7,p〈0.05);饮食习惯则过多地食用方便面、油炸食品、腌酱菜食品、火腿肠,只有7.5%的大学生不摄取这4种食品;而吃鱼、牛奶、蔬菜的比例较低,分别占43.0%、16.6%、59.1%。在男生中存在喝酒等不良习惯者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1,p〈0.05);学生普遍缺乏对营养知识的了解;70.2%的学生以“口味”作为首选食物标准,仅18.7%选择“营养”。结论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薇  苏宜香 《中国校医》2010,24(1):45-47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孕期饮食行为的因素,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围产期检查的1316名孕末期妇女,以面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营养知识得分(K分,x=70.68,S=21.32)和饮食行为得分(P分,x=81.15,S=14.81)相对较低,饮食态度较好(A分,x=118.40,S=14.66);98.48%的孕妇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1.30%有挑食习惯;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KAP得分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KAP3者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仍不合理,建议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改善孕期营养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改变孕妇错误的饮食观念.以此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与行为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马一婷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94-2595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市某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社区15岁以上居民460名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该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0.8%,其中常住人口营养知识知晓率(82.0%)高于暂住人口(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合理营养行为为61.3%,其中常住人口(70.7%)高于暂住人口(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偏低,许多营养行为不合理,应加强对社区居民尤其是暂住人口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研究“讲授+活动+咨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我校开设《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选修课,共有489名学生选修,对教育前后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教育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由45.2%,提高到77.7%。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也有了明显的正向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是必要的,“讲授+活动+咨询”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某民族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状,为大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800名大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平均得分为(16.80±2.24),其中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1,P<0.001),两组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17);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但53.2%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4.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结论 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采取简单的多行为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十堰市市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掌握状况,科学评估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传播的效果及不同人群知晓率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十堰市市区18—60岁常住居民565人和中小学生894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十堰市市区18~49岁职工399人和18~60岁住院病人1161人,用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1.61%,从高到低依次为职工(83.23%)、居民(82.16%)、医院病人(81.22%)、中小学生(81.01%),不同群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6,P〈0.05)。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75.52%,从高到低依次为职工(75.24%)、居民(73.83%)、医院病人(72.78%)、中小学生(7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27,P〈0.01);健康技能总掌握率为72.68%,从高到低依次为居民(73.58%)、职工(6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8,P〈0.05)。结论十堰市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相关标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应松懈,应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在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护理中运用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将749名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制统一调查表,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和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女生痛经发生情况和认知改变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50.3%(749/1488)。实施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轻度、中度痛经分别下降了21.0%、12.9%,原发性痛经知识知晓率由33.4%提高到74.O%(X2=15.710,P〈0.01),态度持有率由38.O%提高到67.3%(X2=8.010,P〈0.01),行为形成率由50.5%提高到73.4%(X2=4.30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女生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态度,纠正不良行为,缓解原发性痛经症状和降低痛经发生。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湛江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并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447名和637名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明显,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8%提高到9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蚊子叮咬”及“共用浴缸、游泳池”答对率分别从71.6%和67.8%提高到80.8%和74.7%,对性病患者和同性恋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认知,健康教育前后认知率分别从63.5%和73.4%提高到71.9%和84.9%,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态度方面改善有限,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有88.4%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理解态度,只有22.5%学生支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好保密工作,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同工作、学习的只有57.9%。有9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却只有72.8%的学生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除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外,他们希望通过讲座/会议和医生/护士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结论本次大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486人进行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全部学生平均得分为34.82±4.53分,仅占总分的75.7%。男生营养KAP总评分为33.76±5.25,女生总评分为35.21±4.17,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不及格率为24.8%(32/129),女生不及格率为10.4%(37/357),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优秀率为44.2%(57/129),女生优秀率为55.5%(198/357),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5)。高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73±2.41、8.16±2.03、14.65±1.66和35.54±4.03,低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06±2.79、8.02±2.34、14.31±1.81和34.40±4.7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营养健康素养水平,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民工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整群抽取沈阳某建筑工地农民工380名(全部为男性),采用问询式与自填式结合方法,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和矿检验获取农民工营养健康素养知识和膳食行为情况。[结果]农民工营养健康素养知识平均得分为(9.1±2.8)分,平均知晓率为37.9%;其中低分组、高分组得分分别为(8.1±2.1)分和(13.0±1.1)分(P〈0.05),相应的知晓率分别为33.8%和54.2%;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工知识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P〈0.05);农民工较少(偶尔或从不)摄取牛奶、鸡蛋、水果、动物肝、豆制品、肉类,其比例分别为90.0%、66.5%、60.5%、92.9%、57.6%和45.6%,低分组农民工偶尔或从不摄入以上食品的比例分别为91.8%、7014%、65.1%、95.0%、58.9%和48.7%,明显分别高于高分组的比例82.9%、51.3%、42.1%、84.3%、52.6%和32.9%(P〈0.05)。[结论]农民工营养健康素养知识认知度低,膳食行为不合理,营养教育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劳务工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工厂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262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33人,平均年龄31.8岁;对照组147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72人,平均年龄31.8岁。对干预组进行4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吸烟、饮酒、运动、心理卫生、就医等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对吸烟、饮酒的危害,血压、肥胖标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9.65、47.69、19.50、30.17,P〈0.01);另外,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7,P〉0.05)。干预组部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有明显改善,吸烟对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0,P〈0.05)。干预后,劳务工就医态度发生明显改变,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09,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劳务工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就医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Antibody,NA)水平,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南岸区、大足区、奉节县的部分健康人群,应用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NA。结果在检测的629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中,脊灰I、II、III型NA阳性率分别为93.31%、96.34%和91.88%;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MeanTiter,GMT)分别为1:77.86、1:76.50和1:26.41。各年龄组人群I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14,P〉0.05),II、III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II=19.312,x2Ⅲ=14.093;P均〈0.05);各年龄组人群I、II、III型脊灰NA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34.054,FII=36.481,FIⅡ=21.08;P均〈O.05)。三个区(县)人群I、III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I=13.866,x2IⅡ=8.545;P均〈0.05),II型脊灰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II=3.307,P〉0.05);三个区(县)人群I、1I、III型脊灰NA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2.528,FII=1.328,FIⅡ=2.583;P均〉0.05)。NA水平总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结论重庆市健康人群脊灰NA水平可以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私营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8家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自主学习和科普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流动人口815人,干预后共调查728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点晓率大部分在75%以上,除“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以外,各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对象对“每次性行为后都用药水冲洗生殖器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6.3%)。干预后,调查对象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隔离”(55.0%)和“同情和关心艾滋病患者”(61.1%)的比例仍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题目全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0.9%上升为15.8%(x^2=117.84,P〈0.01),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3.2%上升为12.9%(x^2=50.67,P〈0.01),知识与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0上升为2.3%(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知识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态度转变的效果则较差,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注重知识和态度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肖富香 《中国健康教育》2012,(5):404-406,413
目的评价对职业中毒病人实施跟踪连续性健康教育效果,以探讨完善教育模式。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106例职业中毒病人实施住院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出院后采用医院一社区联动教育模式进行跟踪连续干预,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测评,比较病人在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变化。结果病人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65.82分上升到88.71分,态度平均得分由61.10分上升到81.97分,行为平均得分由59.55分提高到77.88分,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态度和行为干预效果好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病人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且高年龄组干预后行为得分好于低年龄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病人干预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职业中毒病人采用医院一社区联动模式实施跟踪连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职业中毒病人防治知识水平,显著改善病人对疾病防治的态度和行为,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