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斯红萍  胡丽艳  卢亮 《浙江医学》2010,32(4):501-5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确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包括斑块形成者、IMT增厚者)及IMT正常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血hs—CRP、尿酸等进行检测,并作组间比较及血hs—CRP和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IMT正常者TC、TG、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均P〈0.05)。斑块形成者及IMT增厚者血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者f均P〈0.01);而且斑块形成者血hs—CRP浓度明显高于IMT增厚者(P〈0.05),但尿酸水平与IMT增厚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hs—CRP浓度及血尿酸水平均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hs—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的血清CRP和IL-6含量;2组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析2组血清CRP和IL-6的水平变化及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血清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稳定性不同的斑块血清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IL-6与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hs—CRP与IL-6水平较正常人群高,增高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hs—CRP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塞病患者与9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检测。结果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hs—CRP与前循环脑梗塞具有显著相关性;hs—CRP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显著相关性,即不稳定斑块hs—CRP浓度高。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前循环脑梗塞有显著相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脑卒中的危险性及顸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的血清学标志。方法对8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行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①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79.55%),其中36例(40.91%)伴不稳定斑块且多位于梗死侧,梗死侧不稳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②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对照组;危险度分析显示血hs—CRP水平升高易发生不稳定斑块(OR=2.05,95%CI1.419~7.3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不稳斑定块有关(P〈0.05)。结论①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②hs—CRP可能是一项独立的反映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脉血康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挥协同作用。在抗炎、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对ACI患者85例,对照组85例,进行hs—CRP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的hs-CRP,ACI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有斑块组与无斑决组的hs—CRP。结果:ACI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7.53±1.9和1.86±1.52mg/L,有显著差异(P〈0.01);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别为8.54±3.58和4.16±2.52mg/L,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01—2012—01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09例,行颈部超声和血液检测。根据颈部超声分为斑块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结果:选取109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92例,其中稳定性斑块37例,不稳定性斑块55例,劲动脉无斑块患者17例。血生化检查提示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而两组冠心病、吸烟的比例和血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脑梗死,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20例伴或不伴有脑梗死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其中92例伴有脑梗死,128例不伴有脑梗死。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用彩超检查颈动脉以了解有无颈动脉班块形成,并比较两组的TC、LDL-C、TG、HDL—C及hs_CRP的水平。[结果]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中,伴有脑梗死者血清TC和LDL—C均高于不伴有脑梗死者(P〈0.05),而两组的hs—CRP、TG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中,TC和LDL-C与脑梗死有关,而h8-CRP与脑梗死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患者为A组急性脑梗死组和B组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别,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结果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3)。结论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值较高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此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张家盆  仇圣刚 《右江医学》2013,(6):810-812,8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hs-CRP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IMT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hs-CRP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18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Hcy和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Hcy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cy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数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PL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s—CRP、Hcy及血小板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血小板明显减少(P〈0.05),Hcy及hs—CRP明显升高;治疗后PLT升高,Hcy及hs—CR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Hey、hs—CRP水平及监测PLT,是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脑梗死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同时选取非脑部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靳美  戴艳萍  陈晓光  齐丹  张春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2-734,7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及患者组入院时、入院后第3 d和第7 d,血清cTnT、hs-CRP和T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hs-CRP显著上升,T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随着病情缓解cTnT、hs-CRP与T3均有所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cTnT、hs-CRP及T3异常,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hs-CRP及T3对临床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王博  毛蕾  沈滔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9-41
目的观察血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82例,中型(16~30分)61例,重型(31~45分)55例,选取同期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变化.观察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14.82±1.93)mg/L1和Hey[(23.76±8.59)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24±0.47)mg/L、(7.23±3.82)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TBIL[(11.91±3.82)μmol/L]和IBIL[(6.54±1.26)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5.53±2.18)、(9.95±2.98)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hs—CRP和Hcy水平[(18.04±2.27)mg/L、(27.73±8.03)mg/L1高于中型组[(14.93±2.02)mg/L、(24.06±8.63)μmol/L]和轻型组[(12.58±1.18)mg/L、(20.87±7.52)μmol/L]患者,中型组hs—CRP和Hcy水平高于轻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TBIL和IBIL水平f(8.97±2.08)、(3.64±3.29)Wmol/L]低于中型组[(10.87±2.37)mg/L、(5.51±2.87)μmol/L]和轻型组[(14.65±3.98)mg/L、(9.25±2.25)μmol/L]患者,中型组TBIL和IBIL水平低于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CI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