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结合患者意愿的方法将患者三组,每组15例。其中,A组使用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C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皆显著低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和C组治疗后12周,24周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除外)均显著低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PSP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S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4周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B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A组,C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是从药效上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最优。但影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药物选择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影响非常大,因此临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齐拉西酮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分别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4、8、12周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付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治疗第2、4、8、12周未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震颤、头痛、恶心、嗜睡。但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不明显;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为头疼、头晕、静坐不能、体重增加、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对体重影响不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  相似文献   

3.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各6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氯氮平组副反应多。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4.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舒必利治疗8周,以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ANS和CG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副作用主要为轻度静坐不能、震颤、嗜睡,舒监利组则主要为轻度体重增加和内分泌改变,齐拉西酮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少于舒必利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良好疗效,副作用少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龚坚  赵峰  王玉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236-1237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有关实验室检查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86.7%,利培酮组分别为70%、9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齐拉西酮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6.
富马酸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3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1.9%、85.3%。喹硫平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疗程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并根据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副反应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改善较好,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副反应较轻,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43例,疗程8周。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不良反应评定采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Simpson-Angus量表(SA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结果痊愈69.8%(30/43),显效20.9%(9/43),进步7.0%(3/43),无效2.3%(1/43),BPRS总分、PANSS总分、PANSS各分量表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常见副反应为轻度抗胆碱作用、无症状性肝酶升高等。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服用方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李轶群 《江西医药》2009,44(2):151-15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与氯氮平组,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齐拉西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齐拉西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副反应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七叶灵颗粒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Ⅳ=50)。对照组给予化疗+七叶灵空白颗粒;治疗组采用化疗配合口服七叶灵颗粒,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化疗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的重度骨髓抑制、腹泻、恶心呕吐和肝肾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心功能、药物性发热及口腔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化疗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叶灵颗粒辅助化疗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免疫功能,对晚期NSCLC化疗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俱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G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8例应用GP方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胸痛、血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等症状迅速改善(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结论:吉非替尼对不能耐受或拒绝采用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用于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体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该药物的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体弱型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以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以最佳联合支持疗法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中位与进展时间间隔、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记录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与进展时间间隔为(6.0±2.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2.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3.0±1.2)个月和(5.1±2.4)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关节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6.67%、30.00%、21.67%、26.67%、16.67%,发生率较高,但很少出现Ⅳ度损害。结论紫杉醇治疗晚期NSCLC体弱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是,患者用药容易发生脱发、关节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应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264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3.1%、80.3%、62.0%、10.6%)均优于对照组(31.2%、60.7%、4012%、18.8%)(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不同剂量分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148例NSCLC随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观察组,75例)和常规分割照射治疗(对照组,73例),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47例(64.4%),观察组总有效60例(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对照组1、2、3年生存率为50.7%、24.7%、8.2%,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观察组分别为73.3%、45.3%、20.0%,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7、6,94、4.22,均P<0.05).观察组血液系统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73,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 DC RT对晚期NSCLC近期疗效好,且治疗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康艾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联合康艾注射液化疗组(40例)和单化疗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有效率(RR)及临床获益率(cB)、化疗期间及化疗后2组患者毒副作用观察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康艾注射液化疗组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均略高于单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艾+化疗组化疗毒副反应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疲劳方面均低于单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艾+化疗组生存质量改善,卡氏评分(KPS评分)提高,改善率达到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能提高多西他赛+顺铂的近期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方案选择。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85例(年龄≥70岁)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药化疗组、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两组,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单药化疗组21例,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64例。单药化疗组心、肝、肾等基础疾病合并率(100%)明显高于联合化疗组(P<0.05)。铂类联合化疗组RR(39.1%),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23.8%)。铂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MST)11.5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TP)7.4个月、1年生存率(38.3%)、2年生存率(18.5%)均显著高于单药化疗组(P<0.05)。Ⅲ~Ⅳ度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高龄并非化疗禁忌,一般情况良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考虑选择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一般情况较差者,可行单药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观察组(LNT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GEM 1 000 mg/㎡,d1、d8;DDP 25 mg/㎡,d1~d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注射剂1mg,每周2次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完成2~4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获PR 13例,SD 19例,PD 3例,RR为37.1%(13/35),DCR为 91.4%(32/35), 中位治疗至疾病进展生存时间(TTP)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5.7%(16/35);对照组36例患者中,获PR 13例,SD 18例,PD 5例;RR为36.1%(13/36),DCR为86.1%(31/36),TTP为6.5个月,MST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1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改善率:观察组为77.1%(27/35),对照组为3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4.3%/36.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11.4%/19.4%)亦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 香菇多糖注射剂联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效减毒作用,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李陶  刘雁冰  戢杨  胡东曙 《中国医药》2014,(10):1455-1457
目的 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收治的77例经正规4~6周期化疗结束后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应用复方斑蝥胶囊维持治疗,每次0.75 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状态等情况;远期效果评价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25.0%(13/52),对照组有效率为1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时间与对照组比较[(6.0±2.4)个月比(4.2±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78.8%(41/52)比15.8%(3/19),75.0%(39/52)比31.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Kamofsky评分的提高率与对照组比较[38.5% (20/52)比15.8%(3/1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41±14)比(31±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41±14)比(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32.71±0.45)比(33.24±0.57),(30.25±0.48)比(32.86 ±0.59),(1.08±0.12)比(1.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可以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延长PFS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23例,单纯用G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近期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37.5%,对照组为30.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KPS)好转率为54.2%,对照组为3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WBC、Hb、BPC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有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