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髋部以及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治疗髋部以及下肢骨折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低分肝素子钠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通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塞通片进行口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及下肢骨折后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进行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而且疗效比较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金华  周国柱  江萍 《光明中医》2016,(12):1744-1747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 DVT)形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术后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汤治疗,对照组57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D-二聚体、引流量及术后14d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肢周径差(患肢与健肢于膝上及膝下10cm测量周径的差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的D-二聚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比较,其疗效相当,但相对不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本科室收治的髋部损伤术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肝素钠(5000 IU),术后1 d 1次,皮下注射,连续7 d。治疗组34例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黄芪、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牛膝、独活、地龙、水蛭、路路通),于术前3 d开始服用、早晚分服,于手术当天停用,术后次日继服汤剂,加小剂量低分子肝素(2500 IU )皮下注射至术后第7天,1 d 1次。两组均治疗7 d,出院后随访观察至术后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5.29%。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部骨折愈来愈常见.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流,但术后常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临床工作者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本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86例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气活血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的中医病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或自拟补气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作对照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60~85岁.中药治疗组46例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60~8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给予通脉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髌骨上方15 cm处腿围差、胫骨粗隆下方10 cm处腿围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脉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通脉汤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术前均常规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服用通脉汤,监测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观察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及14天,治疗组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VT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汤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川芎嗪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川芎嗪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D-二聚体、Fbg、48h伤口引流量、髌下10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四妙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骨科病房收集骨科大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四妙通脉汤治疗组,B组为西药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中药组术后6h服用四妙通脉汤,每日1剂,连服10d;西药组术后当日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每12h1次,皮下注射,术后7d停用。①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7天测量患者伤肢肿胀程度。②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d行下肢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③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天检测血常规(PLT),APTT、PT。(4)A、B两组术后第1、2天切口引流量和敷料渗血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结果:①术后四妙通脉汤与低分子肝素钠均能改善下肢(大腿、小腿)肿胀情况。②四妙通脉汤和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同等作用,术后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和B组在治疗前后APTT、PT、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情况,延长凝血时间;对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上,低分子肝素钠较四妙通脉汤显著。④四妙通脉汤组出血并发症更少,更安全。结论:四妙通脉汤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活血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收集时间2019年8月—2020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加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消栓汤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活血消栓汤治疗。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4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栓汤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药活血通络汤口服加西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半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6例,良好8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治疗,共14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出血病例,能快速缓解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缩短治疗时间。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髋部大手术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给予口服益气通脉汤,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周期2周,对比两组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前静脉血栓1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9.04%;对照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股深静脉血栓1例,DVT发生率14.28%;两组在DVT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具有预防老年患者髋部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益气通脉方减少了术后出血,为益气活血利水法有效预防DVT提供了临床依据,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将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介入术后予以溶栓抗凝、降纤祛黏。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双腿周径差变化值,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后3个月双下肢周径差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双腿周径差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活血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的再形成血栓率有更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和侧支循环建立,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 70%,对照组为17. 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脉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外洗通脉活血汤,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显效率为6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活血汤治疗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脉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脊柱术后下肢LDVT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单纯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通脉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乙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有效率为80.0%,乙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时采取通脉活血汤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肢疼痛,促进其凝血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在术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两组均于术后10~14天内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下肢DVT形成情况,并监测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对照组16.25%、观察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