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Apo-1)水平的变化及其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sFas水平,分析其与SLE评分(SLEDAI)、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LEDAI评分高的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SLEDAI评分低者(P<0.01);血浆sFas水平与SLEDAI、血沉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清C3水平(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的血浆s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APRIL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6例SLE患者及17例正常人PBMC的APRILmRNA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APRI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SLE患者APRIL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725,P〈0.01)。结论 SLE患者APRIL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泰丸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泰丸为主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70只眼)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交泰丸加减方,对照组服用2,5-二羟苯磺酸钙。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野、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电图OPs波振幅提高,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提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泰丸加减方对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SLE患者(n=102)、疾病对照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0)外周血血清中抗C1q抗体进行检测。102例SLE分为疾病活动组(60例)和疾病稳定组(42例),并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50例)和非LN组(52例)。比较各组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和水平,并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4.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阳P〈0.05)。在SLE活动组,抗C1q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SLE稳定组(P〈0.01)。LN组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GLO、IgG、ESR、CRP和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白细胞、补体C3、C4、白蛋白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检测抗C1q抗体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为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33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评分,分为活动组20例和缓解组1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BLyS 、BAFF-R水平,观察SLE患者血清BLyS、BAFF-R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白细胞(WBC)、补体C3、C4和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患者血清BLyS、BAFF-R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 P<0.05),缓解组患者血清BLy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缓解组与对照组血清BAF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BLyS、BAFF-R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关系(P<0.05);BLyS水平与ANA呈正相关关系(P<0.05);BAFF-R与AN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BLyS、BAFF-R水平与ds-DNA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05);SLE 患者血清 BLyS、BAFF-R 水平与 WBC、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BAFF-R水平与SLE病情密切相关,对SLE病情的评价有重要价值,且BLyS可能比BAFF-R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血清学检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第二代Anu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SLE门诊患者和87例对照组的AnuA水平。结果AnuA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94.25%,在SLE组,AnuA灵敏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P〈0.05,三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uA在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仍有较高的检出率。疾病活动组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5)。AnuA的水平与SLEDAI评分高低呈显著正相关(rs=0.651,P〈0.05)。结论AnuA是诊断SLE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之一,并且与SLEDAI评分显著相关性,可作为SLE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狼疮肾炎(LN)患者白介素-18(IL-18)与可溶性Fas(sFas)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疾病进展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并排除其它主要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32名蛋白尿LN患者(病例组)和46名肾脏及其它主要脏器未发生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对照组)纳入了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L-18和sFas水平。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蛋白尿的预测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肾炎相关项目评分除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N患者)血液中sFas(P=0.03)和IL-18(P=0.02)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无蛋白尿轻度SI,E患者)。sFas与IL-18(r=0.5,P〈0.001)在LN患者中的关联强度高于两者在轻症SLE患者中的关联性(r=0.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Fas是LN患者蛋白尿的预测因子。结论:LN患者的sFas和IL-18水平高于无肾脏损伤的SLE患者,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前者也强于后者。两者在SLE患者肾脏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TNF-α及其可溶性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B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5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sTNFB1、sTNFB2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TNF—α、sTNFBs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DAI积分提示SLE活动组的患者血清中sTNFR1、sTNFR2表达水平高于SLE非活动组患者(P〈0.001);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清中TNF-α、sTNFRs水平均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P〈0.01)。SLE患者肾脏受累组中TNF—α、sTNFBs水平均高于非肾脏受累组(P〈0.001)。另外,SLE患者血清中sTNFBs表达水平与TG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8、r=0.436(P〈0.01)。结论:sTNFRs与SLE患者血清中TG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疾病活动性及肾脏受累亦呈正相关,因此有可能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和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贺彬  郑哲岚  高枫  黄国庆  俞波  余燕成 《浙江医学》2015,37(20):1681-1684,169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E)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SLE患者(SLE组)46例,对照组33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E获取两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扭转角度(LVTW),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估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对整体应变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Tei指数增大(P<0.01),GLS、GCS均减低(均P<0.01),LVTW增大(P<0.05)。重型SLE患者GLS、GCS及LVTW较中度活动型SLE患者减低(均P<0.05),中度活动型SLE患者GCS及LVTW较轻型SLE患者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GLS、GCS与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r=0.598、0.331,均P<0.05),而LVTW与SLE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GLS与SLEDAI呈独立相关(P<0.05)。结论STE能够检测出SLE患者早期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GLS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的一个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0.
董敏  周厚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69-147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和SLE非活动合并全身性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入选32例SLE活动和25例SLE非活动伴全身性感染患者,入选第1d体温均超过38℃。入选第1d测定各项炎症指标。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PCT。记录患者入选第1d最高体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记录患者转归、SLEDAI评分。结果SLE非活动伴全身性感染者PCT(2.61±2.36ng/ml)和CRP(T8.8±25.6mg/L)明显高于SLE活动者(0.51±0.32ng/ml,50.5±27.8mg/L),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26)。SLE疾病活动者SLEDAI评分显著高于SLE不活动伴全身感染者(P=-0.001)。结论(1)降钙素原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全身感染的准确性较传统炎症指标高。(2)SLEDAI评分可有效判断SLE疾病活动。(3)降钙素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全身性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传统炎症指标高,诊断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与36名正常对照血浆中的FIB浓度,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水平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心血管等脏器损伤存在一定联系。FIB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成正相关。结论:FIB可能参与了SLE的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狼疮活动指数的相关性,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及狼疮活动指数量表,于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对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内分泌及风湿免疫中心的46例15-58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狼疮活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狼疮活动指数总分与躯体化(t=-3.476,P=0.001〈0.05)、退缩(t=-2.494,P=0.017〈0.05)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假性利他(t=2.336,P=0.024〈0.05)、压抑(t=2.036,P=0.048〈0.05)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群躯体化、退缩、假性利他和压抑机制对其狼疮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和病情的稳定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60例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稳定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治疗前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水平(P〈0.05),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与病情活动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SLE患者4种炎症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武彬  朱静 《西部医学》2009,21(7):1103-1104,1107
目的探讨4种炎症指标检测在SLE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SLE患者活动组(30例)、缓解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新蝶呤(NPT),并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标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活动组SLE患者ESR及血清NPT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并与SLE病情活动指标SLEDAI评分呈正相关。hsCRP及PCT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沉及血清新堞呤与SLE病情活动性相关,检测血沉及血清新蝶呤有助于SLE病情活动性判断,而hnCPR及PCT与SLE病情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其治疗预后。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4月本院风湿科收治的SLE患者64例,其中18例合并PAH患者为观察组,46例未合并PAH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心悸气促、浆膜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SLE-PAH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心悸气促、浆膜炎以及雷诺现象均是SLE患者并发PAH的高危因素,对于并发PAH患者的治疗应在积极的SLE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AH的对症治疗,并尽可能的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四色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103例SLE患者及58名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数(%)。SLE活动性的判断采用SLEDAI评分方法,其中非活动期(SLEDAI≤9分)患者37例,活动期(SLEDAI〉9分)患者66例。分析以上SLE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数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组Treg细胞(%)(1.59±1.2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62±1.76),P〈0.05;②SLE活动组Treg细胞(%)(1.53±1.28)显著低于SLE非活动组(2.14±1.97),P〈0.05,SLE活动组Treg细胞(%)(1.53±1.2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62±1.76),P〈0.05,SLE非活动组Treg细胞(%)(2.14±1.9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62±1.76),P〈0.05。③Treg细胞百分数与SLEDA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数存在显著异常,并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说明Treg细胞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SL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16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SLE患者(实验组)、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3^+、γδT细胞绝对数及百分率。【结果】与健康组相比,SLE患者18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胞凋亡率(P〈0.05)。活动期SLE患者叮6T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2,r=-0.378,P=0.028,P=0.037),但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87,P=0.006)。【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