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了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兼见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兼见肺脾气虚.提出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三证类八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为老年人CAP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m,PCT)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结构物质。[方法]回顾2012年09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CAP、年龄≥18岁的患者236例,获得降钙素原(PCT)及中医证型等资料,分析PCT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成人CAP患者PCT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肺胃热盛(0.44ng/m L)、痰热壅肺(0.20ng/m L)、风热犯肺(0.18ng/m L)、正虚邪恋(0.10ng/m L),其中肺胃热盛与痰热壅肺、风热犯肺、正虚邪恋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P患者随炎症轻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果,说明PCT可以指导CAP中医的辨证分型以及辨证治疗,并用作判别疾病虚实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本指南充分参考CAP相关指南,采用西医最新疾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标准,明确CAP轻症、重症,出院CAP患者等,尝试阐明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作用环节;本指南保持了中医辨证的特色优势,根据现有证候调查结果,以简洁实用、可推广性为原则,将基本证型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及气阴两虚证。强推荐使用的疗法为CAP轻症早期风热犯肺证采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而痰热壅肺证则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或中成药痰热清治疗,这些疗法具有明确的疗效,在应对抗生素滥用及耐药上有一定优势。对于重症及出院CAP患者,根据正虚(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不同情况,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可减低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在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调摄方面,中医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29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热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按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的原则在5个中心同时搜集297例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患儿,调查证候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发热、咳嗽、痰壅、紫绀、精神、舌象异常程度分布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闭肺证重于风热闭肺证;恶风恶寒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闭肺证重于痰热闭肺证;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咳嗽、痰壅、紫绀、精神、舌象及恶风恶寒的程度可作为风热闭肺证与痰热闭肺证的主要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的四诊信息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共有28种,其中痰热壅肺(18.1%),气阴两虚、痰热瘀阻(11.1%),气阴两虚、痰热壅肺(8.3%),风热犯肺(8.3%)4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26例(占36.1%),其中痰热13例,风热6例,痰湿3例;虚实夹杂证共46例(占63.9%),本虚证以气阴两虚最多,标实证以痰热最多,同时多夹瘀表现。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辨证多属本虚标实,多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为标,其感邪时易于化热、夹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规律。方法:观察300例小儿肺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转归规律。结果:2~3岁急性期小儿肺炎以痰热闭肺证为主(P〈0.01),4~7岁、8~12岁患儿急性期肺炎以风热闭肺证多见(P〈0.01)。2~3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及气阴两虚证转变(P〈0.01),4~7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转变,痰热闭肺证易向痰瘀互阻证及脾虚痰蕴证转变(P〈0.01)。结论: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辨证分为9种证型,其中痰热蕴肺证占40.77%,气虚血瘀、痰浊壅肺证占22.33%,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占15.53%,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占9.71%;证候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其中痰热蕴肺证所占比例最大(46.6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壅肺(27.18%),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16.50%),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7.77%);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结论]将聚类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科学地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阐明中医辨证客观规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进行检测。结果:各组间每公斤潮气量均在正常范围,不存在限制性病变。达峰时间比及达峰容积比,各组间比较,风寒袭肺型与痰热壅肺型P>0.05,与风热犯肺型、阴虚肺热型、肺脾气虚型均P<0.05。痰热壅肺型与风热犯肺型、阴虚肺热型、肺脾气虚型均P<0.05。阴虚肺热型、肺脾气虚型二者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婴幼儿肺炎中医证型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存在一定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咳嗽的证候特点。方法 :选取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证候特征归纳分析。结果 :风热犯肺证占35.00%,燥邪伤肺证占30.33%,痰热壅肺证占13.34%,肝火犯肺证占5.67%,风寒袭肺证占5.33%、痰湿蕴肺证占4.33%,肺阴亏虚证占3.67%,肺气亏虚证占3.33%。结论:小儿MP感染所致的咳嗽常见证型为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其次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将其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型、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观察并记录MSCT资料里每个患者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分叶征、毛刺征、是否侵犯血管、是否侵犯气管、是否有空洞形成、是否侵犯椎体、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研究其CT影像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在126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中,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在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中居多;恶性胸腔积液在肺气虚型中最多,其次为痰浊壅肺型;恶性心包积液在肺气虚型中居多,气滞血瘀型中次之;痰浊壅肺型居第3位;分叶征、毛刺征在肺气虚型中最多,痰浊壅肺型次之,侵犯血管在气滞血瘀型、肺阴虚型、痰浊壅肺型3型中分布高于其他3型的分布;侵犯气管在气滞血瘀型、肺气虚型、痰浊壅肺型中居多,明显高于其他3型,侵犯椎体在各种分型中差异不大。结论: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不同中医证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症状关联规则对小儿肺炎进行中医证候病机学研究。方法以大样本、多中心的480例小儿肺炎病例为数据源,进行症状关联规则运算,将总样本、分证样本的运算结果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分析小儿肺炎中医证候与病机的关系。结果对总样本症状体征的关联运算共获得超过30 000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小儿肺炎的基本病机为化热、气郁与生痰。对分样本症状体征的关联运算共获得超过100 000条关联规则。化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风热犯肺证与痰热闭肺证中与热相关的病机之间有较高的关联度;与郁相关的病机之间痰热闭肺证比风热犯肺证关联度高;与痰相关的病机之间痰热闭肺证比风热犯肺证关联度高。结论基于症状关联规则的证候病机学研究有利于中医客观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收集200例已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采用SPSS 13.0软件描述性分析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证候分布规律,确立诊断标准.结果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证型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为102例,占51%;其次为肺阴虚型68例,占17%;痰热壅肺型30例,占15%.结论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肺阴虚型、痰热壅肺型.构成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阴两虚型、肺阴虚型、痰热壅肺型.提示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在养阴生津的同时,可根据不同证型注意给予益气、化痰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种常见耐药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转归特征。方法对212例上述常见4种耐药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阐明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并分析不同耐药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的转归特征。结果上述常见4种耐药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入院第1天证候分布无显著差异。痰热壅肺证是老年人耐药菌肺炎入院时的主要证候类型,共140例,气阴两虚证是疾病中后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入院第14天,4种耐药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证候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老年肺炎患者容易出现热闭心包证与邪陷正脱证等危重证候。结论本研究4种耐药菌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痰热壅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热闭心包证与邪陷正脱证是常见的变证、坏证,预后凶险;入院第14天是老年人耐药菌肺炎证候演变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的36例新冠肺炎病案,解读其对新冠肺炎疫病的中医认识和辨证论治。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温热浊毒之疠气引起的疫病,并将病程分为轻症期、重症期、危重期、恢复期。笔者以此四期为线索将36例病案归纳为温邪犯肺证、咳嗽微喘证、痰热结胸证、邪热壅肺证、肺热腑实证、三焦热盛证、脾肺气虚证以及正虚邪恋证,并解读熊老师诊治各证的辨治方略。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Hs-CRP、TNF-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Hs-CRP、TNF-α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将入选的6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肝郁脾虚证四型,并设正常对照组15例。对4组不同证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Hs-CRP、TNF-α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各证型与Hs-CRP、TNF-α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各证型Hs-CRP水平比较,肝郁脾虚证组明显高于其他4组。代谢综合征各证型TNF-α水平比较,肝郁脾虚证组明显高于其他4组。结论:代谢综合征各证型与Hs-CRP、TNF-α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各项指标在4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念源  李玉叶  刘玉鑫 《广西医学》2022,(16):1890-1893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5例老年AECOPD患者,采用自制的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AECOPD常见的40个证候进行证素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专家意见(临床判定)明确辨证证型名称。对聚类分析结果和临床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40个常见证候提取出10个公因子。由10个公因子确定的病位证素包括肺、肾、脾,病性证素包括痰、气虚、湿、阴虚、阳虚、热、水、寒、血瘀、气滞、饮。临床判定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比28.78%,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比26.34%,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比20.98%,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比16.10%,其余证候占比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32.99%,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28.87%,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25.26%,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12.89%。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判定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肾、脾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咳嗽不同证型患者血常规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WBC变化与咳嗽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咳嗽不同证型存在血常规异常,以风热犯肺与痰热蕴肺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结论:咳嗽中热证存在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有热相表现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疏肝健脾法治愈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失音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与西医学之急慢性喉炎、喉肌无力、声带麻痹颇为相似。《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将其分为虚实两端,实证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而致,虚证多由脏腑虚损,喉窍失养而致。分六型论治: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血瘀痰凝。所以治疗初期以疏邪宣肺,利喉开音,病久则以养阴为主,兼以益气开音,或兼行气活血祛痰为常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类证型可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评价这些指标在辨证分型中的价值。结果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中风热闭肺证有47例,痰热闭肺证34例,风寒闭肺证19例,其中风热闭肺证及痰热闭肺证均在春冬季最多,而发病年龄、性别、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在各证型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季节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影响比较大,而发病年龄、性别、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值及免疫球蛋白IgM、IgA、IgG、CD3+,CD4+,CD8+,CD4+/CD8+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存在相关性,不能作为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医辨证分型的宏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