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邢台市市区成年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成分摄入状况,积累膳食结构的基本资料,进行膳食营养调查,改变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提出大众营养处方。方法采取24h膳食回顾法结合记账法、称重法,收集邢台市的25个居民小区、10个城中村的2000名年龄在20~60岁的成年被调查者5d(连续5周,每个星期三为调查日)的膳食摄入情况,对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的膳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的谷物为主,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畜禽肉类摄入量偏高,粗纤维和微量元素钙、铁、维生素E等摄入量不足,杂粮摄入偏少,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机体供能不平衡。结论邢台市市区成年居民的膳食结构接近正常,应该加强粗纤维食物和钙、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适当减少畜禽肉类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哺乳期妇女饮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产后42天门诊自愿进行膳食调查30例哺乳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分析调查对象24小时膳食营养状况:包括膳食热能、营养素摄入量、能量来源和膳食构成情况。结果:调查对象总能量摄入足够;平均蛋白质摄入量、脂肪摄入比例偏高(P<0.05);平均膳食纤维、膳食钙摄入量偏低(P<0.01);膳食铁摄入基本足够。调查对象谷淀类食物和蛋类摄入量合适;肉禽水产类食物摄入量偏多,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四类食物摄入不足(P<0.05)。调查对象中56.7%肉类食物摄入过量;96.7%豆类及豆制品摄入不足;90%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66.7%蔬菜类食物摄入不足;53.3%水果摄入不足。结论:哺乳期妇女饮食营养结构欠合理。有必要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提高乳汁质量和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9~15岁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及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食物营养素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328例9~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收集调查对象肉类、奶类以及锌的摄入状况,利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收集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的基础信息。根据Tanner青春期发育标准将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结果 被调查男生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已初遗组总肉类、红肉平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未初遗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遗组( P<0.05);男生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青春期发育晚期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未发育组最低( P<0.05)。女生初潮中位年龄为12.11岁,已初潮组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未初潮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潮组( P<0.05);女生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青春期为未发育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发育晚期组最低( P<0.05)。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的摄入状况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膳食摄入情况。方法采用记录法记录130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3d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能量摄入基本合理,膳食结构尚需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提供热能比例偏低(为52.60%),而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热能比例偏高(脂肪32.33%,蛋白质15.07%)。钙、维生素A、膳食纤维摄入量相当不足。结论应加强高脂血症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指导高脂血症患者更合理的膳食摄入。  相似文献   

5.
经济收入对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动态研究经济收入对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的影响。方法 :1 997年对湖南省长沙市和沅陵县成人的经济收入水平、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进行调查并与 1 991年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 ,两地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 ,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上升 ;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随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摄入增加 (P<0 .0 5 ) ;在高、中收入人群碳水化合物热能比低于 6 0 % ,脂肪热能比超过 30 %。结论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处于转型过程中 ,存在地区之间食物构成的不平衡性和营养摄入不平衡现象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49名医学生进行回顾法膳食调查,采用膳食平衡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谷类、水果、豆类、奶类、蛋类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和肉类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膳食平衡指数法发现调查对象的主要膳食问题是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食物种类摄入单一。结论:有必要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动物瘦肉类的摄入,以改善该人群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张路 《大家健康》2013,(11):20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高脂血症女性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及膳食结构,为今后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记录45例高脂血症女性两次连续三天膳食摄入情况。结果本次调查高脂血症女性能量的日平均摄入为1912.3kcal,其中蛋白质提供能量比例为13.8%,脂肪为29.5%,碳水化合物为56.7%。结论本次调查高脂血症女性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量较多,应调整膳食结构。建议此人群应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达到平衡膳食。  相似文献   

8.
梁奕卫  吴正道  符克亮  杨斌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092-1093,1096
目的了解海南省儋州市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素健康现况,为当地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居民合理饮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包括询问调查和膳食调查等。利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查食物数据、家庭食物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儋州市居民谷类、畜禽肉摄入量与全省平均摄入量相当,其余食品摄入量低于全省水平。蔬菜、水果、鱼虾、蛋类、奶类、豆类摄入不足。宏量供能营养素蛋白质摄入比例是适宜的,但是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不适宜的。营养不良人群占比例为43.6%。结论儋州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基本营养素摄入得到满足,但某些营养素依然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对中老年人握力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134例,根据蛋白质摄入量将受试者分为蛋白质摄入较高组和蛋白质摄入较低组,使用24 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产能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分别应用握力计、电子血压计和血糖仪测定受试者的握力、血压和即刻血糖;同时收集人体测量指标并调查受试者睡眠和体力活动情况等生活习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2组中老年人的握力、运动情况、人体测量指标、产能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量、膳食摄入习惯、高血压病和血糖异常情况的差异。结果高蛋白质摄入组握力和上臂肌围显著高于低蛋白质摄入组,高蛋白质摄入组对主食类、蔬果类、鱼肉类、蛋类、豆腐类及食用油的摄入均显著多于低蛋白质摄入组,在营养素摄入方面,高蛋白质摄入组人群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和能量摄入均高于低蛋白质摄入组。在疾病患病率方面,高蛋白质组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低蛋白质摄入组。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膳食模式不均衡,蛋白质摄入过少,可能与握力降低有关,同时也可能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有关。改善该村村民的膳食结构,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握力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孕妇膳食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孕妇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及食物种类,以便提供合理的建议,指导孕妇保健.方法 选择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中期妇女113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膳食摄入状况进行分析,同时调查孕妇的社会、经济等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 孕妇膳食摄入的总热能为6.75 MJ,占能量推荐摄入量的70.20%,摄入过低.三大营养素的供给显示:脂肪供给量偏高,为54.25 g,占总能量比例为30.20%;碳水化合物供给偏低,占总能量比例为54.43%.维生素E摄入量过高,达维生素E推荐摄入量的193.70%,维生素C及维生素PP摄入量基本达到人体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过低,只占膳食推荐摄入量的65%左右.矿物质磷、硒摄入量达到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推荐摄入量的120%.镁、铁、锌摄入过低,只占70%左右;而钙的摄入量不足50%.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为1∶1.56∶1.04.学历与孕妇营养素的摄入水平无相关性,而较高收入人群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低收入人群显著降低(F=3.32,P<0.05).结论 孕妇多种营养素摄入水平不均衡,建议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1.
单纯高脂血症患者非药物干预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非药物干预的降脂效果。方法    将1600例健康体检人员中检出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19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性非药物干预,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处方等,每周进行回访监督,对照组不进行上述干预,不服用降脂药物,在观察期开始及6个月观察期满时,分别采用酶法测定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C)的水平变化,同时测试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统计平均每周主动锻炼次数、估算平均每天食用油量,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每周主动体育锻炼次数均有明显增加,两者增幅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食油量明显下降,BMI下降,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TG从(2.81±1.32)mmol/L降至(2.06±0.91)mmol/L,TC从(6.67±0.93)mmol/L降至(5. 49±0.95)mmol/L ,LDL C从(4.69±0.89)mmol/L降至(3.83±1.02)mmol/L,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7、0.005、0.006,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血脂下降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主动性体育锻炼的增加以及食油摄入量的减少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非药物干预方法对单纯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作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校离退休教师身体活动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两所高校的离退休教师144名,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人抑郁量表和老年人身体活动问卷,对其社会学资料、社会支持情况、抑郁情况和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校离退休教师身体活动水平女性高于男性(P < 0.01),配偶健在者高于单身(P < 0.01),未从事工作者高于从事工作者(P < 0.01),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身体活动量越大(P < 0.01)。慢性病种类越多,身体活动量越少(P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慢性病状况、收入、抑郁和社会支持8个变量纳入到方程中,是离退休教师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制定身体活动干预措施时,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关心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以期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毛丹卉  程景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14-2519
背景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心理、生理、用药等原因,常伴有失眠症。罹患高血压会增加罹患失眠症的风险,同时罹患失眠症又会引起高血压的病情恶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ASH饮食模式依从性较高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风险较低,DASH饮食模式可能会成为降低高血压患者罹患失眠症风险的一种方式。目的 DASH饮食模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4-7月,在太原市社区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招募6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类型、户籍类型)、社会经济地位特征(受教育时长、家庭人均年收入)、生理特征(身高、体质量和高血压级别)、生活方式特征(吸烟与否、饮酒频率、睡前屏幕使用时长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的简短版(IPAQ-S)评价,DASH饮食模式评价使用中文修订版DASH得分量表,失眠情况评估使用台湾版阿森斯失眠量表(AIS-T)。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失眠症分为失眠症组和无失眠症组。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ASH饮食模式及失眠症的关系。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280例患者中有失眠症116例(失眠症组),无失眠症164例(无失眠症组)。失眠症组BMI高于无失眠症组,饮酒频率、DASH得分低于无失眠症组(P<0.05)。控制了年龄、饮酒、睡前屏幕使用时长和BMI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与DASH得分呈正相关〔OR=0.86,95%CI(0.79,0.93)〕。将差异性分析结果有意义的特征纳入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控制了协变量后,DASH得分与失眠症的“日间功能”组分相关(β=-0.41,P=0.04)。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症与DASH饮食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杨洋  许红  唐贵忠  何中臣 《重庆医学》2016,(9):1255-1257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体质量指数(BMI)现状,分析其饮食情况对BMI值的影响,对改善农村留守老人营养状况提供饮食方面的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留守老人BM I平均值为(22.14±3.22)kg/m2,不同性别之间,BM 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43),男性BMI值正常比例高于女性;不同年龄之间,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8,P=0.029),随着年龄的增加,营养不良的比例增高;饮食行为中饮食口味与BMI值呈负相关,烹饪油的选择与BMI值呈正相关(P<0.05);食物中水果、豆及豆制品、鱼虾类食用频率与BMI值呈负相关,畜肉、蛋类食用频率与BMI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为促进老人营养健康状况,应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对自身体质的认知,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5.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diet and breast cancer may depend on estrogen receptor (ER) status. We examined the responses to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on frequency of consumption of various foods by 493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160 with ER-negative tumours and 333 with ER-positive tumours) and 527 controls whose menopausal status was known. Analysis of the reported consumption of foods selected for their fat or carotene content showed no clear distinction in dietary factors between the ER-negative and ER-positive groups. Frequent consumption of meat fat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both ER-negative and ER-positive tumours; there were no clear trends in risk associated with vegetable consumption for either ER group. Fish was the only item affecting the risk for ER-negative and ER-positive tumours differently, frequent consumption reducing the risk for the former (p = 0.02). Th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ER status influence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etary f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省肿瘤医院40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和400例同期未患结直肠癌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静坐时间≥8h(OR=2.01,95%CI: 1.15~3.50)、食用腌泡菜≥3次/周(OR=2.19,95%CI: 1.48~3.23)、食用腊制食品≥2个月/年(OR=4.12,95%CI: 2.59~6.55)、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1~2种OR=1.97,95%CI: 1.03~3.76;3~5种OR=3.41,95%CI: 1.68~6.93)和结直肠癌家族史(OR=3.46,95%CI: 1.37~8.75)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饮茶(OR=0.61, 95%CI: 0.40~0.94)、经常运动(OR=0.36,95%CI: 0.23~0.56)、食用豆类及豆制品≥3次/周(OR=0.46,95%CI: 0.28~0.75)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在结肠癌的发生中作用突出(1~2种OR=7.53,95%CI: 1.75~32.34;3~5种OR=10.57,95%CI: 2.38~46.95),未发现在直肠癌发生中起作用。结论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干预,积极倡导群众适当运动,平衡膳食,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苏省中医类医院的中医服务项目的收入、收费次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中医服务项目开展的现状并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所有的中医类医院进行调查,问卷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均值比较。结果与结论:中医诊疗服务收入占医院医疗收入占比小;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少,中医诊疗技术定价较低。应制定符合中医医疗行为特征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中医服务项目价格,使价格涵盖医务人员的经验及技术成本。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dequacy of the diet of individuals over 60 yr of age, participating in the 1990 Irish National Nutritional Survey. A nationwide random sample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ly updated electoral register was us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nd nutrient intak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7-day dietary history method. The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 of 1213 subjects was consider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rish population. Of those selected, 163 individuals were over 60 yr of age, 79 of whom were male and 84 female. Mean energy intakes including alcohol for males and females were 9.55 ±3.09MJ and 7.07 ±2.39MJ respectively. The main sources of energy were bread, meat and meat products, potatoes and milk. As percentage energy, protein, fat and carbohydrate intakes were 14.90 per cent, 33.97 per cent and 48.22 per cent for men and 15.39 per cent, 34.09 per cent and 49.37 per cent for women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vitamin D and folate, micronutrient intakes were adequate.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weight/height2] kg/m2) for men was 25.6 and for women 26.4. Fewer than 27.8 per cent of the males and 20.2 per cent of females take part i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n conclusion, the diet of a healthy elderly population in Ireland is nutritionally adequate with macronutrient intake in keeping with the recommended guidelines. Overall energy intak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a younger age group and may account for the lower intakes of certain micronutrients. An increase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would improve vitamin and mineral intake. In order to allow for a higher energy intake an increase in physical activity is desirable.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鲜有生理学联系“健康基石”传授健康生活方式的教学。在导致疾病的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0%。生理学蕴含了健康知识所需的基础理论。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结合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平衡和情绪生理反应等紧密相关的生理学内容,联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和戒烟限酒四大“健康基石”,传授健康生活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和意义,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爱云  张亮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241-3246
背景 慢性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健康风险,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国内外研究证明,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有利于拓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潜能,改善病情及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城区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以及社会经济特征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对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广州市4区共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750例慢性病患者,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第2版修订本(HPLP-ⅡR)及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标准化得分为72.02分,营养、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精神成长6维度的标准化得分分别为81.33、78.40、71.73、71.00、62.63、71.15分。年龄≤65岁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优于>65岁者(P<0.05);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年龄≤65岁慢性病患者营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精神成长5维度得分优于>65岁者(P<0.05);受教育程度是营养、健康责任、精神成长3维度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个人月均收入对压力管理和体育运动2维度有正面影响(P<0.05);多种慢性病患者健康责任优于1种慢性病患者(P<0.05),但精神成长不如后者(P<0.05);接受过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服务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和健康责任、体育运动维度得分优于未接受组(P<0.05)。结论 广州市慢性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良好水平。年龄>6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个人月均收入≤2 000元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对象;精神成长、压力管理及体育运动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点干预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服务是有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