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柔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用药规律和辨治经验。方法通过搜集整理麻柔门诊治疗的MDS患者的219个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对处方中药味的性味归经、用药频次、核心组方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根据用药梳理出新的处方。结果麻柔治疗MDS,所用药物以温补、平和为主,兼用寒凉。所用甘味药较多,辅用苦、辛之药。药物以归肝、脾、肾三经为主。单味中药频次由高到低为大枣、生姜、女贞子、萆薢、山药、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等。中药药对频次由高到低为"生姜、大枣""大枣、女贞子""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熟地黄、山药""熟地黄、大枣"等。核心药物组成有"党参、通草、太子参""当归、细辛、生地黄"等。凝练出的新处方有"党参、通草、太子参、当归、细辛、生地黄"等。结论麻柔辨治MDS以温补为主,所用药物甘味为多,归肝、脾、肾三经。配伍上注重寒热同调、阴阳互补。符合其补脾肾而益生化之源,促进造血的"气血复生"辨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近现代治疗肾性贫血中医文献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中-重度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统一中西医诊断,规范中药名称,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先统计"中-重度"用药频次,再按"中度""重度"贫血方剂分别统计用药频次,分析药物组合规律、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最终提取核心药物。结果:共有203首治疗中-重度肾性贫血处方被录入,共计295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14味:茯苓、大黄、黄芪、白术、丹参、陈皮、半夏、黄连、附子、党参、赤芍、当归、山茱萸、熟地黄;治疗中度肾性贫血方剂144首,计213味中药,归纳出核心药物7味:茯苓、黄芪、大黄、白术、丹参、半夏、陈皮;治疗重度肾性贫血方剂59首,共133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6味:熟地黄、大黄、茯苓、当归、陈皮、半夏,各组核心药物进行网络展示。结论:治疗中度、重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组成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有差异,但补气、化湿法是治疗各阶段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刘凤斌教授2013年至2016年期间门诊治疗肝硬化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收集到的合格的90首门诊处方中,共用药84味。频次居前的核心药物为白术、鸡内金、赤芍、当归、甘草、丹参、五指毛桃、茯苓、黄芪、太子参,药物组合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疏肝化瘀药,共得到11首新方。分析结果提示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硬化多采用疏肝调肝、养肝柔肝之品以恢复"肝主疏泄"、"肝藏血"之生理特性;再根据治未病思想,以四君子汤加黄芪、五指毛桃健脾益气,防治脏腑之传变;另佐以破气、利水、通络、清热利湿等中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三、周期治疗 杨冠英治疗430例,以补肾为主予以人工周期疗法,月经周期第5~7天服促卵泡汤:党参、茯苓、炒白术、灸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芪、陈皮;第12~15天服排卵汤:丹参,赤芍、泽兰、香附、乌药、当归、黄芪、茯苓、熟地、并按肾阴、阳虚加用不同药物;第24~28天服活血调经汤:当归、熟地、赤芍丹参、川芎、泽兰、香附、红花、乌药。配合西医对症药物或手术处理、中药辨结:妊娠者321例。谢剑南治疗105例,在辨证论治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冠心病验案良方》《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冠心病》中的冠心病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处方214首,涉及药物223种,高频药物有丹参、甘草、川芎、黄芪、茯苓、麦冬、赤芍、当归、郁金、半夏等;药性以温、微寒、平性及甘、辛、苦味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经,功效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甘草-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赤芍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5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微寒、平性及甘、辛味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经,治疗多以补益气血治本,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行气止痛治标,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临床用药规律,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中药辨证施治特点。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文献,使用Excel 2007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频数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中药处方的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DME核心药物、核心药对、核心用药组合,探索中药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篇文献,540频次药物使用,99种药物。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的单味药物为茯苓、泽泻、黄芪、当归、川芎、猪苓、生地黄、白术、丹参、车前子。共19种证候,分三大类:痰瘀阻滞类、脾虚水停类、气血阴阳亏虚类。2项关联规则前4位为黄芪→茯苓,泽泻→茯苓,当归→川芎,当归→茯苓;3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当归、茯苓→泽泻,泽泻、黄芪→茯苓;4项关联规则前3位为川芎、当归、茯苓→泽泻,当归、黄芪、茯苓→川芎,当归、黄芪、茯苓→泽泻。结论分析得出以补气利水为主,活血补血为辅的核心药物使用特征;DME中医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水湿内停,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目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刘新祥教授治疗肾系病类核心用药.方法:选择数据库中2006年3月-2009年5月经刘新祥教授诊治显效或好转的肾系病病例,采用数据挖掘关联性分析提取常用药物、核心用药、常用药物配对.结果:在最低条件支持度≥10%,最小规则置信度≥60%的条件下,规则频度最高的用药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熟大黄、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黄芪、土茯苓、芡实、当归、丹参、党参、柴胡、淫羊藿、白术、白花蛇舌草、巴戟天、凤尾草.药物配对有熟地、山茱萸;熟大黄、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山药、芡实;白术、茯苓;当归、丹参;丹参、淫羊藿;黄芪、党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黄芪、芡实;山药、熟地;芡实、当归;芡实、土茯苓;黄芪、土茯苓.在最低条件支持度≥30%,最小规则置信度≥60%的条件下,规则频度最高的用药是山药、黄芪、芡实、丹参、当归、党参、土茯苓.药对有山药、芡实;当归、丹参;黄芪、党参;黄芪、芡实;芡实、当归;黄芪、当归;芡实、土茯苓;黄芪、山药;黄芪、土茯苓.结论:刘新祥教授治疗肾系病类常用药物为肾安汤,核心用药围绕益气、固摄、通络、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当代中医名家对于辨治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皮科诊疗的学术继承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0位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斑秃的处方226首和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处方171首,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Gephi两个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治疗斑秃的高频中药有当归、何首乌、茯苓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的高频中药有当归、茯苓、甘草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女贞子-墨旱莲""当归-何首乌"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及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脱发多以气血失调为发病之根本,肝脾肾三脏为病位核心,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在诊疗中注重"发为血之余"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以固本培元,治病求本。同时,治疗斑秃和脂溢性脱发各有侧重,治疗斑秃重调畅情志,治疗脂溢性脱发重祛湿消脂。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8):1651-165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当代中医名家对于辨治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皮科诊疗的学术继承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0位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斑秃的处方226首和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处方171首,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Gephi两个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治疗斑秃的高频中药有当归、何首乌、茯苓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的高频中药有当归、茯苓、甘草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女贞子-墨旱莲""当归-何首乌"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及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脱发多以气血失调为发病之根本,肝脾肾三脏为病位核心,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在诊疗中注重"发为血之余"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以固本培元,治病求本。同时,治疗斑秃和脂溢性脱发各有侧重,治疗斑秃重调畅情志,治疗脂溢性脱发重祛湿消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频次,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对2005-2015年所有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文献,以病毒性肝炎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获取原文,对所用的中药类别及用药频次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中,共选出111首方剂,17类中药,共计115味中药。其中药物类别使用频次居于前6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单味药用药频次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黄芪,柴胡,丹参,茯苓,白术,茵陈,赤芍,甘草,白芍,郁金,当归。结论:研究总结近10年间关于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用药频次规律和特点,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下,在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当中,应当重视补虚药与清热药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中梓《医宗必读》的内科疾病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并整理《医宗必读》中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方剂频次、常用药对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和复杂网络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450首,关联药物350味。使用频次≥40的药物共19味,排序前10的药物分别为茯苓、人参、炙甘草、甘草、白术、陈皮、当归、肉桂、半夏、黄芪,其中温里药类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肉桂。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主要是归脾经。使用频次≥5的方剂共16首;使用频次≥20的药对共50个,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人参-茯苓。复杂网络化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白术、茯苓、陈皮。[结论]李中梓辨治内科疾病,重视温补、慎用攻伐,注重脾肾、尤重脾胃,以异功散为核心基本方。这些用药特点,不仅反映了其"阴阳宜协调,尤以阳为重""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和"先天后天并重"的学术思想,也为今后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陈霞波教授"治未病"为中心思想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为中医药防治D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陈霞波教授中药防治DN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处方162首进行统计,运用SPSS 19 for Windows和clementine 12两款软件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归经、聚类规则和关联法则进行分析。结果:(1)选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219味,共使用中药1998次,其中黄芪、丹参、茯苓、山药、生地等28味中药为高频用药。(2)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为常用中药类别。(3)高频药物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5次)、心经(14次)、肾经(12次)、肺经(10次)、脾经(10次)、胃经(10次)。(4)常用的药对有:茯苓与泽泻;黄芪与白术;黄芪与山萸肉;茯苓与山药;山药与茯苓;山萸肉与泽泻、山药;黄芪与白术、丹参;山药与山萸肉、茯苓;黄芪与泽兰、车前子;麦冬与熟地、玄参等。(5)除以中药防治DN外,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还可用"调胃润肠功"、"润肺生津功"、"养肾止消功"等气功疗法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进一步加重。结论:陈霞波教授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防治DN用药中体现以"补益脏腑,肺脾肾主之"并辅以"清热与滋阴并重,活血与祛瘀并重,利湿与化浊并重"的标本兼治治则及以气功疗法防治DN的发生或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系统(V2.5)对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2018年陈如泉教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留存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415首处方,并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算法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规律,并基于此数据推算出新方组合。结果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用补肾壮阳、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药物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黄芪、淫羊藿、甘草、补骨脂、白术、当归、枸杞子、丹参、熟地黄、茯苓,药物频次较高的3个药对为:黄芪-淫羊藿,黄芪-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并由此推算了10个新方。结论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擅于补益脾肾,喜用补气温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刘彤鸥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孕前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医院刘彤鸥治疗RSA患者孕前门诊处方,运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处方119首,使用中药共140味,使用总频次1713次。其中高频出现的药物有菟丝子、白术、丹参、当归、肉苁蓉等,药物性味以甘、温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菟丝子-桑寄生”等7个常用药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8个3味药组合,“桑寄生-续断-杜仲-菟丝子”等2个4味药组合。聚类分析得到“肉苁蓉、续断、白术、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生地、女贞子、党参”,“山茱萸、山药、太子参、茜草、鹿角霜”,“熟地、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肉桂、莪术、牡丹皮、赤芍、陈皮、郁金、桂枝、知母、香附、茯苓”等5个核心组合。结论 刘彤鸥治疗RSA孕前用药多取甘温之品,注重从肝、肾、脾论治,补肾活血是主要原则,健脾疏肝、益气养血是常用方法,孕前预培其损,以降低再次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中药在脑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频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药内服在脑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检索方法搜集用于脑中风恢复期论文1065篇中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中药328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5次的216味,药物总频次为9548味次。结果: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补益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胃为主。使用频次居前10位者依次为川芎、丹参、黄芪、地龙、水蛭、当归、红花、石菖蒲、赤芍和牛膝。结论:统计分析发现,用于脑中风恢复期临床用药与中医历来对本病的认识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王仲奇辨治咳嗽的临证处方经验。方法:收集《王仲奇医案》中咳嗽的病案处方75首,利用Excel 2010记录处方中的药物,形成数据库,对其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系统进行药物组合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矩阵,探讨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中药135味,用药频数922次;使用频数≥10的药物有茯苓、杏仁、薏苡仁等28味,囊括了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等17类药。常用药对如茯苓-杏仁、茯苓-薏苡仁、茯苓-紫菀等27组。因子分析得到9组药物组合。结论:王仲奇善用轻宣法治咳,常将利水渗湿药与止咳平喘药配伍使用,化痰兼利水,注重补益肺肾,蕴化湿于健脾之中,以杜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有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首,涉及中药32味,其中用药频次≥10的中药有15味,其中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蜈蚣。药物分类中,补虚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43.4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四气分布中,温性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1.18%;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分布中,甘味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9.72%;其次为苦味药、辛味药等。归经分布中,前5位分别为脾、胃、肝、肾、肺经,共占全部药物归经的78.20%。将支持度个数设为10,得到使用频数≥15的药物组合62组,排名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山药、白术-茯苓、山药-茯苓、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白术。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26个,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5个,同时得出“丹参、白芍、薏苡仁、半边莲、砂仁、半夏”“党参、蒲公英、白芍、炮姜”“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黄连、半夏”“蜈蚣、白芍、薏苡仁、黄芪”“丹参、五味子、黄芩、地榆、淫羊藿”等5个新方组合。结论石志超教授临床治疗结肠癌恪守扶正祛邪之大原则,善于从络病角度采用补益脾胃而温养肠络、化瘀散结而祛邪通络之中药,同时尤为重视清热解毒药和虫类药的灵活应用,以增强全方祛邪之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22日有关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全部病案,分别采用Excel 2019、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用药频次、药物归经、常用药物等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28篇文献,37则病案,41首方剂,113味中药,根据频次统计结果,将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确定为高频药物,共计16味,药物性味以苦、甘,寒、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6味高频药物分为7组,主要包括补益脾肾组、利水渗湿组、活血化瘀组等。箱型图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芪,依患者实际症状与体征,可酌情灵活增减的药物为茯苓、丹参。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出的高频药对有黄芪-丹参,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丹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本虚”“标实”两手抓,寒温并用,补泻共施,常用药物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医药在高原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高原低压、低氧的特殊环境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以及高原性缺氧导致的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缺乏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挖掘中药抗高原性缺氧组方规律,为抗高原性缺氧的中医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与高原性缺氧相关的实验性文献,对文献中处方数据进行筛选、标准化等处理后建立标准化处方数据库,分析抗高原性缺氧处方中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功效、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组方规律,并利用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135首中药处方,包括229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丹参、人参、当归等;中药四气多为温、平之性;中药五味多为甘、苦、辛味;中药归经多入心、肺、肝经;中药功效统计中生津养血频次最高;中药配伍中黄芪-丹参、黄芪-当归关联频次较高。其核心用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景天、枸杞子、人参等。中药能够缓解高原性缺氧引起的胸闷、胸痛、咳喘、咳嗽、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防治高原性缺氧相关疾病多用生津养血、补气化瘀、助阳化气之品,多以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