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认为皮肤属表,易受外邪侵袭,很多皮肤病都是以风湿热郁结成毒为表现的。土茯苓有清热除湿、解毒通络的功效,禤老在临床实践中基于解毒法和"治病调和阴阳"的思想,将一味土茯苓灵活配伍,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现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痤疮等几种皮肤病入手,探讨禤老应用土茯苓的经验,以期为后学者的临床思维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禤国维教授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禤国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专家。禤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载,对中医治疗皮肤病颇有心得和体会、学术上主张用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并推崇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对痤疮、难治性脱发病、红斑狼疮等皮肤科疑难症的辨治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禤教授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禤国维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当代中医皮肤病名家,擅长各种皮肤疾病的诊治,在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中均有较高的造诣。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人们体质选用合适的食物或食药调配成食疗配方,并在食疗及食忌理论指导下饮用、食用的一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禤国维教授十分注重方药与食疗相结合,重视"药食同源"的理念,并积累了大量经验~([1])。笔者现将禤国维教授运用中医食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  相似文献   

4.
禤国维教授认为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强须以中医整体思想为指导进行辨证施治应用外治法,内治外治同等重视,笔者归纳了禤教授阴阳辨证、经络辨证、病程辨证和局部辨证等几种外治辨证方法,总结了禤教授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等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禤国维教授应用昆布治疗皮肤病时,多取类比象,同时结合现代药理,挖掘其独特功效。治疗囊肿结节为主的痤疮时,处方中多配合昆布,同时多与海藻合用;在治疗结节性红斑时,取其化痰散结之功效,配伍昆布可利水除热、消痰散结。此外,昆布常用于治疗斑秃。  相似文献   

6.
邱文慧  郭诗韵  冼建春 《新中医》2017,49(5):132-133
<正>禤国维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从事皮肤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数十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禤教授在治疗皮肤病时相当重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其临床上运用外治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改良传统创截根疗法临床上,禤教授很重视运用外治法治疗皮肤疾病,他善于将各家之长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在传统挑刺疗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紫草在我国运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功效,尤善清血分热毒,为常用中药。临床上常以单味药或复方内服或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病。本文对近年来紫草治疗银屑病的相关临床应用、紫草提取物及其成分治疗银屑病相关实验研究作一概述,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将现代医学的学术精粹与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相融汇,构架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中医皮肤病学辨证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充分认识到皮肤组织病理学对中医皮肤病学术发展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文章将禤教授结合病理形态辨治部分"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与经验进行初步整理,以期为现代中医皮肤病辨治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煜明  吴小红  曾雪  刘瓦利 《中医杂志》2012,53(16):1372-1373
介绍庄国康教授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从重镇药的功效特点、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的病机依据两个方面论述重镇药在皮肤病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禤国维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对于各类皮肤病的临证辩治有其独到见解。临床上以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为则,认为平调阴阳乃治病之宗、擅以补肾之法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内外结合为皮科治疗一大特色;重视每种疾病的各个方面及每种疾病各个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笔者通过系统地归纳分析,从禤教授的临床经验中整理出其诊疗思辨观,以期为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论文比较研究中国药典收载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并探讨微量元素与功效的相关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51批次贝壳饮片中的钴、铜、锌、钼、硒、砷和钡等7种微量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发现硒元素的含量在上述贝壳类中药同品种不同批次饮片中的差异性较小,但在不同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贝壳类中药的关键元素之一。此外,对同一中药品种来说,在不同批次饮片中含量差异较小的无机元素还有:石决明中钴(Co)、铜(Cu)、钼(Mo)和钡(Ba),珍珠母中Co和砷(As),瓦楞子中Mo,As和Ba,蛤壳中Zn,提示以上微量元素可以作为该生药质量控制的潜在化学指标。从PCA得分散点图可见,瓦楞子和蛤壳能归为一大类,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归为另一大类。已知前两者是化痰药,后三者属于平肝潜阳药,这提示贝壳类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与其功效有一定相关性。PCA分析所得因子载荷矩阵提示,硒元素可能是导致贝壳类中药功效差异的重要化学基础。该文通过对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51批次饮片的微量元素比较分析,寻找该类药材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为该类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类饮片的鉴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区分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但蛤壳与瓦楞子没有得到区分;牡蛎与其他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明显区别,其中4 236,5 263,7 142 cm-1等处载荷系数较大,提示第一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碳酸钙、水分含量等有关;蛤壳及瓦楞子与其他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其中5 0004 430 cm-1等处载荷对此贡献较大,提示第二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含NH,CH基团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密切相关。分析贝壳类药材的功效与其在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图中分布的相关性,发现两者较为一致。蛤壳与瓦楞子均为化痰止咳药,在PCA分析图中位于相同区域;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同为平肝潜阳药,但石决明与珍珠母均能明目,在PCA分析图中相距较近;牡蛎具软坚散结之功,在PCA分析图中与前两者有较大差距。以上结果提示,有机质小分子是海洋贝壳类中药不可忽略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莹莹  张琼  张迁  郭顺 《陕西中医》2022,43(2):265-268
手部湿疹(H 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缠绵难愈等特点.近期研究表明中药外洗法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颇佳,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或西医治疗.因此就近年来中药外洗法治疗HE的研究进行概述,从而为临床治疗HE提供新的方法与选择.通过总结文献资料来阐述HE的基本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焦虑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运用中医方剂治疗焦虑症的文献,建立中药数据库,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中药组合和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有效处方119个,药物112种,最常用的药味为甘草、茯苓、酸枣仁、白芍和柴胡,重用补虚药、安神药和清热药,用药特点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归经多入心、肝、脾三脏。聚类分析总结了"龙骨+牡蛎+黄芩"等六个常用组合,分别代表镇静安神法等六种治疗思路(治法),对应临床常见的六个证型。结论:研究厘清了中药复方治疗焦虑症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路,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千金苇茎汤为中医学治疗肺系疾病的经典方,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效,目前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根据文献报道,千金苇茎汤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关联。据此推测,千金苇茎汤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肠道菌群可能是千金苇茎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张森悦  张福利 《新中医》2020,52(6):201-202
顺势疗法作为疾病的重要治疗原则及方法,在现代医学盛行的时代往往被医生所忽视。张福利教授汲取中西方有关"顺势疗法"的精髓,在诊治皮肤病时应用叶天士透因透用法,收获良效。以期为临床诊治皮肤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笔者临床跟随李克刚老师学习,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穴位埋线和刺血疗法两种特色针灸疗法治疗痢疾和头痛的经验,并从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该综合治疗方法奏效的原因,认为如果能将针灸特色疗法与中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适时运用,则能收到独特的治疗效果,二法结合体现了临床综合治疗方法的创新。针灸特色疗法内容丰富,例如火针疗法、浮针疗法、穴位敷贴疗法、针刀疗法等。文章旨在启迪临床思路,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发掘更多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牡蛎与部分常用中药配伍浸出效果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牡蛎为石性药代表作研究对象,为合理掌握石性药的浸出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以配伍浸出变化率及A值变化率为指标,考察其对同一处方中熟大黄、黄芩、蒲黄、枳实4味药材配伍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牡蛎与这几味药材共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浸出物收率,但不会引起熟大黄、枳实指标成分的损失,仅对黄芩甙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牡蛎浸出方式的选择,宜考虑处理好工艺与剂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Y Sun  S Hou  G Xue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9):539-41, 576
OBJECTIVE: Based on a study of Concha Ostrea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approach to leaching mineral drugs. METHOD: Taking the change rates of compatible leaching and value of A as targets, the compatible leaching effect of Concha Ostreae with Radix et Rhizoma Rhei Praeparata, Radix Scutellariae, Pollen Typhae and Fructus Aurantii lmmaturus was studied. RESULT: If Concha Ostreae and the above cited medicinal herbs are decocted together, the yield of extract may be re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arget composition of Radix et Rhizoma Rhei Praeparata and Fructus Aurantii lmmaturus remains intact, only the content of Radix Scutellariae baicalin may be influenced.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y with preparation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making choice of the proper way to leach Concha Ostreae.  相似文献   

20.
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晗  张磊  刘洋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实施,中药龙骨的来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寻找龙骨的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龙骨与牡蛎的药性特点,龙骨与牡蛎主要化学成分均为钙盐,微量元素种类相近,且均具有镇静安神、抗惊厥药理作用,临床多配伍使用.由此提出牡蛎可能成为龙骨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