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以上各组在7 d、14 d、28 d不同时间点NF200 mRNA变化情况.结果头穴透刺组脑组织NF-200的表达与假手术组、造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时间窗内头穴透刺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头穴透刺可以促进脑组织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提高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加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发挥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可塑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透刺组(C组)、头穴丛刺组(D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以上各组在7天、14天、28天不同时间点GAP-43mRNA变化情况。结果:头穴丛刺组脑组织GAP-43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时间窗内头穴丛刺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提高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加GAP-43的表达,发挥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可塑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线栓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头针组大鼠采用透刺法针刺右侧百会、曲鬓穴。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再灌注3天、7天,m NSS评分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但头针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按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给予头穴围刺,分别于针刺后1、3、7、14、21 d取各组大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DNF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测定BDNF-mRNA表达。结果:针刺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BDNF蛋白阳性表达及BDNF-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缺血侧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揭示针刺的脑保护机理。方法:选择SD大鼠,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测定神经功能评分,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并下调缺血侧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提示针刺脑保护作用与下调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模型组(B)、头穴丛刺组(C),每组24只。各组再按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分为6h、24h、3d三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第3d,B组大鼠梗死灶中心区坏死彻底,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脑组织水肿明显,可见神经毡疏松、淡染,与B组比较,C组大鼠梗死灶周边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脑组织水肿减轻;脑梗死后24h至3d,C组大鼠缺血侧皮层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并可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而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头穴围刺治疗,3组分别于21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脑缺血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检测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针刺21 d后mNSS评分围刺评分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缺血区域Ang-2、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Ang-2、VEGF蛋白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Ang-2、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帮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头穴透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产生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7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的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头针组采用头穴透刺法:右侧百会透曲鬓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头针组不同时间点缺血脑组织中TLR-4蛋白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但头针组缺血脑组织中TLR-4蛋白含量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头针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TLR-4的表达。TLR-4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头穴透刺法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各组随机分成6 h、1 d、2 d、3 d共5个时间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蛋白表达变化及头穴丛刺法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损伤侧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法能够调节AQP4的表达,减轻由于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从而减轻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起到挽救和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法"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将1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透刺组(C组)及头穴丛刺组(D组).C组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D组采用"头穴丛刺"("百会"及"百会"左右侧各旁开4 mm处).均快速捻转1 min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6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A组与B组不予治疗.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结果:7 d时,D组与B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14 d、28 d时,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均P<0.05);28 d时D组与C组比较,D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7 d、14 d、28 d时,D组、C组与B组比较,缺血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均上升(均P<0.05),14 d和28 d时D组与C组比较,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增加缺血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头穴透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组(A)、康复组(B)、西药对照组(C)。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9%,愈显率为75.0%,B组为84.6%,愈显率为69.2%,C组为75.9%,37.9%,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0.05),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出血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塞大鼠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情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非针刺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塞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20min/次/天;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SS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非针刺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塞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醒脑阴阳透刺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都有减少,治疗组、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MCAO大鼠脑内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和缺血再灌+电针组,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造成局灶性缺血90min,电针组在缺血后立即给予电针1h,以后每天1次。在缺血再灌1,7和14天分别处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主要在缺血灶周围的皮质表达。在再灌后7和14天后电针组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缺血再灌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提高GAP-43和突触囊泡蛋白在缺血灶周围皮质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后轴突的出芽和突触的形成,提高了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rats.Method: Fif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acu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schemia reperfusion was induced by improved Longa intralumin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at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suscitating acupuncture, and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ridian acupuncture.MAP-2 and NF-L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Western blot technique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neurological symptoms caused by ischemia reperfusion were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1, P0.05).Neurological symptoms after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MAP-2 and NF-L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increas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1, P0.05), and the expression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 Resuscitating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ay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MAP-2 and NF-L in hippocampus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Resuscitating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stabilizing the cytoskeleton, enhancing the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improv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symptoms, and ha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对照组)、C组(电针组)、D组(运动训练组)和E组(电针结合运动训练组)各14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d起C组每日接受电针治疗,D组每日给予滚笼运动训练,E组同时接受针刺治疗和运动训练,A组和B组不作任何干预,分别于再灌注1、12、21d测试神经功能。结果再灌注1d,B组、C组、D组、E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相近;再灌注12、24d,C组、D组、E组神经功能总体评分均优于B组,E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C组、D组。结论电针结合运动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肢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及HE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NF αmRNA的变化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 ,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NF α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 ,脑缺血再灌注后12hrTNF αmRNA表达增强 (P <0 .0 5) ,针刺可明显抑制皮层、纹状体内TNF αmRNA的表达(P <0 .0 5) ,组织学中其神经组织变性、坏死及血管炎性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抑制脑内TNF 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