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探讨消化性溃疡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复发.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近期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溃疡复发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在内镜下特征与"疮疡"的表现极其相似,而提出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要根据其具有"痈"的特点与临床"证"的特性,进行从痈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期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痈疮论治消化性溃疡6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痈疮论治消化性溃疡63例临床体会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马赛主题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痈疽/中医药疗法笔者自1985年以来,从痈疮入手,应用清热消痈、祛腐生肌法,温阳散寒、消痈生肌法,健脾益气、托里敛疮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3例,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3.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论治,采取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法,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袢,以及异位的胃黏膜等部位,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性因素有密切关系,故称为消化性溃疡。中医并无"消化性溃疡"病名,该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临床医家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从不同角度多有研究,辨证论治亦有一定疗效。笔者主张从"内痈"论治消化性溃疡,采  相似文献   

5.
黄建平 《河北中医》2008,30(7):719-719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心痛范畴。以往多从脾胃论治,疗效不够理想,且易复发。究其原因,心理情志异常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志异常表现,因而现代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归于心身疾病之列。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和气血,若  相似文献   

6.
姚子扬消化性溃疡从痈疡论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子扬消化性溃疡从痈疡论治经验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0)李玲姚军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孙英新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卫生所(250001)吕治光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痈疡溃疡愈合粉姚子扬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临证五十余年,经验颇丰,治疗疑难杂病,每有独...  相似文献   

7.
"以痈论治"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学文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理念。通过对周学文教授长年治疗糜烂性胃炎的总结,认为"以痈论治"理念同样适用于治疗糜烂性胃炎。目的:观察"以痈论治"方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服用"以痈论治"法中药汤剂,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单核细胞浸润程度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痈论治"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保护胃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8.
石绍顺  陈民  张立 《新中医》2010,(6):130-131
<正>"以痈论治"的学术思想是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周学文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初,对消化性溃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研究后首次提出的。周教授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报道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由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高,且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而中医药抗消化性渍疡复发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从临床上观察了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结果。结论: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于本文一并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食少和恶心呕吐等。本病的确诊需依靠x线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后者尤有诊断价值。中医无消化性溃疡病名。据其病位、症状当属“胃痛”范畴。导师姜树民教授行医20余载,曾先后师承受业恩师周学文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李玉奇教授10载有余,尽得真传,论治溃疡病学验俱丰。继承师门从痈论治的思想,提出从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观点。笔者有幸得拜门下伺诊左右,受益非浅,现试将其理论要点述之如下,肯请与闻者雅正。  相似文献   

11.
内外科治疗方法互参巧治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内外科治疗方法互相借鉴,可以产生新的理论与治疗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重点介绍了益气养阴方法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内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内疡(痈)”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疡”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脾虚肠痈”论,启迪思路,以期发展中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韦晓梅  王光铭 《河北中医》2012,34(6):847-848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形成侵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慢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现多称之为“胃疡”,亦有人以“胃痈”论治.中医学对胃脘痛的论述往往以心痛概括,如《丹溪心法》指出“心痛即胃脘痛”,《张氏医通》亦指出“凡言心痛,都属胃脘”.本病发病率较高,且精神因素为其发病的重要诱因,我们对消化性溃疡从肝郁论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反酸、嗳气、嘈杂、呕吐等症状,中医常规按照“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笔者在临证时发现,消化性溃疡的病变部位及证候特征与中医的“胃脘痈”极具相似之处,故提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观点,经临床运用,竞获应验,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从肝脾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消化性溃疡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基础及消化性溃疡的治法等方面阐述了消化性溃疡从肝脾论治的必要性,为消化性溃疡从肝脾论治法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可发于任何年龄,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属中医“胃脘痛”、“胃气痛”、“心下痛”等范畴。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诊治和抗复发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笔者试就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分型论治和辨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肝与脾胃的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以及情志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消化性溃疡从肝论治的必要性、可行性,为从肝论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又称慢性消化性溃疡,或称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成年人多见。患者有周期性上腹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易复发。属中医胃脘疼痛范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近期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主要问题是愈合后经常复发不易巩固,中西医都无法对其进行根治,本文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问题作一个治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汶明琦 《陕西中医》2010,31(4):460-461
本文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瘀阻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病理机制,相应提出化瘀通络法是防止溃疡复发的主要治疗方法,总结出化瘀通络基本方。临证时应根据兼挟证候的不同,分别采取补气化瘀通络、行气化瘀通络、解毒化瘀通络、温阳化瘀通络四种具体治法,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切中临床实际,提高疗效,达到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不易痊愈,常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上西药主要进行对症治疗,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认为消化性溃疡与血瘀关系最为密切,从瘀论治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疗效。本文从瘀血的观点对消化性溃疡作一探讨,现略述如下。1瘀血形成的病因病…  相似文献   

20.
清幽消痈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幽消痈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方法:对99例消化性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采用清幽消痈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副作用少,HP清除率。结论:清幽消痈汤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