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现有房间隔造口支架效果不佳,本项目研发一种新型改良房间隔造口支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观察造口效果及组织学反应,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7只,采用右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经超声引导房间隔穿刺置入新型改良房间隔造口支架,术后随访1、3、6个月至实验终点处死,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共有6只实验猪成功置入房间隔造口支架并随访至实验终点,1只实验猪因术中出血过多而放弃房间隔造口术。6只置入房间隔造口支架的实验猪大体解剖示造口支架位置良好,未发生移位,支架表面未见明确赘生物及血栓形成,但支架表面内膜化,造口闭塞。显微光镜观察示1例支架周围心肌出现坏死伴纤维化,余邻近组织未见炎性反应及异物巨细胞聚集,周围心肌未见坏死,肺、肝、脾、肾脏等重要脏器均无细胞坏死、血栓栓塞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示支架表面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包裹,表面光滑,未见血栓及赘生物形成,支架边缘部分纤维表面可见部分内皮样细胞覆盖,未见完全内皮化。结论新型改良房间隔造口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安全性,经导管准确置入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可重复性好,不易发生支架的脱落、移位及变形回缩,有望解决既往房间隔造口回缩、维持时间短的问题,但本次实验造口效果欠佳,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犬房间隔造口,比较其优缺点,选择最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造口支架植入实验提供方法学保障.方法 共8只实验犬,其中2只采用透视引导下经股静脉穿刺介入性房间隔造口法(简称介入法),2只采用外科开胸阻断上下腔静脉直视下房间隔穿刺造口法(外科直视法),4只采用外科开胸经食管超声引导下非阻断循环下经右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超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内镜下反复扩张效果较差的22例难治性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内镜下置入直径为16 mm或18 mm新型超覆膜金属支架,对比支架置入前后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情况、体力状况评分,同时观察在支架置入3个月期间,胸痛、支架移位、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及出血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在支架置入一周后患者吞咽困难情况明显改善(P0.05),吞咽困难缓解率为100%,患者胸痛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在支架留置期间,移位发生率为13.6%(3/22),肉芽组织增生发生率为22.7%(5/22),溃疡发生率为18.2%(4/22),出血倾向发生率为4.55%(1/22),所有患者在支架留置3个月后均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支架取出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3.6%(3/22)。结论新型超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支架置入期间应密切随访,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是尚未解决的主要课题 ,本研究对置入镍钛 (NITI)自膨胀支架的动物进行研究 ,观察支架置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凋亡与增生的关系 ,为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在兔的腹主动脉内置入 30个NITI合金自膨胀支架 ,按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采用电镜和 3′ 末端DNA原位标记法 (TUNEL)观察VSMC的凋亡。结果 从支架置入后的 2 4h到 8周 ,支架置入部位均可见到凋亡的VSMC ,3~ 6周时 ,凋亡达到高峰 ,8周以后凋亡细胞开始减少。凋亡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血管的新生内膜层 ,但中膜层也存在有少量的凋亡细胞。结论 NITI自膨胀支架置入后 ,不仅有SMC的增生 ,也有SMC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肠道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肠梗阻患者实施结肠镜直视下支架置入术,统计一次置入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操作时间、支架留置时间、存活时间、并发症及行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瘘率及术后感染率。结果结肠支架一次置入成功率97.8%,单次操作时间5~40 min。21例为结肠癌,其中8例患者梗阻解除后行I期结肠切除术,支架平均留置6 d,无吻合口感染,平均存活28.4个月,其肠道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造瘘率、术后感染率均低于结肠癌肠梗阻单纯手术患者;13例结肠癌患者行支架置入姑息治疗,平均支架留置10.7个月,平均存活12.3个月。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肠梗阻者22例,支架平均留置3 d,截止目前平均存活46.7个月。3例发生并发症(支架移位1例、穿孔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肠镜直视下置入结肠支架能够缓解结肠梗阻,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无论作为长期姑息治疗或过渡性治疗措施均易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覆膜支架置入后引起的食管黏膜局部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4只。A组置入硅橡胶覆膜镍钛合金支架,B组置入有裙边的硅橡胶覆膜镍钛合金支架(作为对照组),C组置入有裙边的聚四氟乙烯覆膜镍钛合金支架,D组置入有裙边的聚氨酯覆膜镍钛合金支架。X线辅助下置入支架后,各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处死1只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分别行肉眼形态、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随着支架置入时间的延长,同一组内食管壁厚度相应增加,支架两端增生严重,局部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管腔狭窄。以B组作为对照,C组相应部位同一观察时点食管壁的厚度较薄(P〈0.05)。术后2、4、6、8周光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炎症变化,发现A组重于B组,C组轻于B组,D组与B组相似。A组术后2周少量PCNA阳性表达,术后4周明显表达,术后6周少量表达;B、C、D组术后4、6周明显表达,术后8周少量表达。结论再狭窄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化,发生于支架两端,下端炎性反应重于上端。不同覆膜食管支架置入后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变化有所不同,其中聚四氟乙烯组支架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最轻,对局部食管壁的损伤出现的最晚。  相似文献   

7.
金属内支架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恶性梗阻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在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恶性梗阻中的作用、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在X光监视下或胃镜引导下,对胃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5例患者置入自扩张金属支架,评估其技术及临床的成功率、并发症,并通过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及支架开通率.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6.7%)支架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12例(92.3%)患者梗阻症状得到改善,在随访期(2-66 wk),3例(23%)患者出现腹痛,2例(15.4%)患者支架发生迁移,1例(8%)出现肿瘤过度生长导致的支架阻塞,2例(15.4%)患者出现消化系出血.中位生存期和支架开通时间分别为87、140 d.结论:介入方法放置金属内支架姑息治疗癌术后的吻合口恶性狭窄患者,可显著恢复患者经口摄食,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欣  张遵城 《山东医药》2010,50(20):60-6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70%)成功置入支架,9例闭塞锁骨下动脉中8例成功置入支架。46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8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13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发现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12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5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置入国产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金新动脉支架置入小型猪正常冠状动脉内的可行性 ,观察支架置入后各时相支架段血管开通情况及血管内膜反应。方法 将 39枚国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2 0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内 ,每头小型猪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各被置入支架 1枚 ,观察置入 2 4h、1周、2周、4周、12周及 6个月血液动力学、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并对支架置入段血管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①该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7 5 % ,支架置入对血液动力学、肝功能、肾功能无影响。②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示所有支架置入即刻和动物处死前支架段血管开通率10 0 %。支架X光下清晰可见 ,未经特殊抗血栓治疗 ,支架段血管内无血栓形成。未见与置入支架有关的心脏事件发生。③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显示新生内膜由不同排列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 (SMCs)组成 ,置入支架 1周开始有内膜覆盖支架丝 ,2周时可检测到光滑的新生内膜 ,置入支架后 1周、2周、4周、12周、2 4周支架小梁处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5 6 17± 31 15 ) μm、(10 9 72± 4 1 6 1) μm、(348 2 5±5 6 78) μm、(2 5 6 2 5± 5 5 97) μm、(14 8 6 1± 39 82 ) μm。支架小梁间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 (37 2 1± 2 7 5 0 ) μm、(6 4 5 6±36 5 7) μm、(1  相似文献   

10.
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内镜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贲门及吻合口良恶性狭窄置入金属食管支架后能有效解除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约束了其广泛应用。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对食管贲门及吻合口良恶性狭窄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共54例,13例出现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经内镜下高频电切、微波烧灼,探条扩张或再次置入支架治疗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