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克隆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7种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时对大黄根生物量的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大黄根类型与糖种类互作分析显示,DH 7a与麦芽糖对于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DH 5a和DH 5c在蔗糖和果糖差异不显著,非转化根在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中蒽醌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种糖。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最利于大黄根培养的生物量的积累,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La2 )对3种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稀土元素La3 对两种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DH5c、DH7a和液体培养非转化根NOR生物量和蒽醌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La3 浓度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培养基中La3 为10 mg/L时,对大黄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La3 浓度对3种大黄根的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当培养基中La3 1.0mg/L时,蒽醌产量最高;经稀土离子处理的3种大黄根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显著高于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稀土离子La3 对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的生物量积累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激素与诱导子对决明毛状根生长和蒽醌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LBA9402感染决明Gassia obtusifolia外植体,建立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结果NAA为决明毛状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培养基中添加0.05%NAA可使毛状根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总和提高4倍。黑曲霉诱导子对毛状根生长影响不大,却明显促进蒽醌类化合物的形成,其中每50mL培养基加入2.0mL诱导子可使蒽醌类化合物总量增加2倍多。茉莉酸(JA)对决明毛状根中蒽醌类化合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10μmol/L作用最强,蒽醌类化合物总量比对照提高73%,JA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太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品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三种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林棵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掌叶大黄R.palmatum L.和药用大黄(马蹄大黄)R.foficianle Baill.根和根茎中3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5种游离蒽醌、12种蒽甙、5种芪甙、3种苯丁酮甙、2种萘酚甙和7种鞣质化合物。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含有除蒽醌及其单糖甙外的其他成分最多;其次为掌叶大黄,但掌叶大黄含有的游离蒽醌及其单糖甙最多;药用大黄的根茎,各种成分的含量均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一种高效组合的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 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分别用乙醇超声、乙醇回流、混合溶剂超声和碱溶酸沉淀法提取.每种方法在提取之前辅助以酸解或酸化处理.氯仿萃取,碱溶酸沉淀和甲醇溶解依次除去粗提物中的非指标性成分(杂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用于鉴别和定量5种蒽醌指标性化合物.结果 辅助酸水解的提取工艺所得的总蒽醌含量显著高于辅助以酸化处理或未经酸处理的提取工艺(P<0.05);高纯度的大黄蒽醌可通过酸水解,乙醇超声提取,结合氯仿萃取、碱溶酸沉淀和甲醇溶解来获得高纯度(>96%)的游离总蒽醌.对八批次的大黄提取物的分析显示,用酸水解并结合上述纯化程序的乙醇超声提取法能获得良好的工艺重现性,不同批次间的变异系数为9.51%.结论 该方法期望被应用医药工业,提高以大黄为主体的中药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丹酚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子干预培育对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继代培养的丹参毛状根中分别添加酵母提取物(YE)、茉莉酸甲酯(MJ)、水杨酸(SA)和银离子(Ag+)不同诱导子及其组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类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含量。结果:在实验浓度条件下,4种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MJ和SA能提高丹酚酸的含量,YE会降低丹酚酸含量,Ag+无显著影响,YE+MJ+Ag+对毛状根中丹酚酸类成分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丹参毛状根中可以添加适当浓度的MJ和SA诱导子会提高丹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且不会影响毛状根生长。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1].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实验教学中用95%乙醇替代氯仿作为溶剂,提取大黄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氯仿和95%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采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比较所得4种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平均产量,同时进行化学检识及纸色谱检识。结果使用两种不同溶剂提取分离所得到的4种游离蒽醌化合物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化学检识与纸色谱检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95%乙醇完全可以替代氯仿,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特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的苷元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存在。结合状态的蒽苷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是致泻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0.
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大黄醇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红英  周晓源 《农垦医学》2006,28(3):180-18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 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产地是甘肃、青海,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通瘀等多种功能。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有葸苷、芪苷、鞣苷等种类,其中蒽苷为最主要成分。大黄中羟基蒽醌衍生物总量约为2%-5%,分为游离葸醌和结合蒽醌,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其苷等。其中游离蒽醌较少,呈酸性,可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结合蒽醌可溶于甲醇及乙醇,也可溶于热水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批量培养植物发根以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方法。方法 :用容量 5L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 ,连续观测液体培养基 pH值变化 ,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培养基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 :在 36d培养期内收获决明发根 76 1g ,发根鲜重增殖了 42倍。结论 :培养基 pH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反应器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大黄水提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两种纯化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对大黄水提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结果两种纯化工艺在不同的条件下,大黄水提液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保留率大小几乎具有一致的规律,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醇沉工艺对于大黄蒽醌类成分的保留率优于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结论醇沉工艺对极性小的成分的保留优于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而对极性高的成分的保留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商陆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方法: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 3个菌株感染商陆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考察了影响毛状根生长的因素;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和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结果:利用发根农杆菌A4、R1600、C58C1 3种菌株成功地从商陆中诱导出毛状根;以水解酪蛋白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最有利于商陆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呈"S"形,24 d时质量达到最大(增长18倍);PCR及高压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毛状根中.结论:成功建立了商陆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引入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 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农杆菌C58C1(携带pRiA4质粒),获得了携带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C58C1工程菌。取生长良好的幼嫩真叶作为外植体,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用重组C58C1进行感染,诱导发根。选取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支多的发根单克隆进行继代培养。经过3次继代培养,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用于验证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 是否整合到三分三发根基因组内。结果建立了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发根诱导频率达到100%,PCR检测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 质粒共转化率达到32%。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在三分三发根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实现基于发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并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方法:分别用发根农杆菌A4,R1601和ATCC15834三种菌株感染菘蓝的子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筛选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利用高压纸电泳法对毛状根和再生植株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结果:首次利用发根农杆菌A4,R1601和ATCC15834三种菌株成功地从菘蓝中诱导出毛状根;菘蓝毛状根在含BA的MS培养基中成功地诱导出再生植株;经高压纸民泳检测,菘蓝毛状根及其再生植株中均含有甘露三,表明R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毛状根和再生植株中。结论:菘蓝毛状根离本培养和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和引入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大黄水提物不同工艺醇沉产物的组分差异。方法制备大黄水提物五种工艺醇沉产物,以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与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醇沉工艺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与提取率存在差异,多次醇沉提取游离蒽醌最多,分次醇沉提的结合蒽醌最多,提取率最高。结论可以根据对大黄不同提取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17.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R1601,A4,ATCC15834菌株感染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同源四倍体的子叶10d后,在子叶切口处均能陆续长出毛状根。转化根在不含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并表现出典型的毛根性状,经冠瘿碱分析证明确已被转化。建立了毛状根培养系统并比较了各种外界因子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increase biomass and saponin production in hairy root culture of Talinum paniculatum Gaertn.(T.paniculatum)in balloon-type bubble bioreactor(BTBB).Methods:Hairy root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leaf explants of T.paniculatum were infected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strain LB510.The hairy roots were cultivated at400 m L Murashige and Skoog liquid medium without growth regulator(MS0)in1 000 m L BTBB.Each BTBB had 2 g hairy roots as initial inoculum and these cultures were 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3%,4%,5%,6%w/v)and potassium nitrate(0.5,1.0,1.5 and 2.0 strength of MS medium).Cultures were maintained for 14days.Fresh and dry weights of hairy roots at the end of cultur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 influenced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hairy roots.Maximum biomass was reached by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6%sucrose and it was approximately threefold higher than control.Culture supplemented with potassium nitrate at 2.0 strength of MS0 could increas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hairy roots until 0.14 g dry weight and it was almost threefold higher than control.However,the maximum saponin content was obtained by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sucrose and 2.0 strength potassium nitrate of MS.Conclusions:Based on this research,those conditions can be used to produce biomass and saponin of hairy root of T.paniculatum in the large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