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旋  黄诗雄  李唯尊  邓德强 《光明中医》2023,(10):1873-1876
介绍邓德强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邓德强主任医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湿热、痰瘀、浊毒为标,根据自身经验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湿瘀阻络、痰瘀痼结3个证型。治疗上以清热祛湿、化浊散瘀为则,急性期以治标缓急为主,加用滋补肝肾药物,自拟痛痹方,主治痛风急性期之湿热偏盛,临床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学习先贤理论、治验,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互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在临证中结合西医分期,采用分型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急则治标,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期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相似文献   

3.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病""瘿瘤""瘿肿"等范畴,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虚,标实为热毒、痰、瘀。病变脏腑在肝肾。早期以标实为主,中期以虚实夹杂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痛风的治疗上,奚九一教授率先提出了"脾肾两虚、内湿致痹"脾肾相关学术观点。此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肾气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湿热内蕴,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应注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痹化热、风寒湿痹为主,治疗应祛风散寒,利湿消痹;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肾亏虚、痰湿瘀血痹阻为主,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主。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致产生痰、瘀、气滞,影响血脉的运行。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痰瘀气滞为标。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当以补为主,以通为辅。宜用清养心肺,温阳活血法。心阳不足,痰瘀痹阻,当祛邪为重,以补为辅,宜通阳理气,豁痰宽胸。气滞痰瘀,气机失和,当宜泻火导滞,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8.
金明秀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从事中医风湿免疫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尤其运用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的基本病机为本虚络瘀,本虚主要是肝脾肾亏虚,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急性期生成的痰、湿、热、瘀之余邪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阻滞经脉,日久入络,络脉瘀阻不通,故而余痛不减。金明秀教授论治痛风缓解期善于运用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思想,辨症是辨别痛风缓解期的症状是以肿痛为主还是以虚症为见;辨证是根据病因病机确定证型,痛风缓解期的病机是本虚络瘀,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肝脾肾亏虚,是内因;标实即外感六淫和饮食不节,是外因,也是诱因,痛风急性期酿生的湿、热、痰、瘀等余邪为病理产物。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肾虚络瘀的病因病机,金明秀教授运用补肾通络之法辨证施治,多年来疗效显著,故此将其经验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属中医"痹证"范畴。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标实为浊瘀阻络;故治疗以"利湿治泄浊化瘀通络,调补肝肾气血"为大法。现将痛风之起源、病因病机、中药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11.
成秀梅 《陕西中医》1991,12(10):439-439,451
本文认为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标象为急,中经络以痰瘀阻络为主,中脏腑以风火夹痰,蒙闭清窍为其病机之要,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患者以本虚之象较为明显。故治疗中风也应针对风火痰瘀虚而立法遣药。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3.
痛风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湿浊痰瘀阻滞不通在内,外受六淫邪气而发,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涉及主要脏腑有脾、肝、肾。治疗急性期以驱邪通络止痛为法,缓解期以健脾祛湿、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平衡为主,临床结合西医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5.
介绍汪悦教授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汪老师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以肾督两虚、寒湿阻络为主。本病病位在腰脊、筋骨,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与痰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急,临证时必须抓住其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治疗则以温肾散寒,化湿通络为大法。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提高疗效。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温补营血之不足,解散阴凝之寒湿,使阴散阳回,寒消湿化。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火、痰、虚、瘀",辨证以上盛下虚、本虚标实较为常见。治疗以调补肝脾肾为主治本,兼顾祛风火痰瘀之标邪。强调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固本培元,以达平肝熄风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何琦  指导:郑宝林 《新中医》2023,55(20):186-190
介绍郑宝林教授分期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郑宝林基于整体观念,认为痛风发病具有以“湿浊痰 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的特点,遵循湿热壅盛-痰浊阻滞-肾虚瘀毒的传变规律,故提出分期论治的总体治 则,湿热壅盛期以四妙散加减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痰浊阻滞期以陈夏六君汤加减健脾化痰,化瘀通络;肾虚 瘀毒期以补肾祛瘀汤加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临证擅用藤类药、消石药,关节疼痛甚者,分期用三藤,即青 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痛风石沉积甚者,善用金钱草、石韦、鸡内金。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则有三:醒脑开窍,法重急救;痰瘀并治,法重通络;活血化瘀,法贯始终。  相似文献   

19.
"脏虚络痹"是导师邱幸凡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体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指导临床辨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病机理论。2型糖尿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衡,变生郁痰瘀浊,致使五脏六腑气血津精功能的全面紊乱,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属临床慢性病、老年病,我们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基本病机,其中脏虚为本,络痹为标。脏虚是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主之五脏虚衰;络痹为痰瘀阻络为主之络脉郁滞。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脏虚与络痹,标与本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致多脏受累,形成消渴。  相似文献   

20.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无脉症"、"胸痹"、"心悸"等范畴,为老年人常见病.顾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大多数患者同时夹痰、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分两个类型进行治疗.对于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兼有痰瘀互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附细辛桂枝汤、温阳回脉汤加减;对于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夹痰夹瘀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缓等疾病,运用温阳育阴、益气活血的治法,四逆汤、生脉散温阳育阴益气活血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