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 ~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 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 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 ~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 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较好,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接受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的49例肛周克罗思病患者(3例非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和46例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每次注射药物时以住院的方式进行,并作为随访资料.监测治疗前后的瘘管闭合情况,通过Wilcoxon检验评价C-反应蛋白、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等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初始诱导治疗后均有应答,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16.9(6.6,35.6)] mg/L,末次随访时C-反应蛋白为[4.5(1.5,15.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4,P=O.00);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治疗前[7(4.5,10.5)]分,末次随访时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为[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0,P=O.00);末次随访时56.5% (26/46)的患者达到瘘管闭合,28.3% (13/46)的患者症状改善,15.2% (7/46)的患者失去应答.2例患者肛管溃疡愈合,1例患者单纯疣状皮赘未再发生其他肛周病变.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可以提高瘘管闭合率,有效改善肛周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FX联合手术治疗的15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手术后第1周开始接受静脉输注IFX诱导治疗(5mg/kg,0、2和6周)。监测IFX治疗前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指数(PCDAI)、体质量指数(BMI)、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内镜检查结果,并记录肛瘘愈合情况及IFX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IFX治疗后14周,13例(86.7%)肛瘘完全愈合,1例局部症状改善,1例再次形成皮下瘘;肛瘘瘘管愈合时间20~45(平均32.5)d。4例伴肛管直肠狭窄明显改善。1例患者内镜下可见肠道黏膜完全愈合,其余14例肠道炎性反应显著改善。CDAI由治疗前的230.5±97.5降至114.O±90.3,PCDAI由治疗前的9.9±3.4降至2.8±3.2,BMI由治疗前的(19.1±3.1)kg/m。上升至(21.5±3.0)k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液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IFX治疗期间,1例患者发生低钾血症;1例患者发生严重输液反应:其余13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输注IFX联合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克罗恩病术后患者的维持临床缓解作用。方法将2005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克罗恩病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和美沙拉嗪治疗;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或出现临床症状时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评价,并在术后1年或复发时行肠镜检查和行Rutgeert术后内镜复发评分。结果雷公藤多甙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3个月内两组均无复发.半年内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8.2%与21.7%(P=0.530);1年内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1.8%与39.1%(P=0.4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内镜下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5.5%和60.9%(P=0.23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甙对维持术后克罗恩病缓解的作用与美沙拉嗪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直肠推移黏膜瓣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直肠推移黏膜瓣治疗的10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肛瘘愈合情况、肛门功能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瘘管近期闭合,1例患者术后发生黏膜瓣感染。10例患者的瘘管闭合时间为术后1~4周(平均2周)。术后所有患者的肛门自制功能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术后10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中位数为12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发生肛瘘复发。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直肠推移黏膜瓣治疗克罗恩病肛瘘较为安全,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139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男女比约为3.3∶1.0,诊断年龄(28±8)岁,47.5%患者的肛瘘出现先于CD诊断。有肛周手术史和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分别占64.7%和74.1%。病变部位中回结肠型占49.6%;疾病行为中炎症型(B1型)和狭窄型(B2型)分别占51.8%和41.0%;复杂肛瘘占90.6%;31.7%的患者合并肛门直肠狭窄。46.0%的患者存在腹泻的症状,单纯肛周病变占29.5%。54.0%的患者的BMI异常,64.7%的患者的CD活动指数(CDAI)处于活动期,94.2%患者的肛周病变活动指数(PDAI)处于活动期。53.2%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正常值。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年龄和CDAI评分是CD肛瘘伴发肛门直肠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肛瘘患者的发病年龄轻,男性多于女性,以回结肠型、炎症型和狭窄型多见,肛瘘症状常先于肠道症状出现,腹泻为最常见的肠道表现。患者常有肛周脓肿和肛瘘手术史,容易合并肛门直肠狭窄,肠道炎症多处于活动期,部分患者的实验室炎症指标异常。此外,诊断年龄越大、CDAI评分越高,CD肛瘘合并肛门直肠狭窄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治疗(抗TNF-α单抗组),20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组).比较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抗TNF-α单抗组17例患者中1例使用阿达木单抗,其余16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免疫抑制剂组20例患者均使用硫唑嘌呤.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0个月).抗TNF-α单抗组和免疫抑制剂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分别为8/17、7/17、2/17、2/2、(2.5±2.1)个月、(4.0±2.8)个月和12/20、3/20、5/20、3/5、(3.6±3.5)个月、(9.0±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2.137,0.364,0.018,t=-1.035,-0.619,P>0.05).结论 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愈合率及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的20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即瘘管穿越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的浅、深部之间;(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初始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排除标准:(1)直肠肛管周围急性感染或病灶感染控制不佳;(2)近期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自行破溃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4)克罗恩病、炎性肠病者;(5)心、肝、脑、肺、肾功能不全者;(6)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恶病质;(7)不能耐受手术者。随访患者的肛瘘愈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肛瘘患者累计治愈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结果全组男性186例,女性21例,年龄15~69(平均数38)岁。肛瘘病程3~60(平均数15)个月。有3例患者既往有肛周脓肿发作史并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均超过3个月)。随访截至2018年10月31日,失访72例(34.8%)。在135例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96(75~124)个月,肛瘘愈合75例,愈合率为5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肛瘘治愈率随时间延长,最终稳定在55.6%。在初次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6例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肛瘘自行愈合。其中,3例于术后2年、3例于术后3年自行愈合,并未再复发。2008—2012年,肛瘘栓填塞治疗的年治愈率分别为3/6、61.5%(24/39)、42.1%(24/57)、12/15和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瘘病程≥6个月(OR=3.187,95%CI:1.361~7.466,P=0.008)是影响肛瘘栓填塞治疗后肛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长期疗效肯定,宜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克罗恩病病人中肛周瘘管型疾病十分常见,其中23%为复杂性肛瘘或多发性瘘管。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在肛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最为棘手,对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处理原则是依据局部病变特征,及时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细致地评估后,通常先行手术引流感染灶治疗,随后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实施确定性手术闭合瘘管。  相似文献   

10.
在克罗恩病病人中肛周瘘管型疾病十分常见,其中23%为复杂性肛瘘或多发性瘘管。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在肛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最为棘手,对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处理原则是依据局部病变特征,及时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细致地评估后,通常先行手术引流感染灶治疗,随后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实施确定性手术闭合瘘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