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专项整治前后(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实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后,抗菌药物用药金额、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均有所下降,除部分指标外,大部分指标已下降至控制目标。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显著,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在专项整治活动后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宁德市医院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与整治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73、187例,对所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由68种调整至50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由16.52%降至13.27%;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9.87%;病房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2、3代头孢菌素的DDDs较整治前增长,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则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临床用药指标均较整治前改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80.35%、(1.90±0.92)d,分别下降至59.36%、(1.53±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但少数用药指标与卫生部整治活动的目标仍有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医院2011年和2012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结合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对菌药物DDDs及消耗金额进行分类统计排序。结果抗菌药的DDDs和消耗金额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注射类药物的DDDs下降更为明显。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上升,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特殊使用类药所占比例最小。结论该院此次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可能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用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6):3628-3631
目的: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2011-2014年住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相关信息,对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011-2014年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在药品总额的占比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的77.30%和47.57%下降至2014年的57.24%和5.89%;头孢吡肟使用金额连续3年位居前3位,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连续4年位居前2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在我院取得了明显成效,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各项用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合理,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的持续改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结合消耗金额统计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结果抗菌药的DDDs及消耗金额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注射类药物的DDDs下降比较明显。非限制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上升,特殊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有比较明显的下降。结论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但仍存在部分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结构不合理、用药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某院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至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分级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所占比例、DDDs均呈下降趋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下降最明显。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考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的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对20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品种数、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品种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均下降,头孢菌素类在销售份额中占主导地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提高了本院抗菌药物应用结构的合理性,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但仍存在不合理的使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调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2015年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对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使用强度(AUD)、限定日费用(DDC)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的DDDs和用药金额均较整治前显著增加,DDDs和用药金额均增加较多的有大环内酯类,下降较多的为第4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的AUD和DDC分别较整治前显著下降,下降较多的均为第4代头孢菌类。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多为预防用药疗程长、选择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无指征用药和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但整治后不合理率均较整治前明显降低。结论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使抗菌药物的AUD和不合理率明显下降,对不合理用药管制较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某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销售金额与 DDDs 排序的序号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所有药品销售金额比例有所下降,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 DDDs 排序均居前两位。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07年~2011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品种数控制到46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率和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DDDs较高的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DDC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合理,应继续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培训,切实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世权  谢瑞祥  欧棋华  余炜  杨琳 《中国药房》2014,(30):2789-2792
目的:评价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年7月-2012年6月(第1次整治)和2012年7月-2013年6月(第2次整治)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数据,利用Excel对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数、消耗量及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AUD从15.75 DDDs/(100人·天)降到11.93 DDDs/(100人·天),下降了24.2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比例从2.67%降到2.16%,下降了19.10%;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73%降到0.85%,下降了50.87%;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9.71%降到16.99%,下降了13.80%;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9.38%降到9.00%,下降了4.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从1.69 d降到0.83 d,下降了50.89%;介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17.74%降到13.22%,下降了25.48%。结论:连续有效的行政与药学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11—2013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使用率,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用药频度( DDDs)、限定日费用( DDC)等,对全院及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使用品种数、人均费用、使用率及AUD等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我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轨道,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总量、总金额、DDDs以及DDC。2009~2012年4年间抗菌药品种、数量、金额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2012年下降幅度更明显;而且品种结构上也出现很大的调整。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特别是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进行统计排序,对各类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201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消耗金额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注射抗菌药物和口服抗菌药物DDDs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明显效果,应加强该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施专项整治前后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整治效果,为合理用药与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实施专项整治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整治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北京地区6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购药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后注射剂减少了19个规格,口服剂增加了12个规格。15类抗菌药物中购入金额有14类下降,唯唑酮类上升62.84%。整治前后用药集中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合计用药频度(DDDs)比例均在90%以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比例在52%以上;其中头孢呋辛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比例在35%以上,占全部抗菌药物DDDs比例在18%以上。整治后口服剂、注射剂金额分别下降26.25%、27.18%,DDDs分别下降22.89%、3.44%,日均费用(DDC)分别下降4.35%、24.53%。整治前后各级抗菌药物DDDs、金额比例变化不大,非限制级DDDs比例都在72%以上。整治后国家基本药物金额、DDDs分别下降了27.79%、22.24%,比例分别在27%、64%左右;DDC下降7.08%。整治前后二级医院DDDs比例均在63%以上,金额比例均在90%以上;整治后一、二级医院金额分别下降了21.16%、27.42%。整治前后各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DDDs、金额比例略有下降,唯第2代头孢菌素上升;整治后合计金额、DDDs、DDC分别下降26.76%、25.33%、1.95%,唯头霉素类抗生素DDDs上升了29.04%。结论:整治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临床用药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考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各年上半年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上半年下降了19.82%,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3年下降了38.59%。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最多的剂型是注射剂型,约占83%,口服剂型约占15%,其他剂型约占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的25%,病房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的75%。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下降了10.03%,病房AUD下降了44.14%。β-内酰胺类药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比例最高,其中第1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增长较快;林可酰胺类药、咪唑衍生物类药销售金额下降明显。由用药频度(DDDs)排序可见,大环内酯类药、第3代头孢菌素的DDDs排序居前列,硝基呋喃衍生物DDDs增长迅速;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的DDDs稳步上升,说明严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增多。2012年注射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头孢硫脒、氨曲南、五水头孢唑林;口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硝呋太尔、头孢克肟、克拉霉素。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我院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1—2015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数据,对药物的名称、规格、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数、品规数保持基本稳定,销售金额排序前两位的分别是2011年的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2012—2015年的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DDDs分别为167200、121321、92586、90029、88302,DDC值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整体下降,提示通过医院加强管理和药师的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晴宇  陈玲  骆瑛  王刚  叶华进 《医药导报》2013,32(6):802-80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12月和2012年11~12月出院的所有住院患者和门急诊处方,分别作为专项整治前后组别,对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I类切口和介入治疗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该院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分别下降了44.37%,20.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8.87%降至58.42%;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是对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6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自2011年6月整治活动开展1年以来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月平均用药频度(D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已达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明显下降但仍超出规定标准;月平均DDDs较整治前降低了46.4%(20 778.68/38 767.09);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效果明显,越权限使用现象明显减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率大幅降低、用药合理性明显改善;介入手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也明显改善。结论:本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仍需不断查找问题,督促整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及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使用的药物的数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并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使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88.32%降至2012年12月的58.07%;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100%降至2012年12月的88.02%。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011年10月的66.48 DDDs降至2012年12月份的39.39 DDDs。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