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瑜  曲路  操静  王玲  周晓初  熊沛 《家庭护士》2009,7(14):1238-123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对17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病人实施围术期护理,并与同期19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观察病人术前恐惧发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经费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BDE组病人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均显著优于OCHTD组,无一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LCBDE术式微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微创方式治疗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46例,分为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组92例(A组),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42例(B组),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46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66例(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A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显著长于或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C组)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术式作为必要的补充方式,四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抽取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腹腔镜组(LCTD组),与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0例(开腹组)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6.5±1.5)d与(11.5±2.5)d、(1.2±0.5)d与(4.5±1.5)d,P均〈0.05)],且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10%与4.7%,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组)28例、胆总管切开引流加T管引流术(LCHTD组)34例,对比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TCBDE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LCH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58例和开腹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5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围术期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一期治愈率和残石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发生急性胆管炎、切口感染、胆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安全有效,创伤性小,胃肠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操作水平,进而取得更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胆管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管结石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对4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结果:41例病人行LCHTD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0min(110-270min),取石时间15-120min,术中平均失血约40ml,2例中转开腹。结论:LCHTD具有腔镜手术的所有优点,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使大部分肝胆管结石病人得到满意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外科治疗手段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异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6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A组),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B组),63例行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3组中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用药时间均少于其他2组(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程度较重;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术式,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用药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马倩红  梁志翔 《家庭护士》2009,7(3):222-22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手术病人手术后1例发生胆道出血,1例出现T管早期脱落,2例发生胆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虽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在护理上也不能轻视,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郭俊  胡雄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75-12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12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胆囊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胆道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16例,中转开...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11月~2005年11月该院1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组(54例)与一期缝合组(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比两组胆总管内径、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选择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取决于其适应证。一期缝合的适应证较为严格,主要为术中取石干净及胆总管通畅,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T管引流;T管引流为术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提供了有效途径。只有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手术要点,才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靖  张朝跃  王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28-1229,123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在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疗效差异及优缺点。【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就诊的并经确诊PVS的患者共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A组行关节镜治疗,B组行常规切开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3、12个月Lysholm评分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关节镜下治疗PV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等特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套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住本院的复杂性胆石症18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套扎 (97例A组)和腹腔镜胆囊管解剖闭合 (8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情况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  相似文献   

13.
陈春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16-1018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钢丝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将32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采用锁骨钧钢板固定治疗;B组15例,采用克氏针钢丝固定治疗。【结果】按照Karlsson评分标准,A组的优良率(93.8%)明显高B组(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愈合时间方面A组也优于B组(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4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1例应用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对照组122例术后直接关腹.[结果]治疗组6例(4.96%)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25例(20.49%)发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别有8例和12例本院再手...  相似文献   

15.
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56-1058
【目的】观察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分为2纽:研究组33例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计算2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并观察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①产妇手术时间:研究组(53.31±10.61)min,对照组(76.16±13.73)min,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产后出血量:研究组(601±162.36)mL,对照组(1063.33±320.10)mL,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产褥病率:研究组为6.06%(2/33),对照组为3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其中 22例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PFN组),21例采用动力髁螺钉手术内固定治疗(DCS组).术后随访12~2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CS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颈干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N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5.93)分,明显高于DCS组(84.09±9.38)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动力髁螺钉,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体温度对腹腔镜胃肠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125例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采用加温至37℃的 CO2气体建立气腹;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方法建立气腹,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对手术伤口进行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试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伤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发生寒战者6例(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例(55.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紊乱者7例(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例(41.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采用加温至37℃的 CO2气体建立气腹,可促进腹腔镜胃肠手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湘  龚颖萍  许海南  李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20-212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与年龄、原发昏迷、血肿部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及脑中线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112例患者中有37例术后出现脑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而年龄、是否有原发昏迷及血肿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和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术后脑水肿越严重,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对术后发生较大范围的脑水肿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