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白喉在大年龄儿童中发病增多的情况国内外均有报导,我省1974~1975年在局部地区曾出现白喉流行,三个县统计8~15岁儿童及成人占发病数的88.66%。因此在预防工作中寻求一种再免疫的措施是很必要的。我们于1976年选择了一个卫生防疫网和预防接种登记比较健全,白喉基本控制的台山县,并在县城镇选择了一个中学和四个小学8~17岁的学生用不同接种途径、剂量、次数分组进行反应及效果观察,现将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79年2~4月份,新野县小秦庄出现麻疹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人33例,男23名,女10名,发病向大年龄组推移,6~11岁发病例数比5岁以下发病例数还高得多。33例中有26例患者(78.7%)都是在去年(78)年元月与今年元月均未接种麻苗者。但值得注意的是,78年元月份接种过的儿童,79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病。该村78年8岁以下儿童共接种麻疹36人(79年未接种),这些人中,有7例发病,发病率19.4%。33例之7例于78年接种过疫苗,占21.2%。即有1/5以上的接种者在接种一年之后发了病。78年8岁以下儿童中27人未接种疫苗,这些人今年就有17例发病,发病率为62.9%,为接种组发病率之3倍。可见未接种组发病率还是较接种组发病率高得多。发病年龄的推移还可能继续下去,疫苗接种应有相应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漳浦县儿童白喉的免疫水平 ,预测白喉流行趋势 ,分别在 3个乡镇对 3~ 15周岁儿童进行白喉免疫水平监测。(1)方法 把全县 1991年以来各乡镇计划免疫的落实情况分为好、中、差 3个类 ,随机各抽 1个乡镇 ,对 3~ 5周岁、7~ 9周岁、13~ 15周岁 3个年龄段各 6 0~ 70名儿童进行锡克氏试验。(2 )结果与讨论 共监测 6 0 9人 ,阴性 5 0 5人 ,阴性率82 .9% ,3个乡镇阴性率分别为 93.4%、82 .6 %、72 .7% ;按年龄组 ,3~ 5周岁组阴性率 91.1% ,7~ 9周岁组阴性率 85 .3% ,13~ 15周岁组阴性率 73.9%。结果表明我县学龄前儿童整体白喉免疫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报道邵东县于1983年9~11月发生一次罕见的白喉爆发流行,主要疫区双风公社由于预防接种工作不够落实,人群免疫水平下降,发病616人,死亡10人,发病率为349.4/万,病死率1.6%,经采取以精制白喉类毒素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流行。在流行特征上,白喉发病年龄有高移趋势,7~15岁发病率最高,为0~6岁儿童的2倍;临床类型以轻型咽白喉为主,病原学检查发现白喉杆菌无毒株亦能致病。提出了控制农村白喉流行,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对基层卫生组织进行整顿,落实计划免疫工作,重视对学龄儿童及成人的免疫。并根据近年来以轻型咽白喉为主的流行特点,避免漏诊和误诊,有必要重新修订白喉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白喉的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推移的现象国内外均有报导。1974~1975年我省局部地区白喉流行,据三个县的资料统计,8~15岁儿童及成人发病占80%以上,其原因与免疫力不足有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以控制流行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往认为这些对象接种白喉类毒素必须先做锡克氏试验,阳性者仍需做莫尼氏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以免发生加重反应或超敏反应。而上述两试验工作量大,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困难较大。能否免做试验呢?我们于1976年通过试点,对大年龄儿童进行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以下简称“吸精白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成人型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Td)接种 7~ 8岁儿童 ,以观察临床反应和血清学效果。结果显示 :一般反应发生率为 5 7 14 % (48/ 84 ) ,无高热 (≥ 38 6℃ )和异常反应发生 ;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4 0 5 %和 96 4 3% ,白喉抗毒素阳性率从 88 10 %上升至 98 81% ,几何平均滴度 (GMT)从 0 12 4 0IU/ml上升为4 6 0 2 4IU/ml;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从 6 9 0 5 %上升至 98 81% ,GMT由 0 0 332IU/ml上升为 4 380 1IU/ml。结果表明 ,成人型吸附Td接种 7~ 8岁儿童反应轻微 ,血清学效果良好 ,可以代替儿童型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TD)用于 7~ 8岁儿童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企石镇1994~200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东莞市企石镇麻疹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企石镇麻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 2例 ,总年均发病率为 18 0 4 / 10万。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 7 75 / 10万 ,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4 2 0 8/ 10万 ,外地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 (P <0 0 1)。 1994~ 1998年麻疹病例主要以 15岁以下儿童为主 ,1999~ 2 0 0 3年主要以 15岁以上人群 (工厂员工 )发病为主 ,两个时段的 15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 6 5 5 6 % (5 9/ 90 )、4 4 2 3% (2 3/ 5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4~ 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占全年总病例数的 5 7 0 4 %。结论 本地常住人口的麻疹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外来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企业外来员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人群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五大连池是新兴的旅游和疗养城市,总人口有22590人,0~7岁儿童2104人,8~15岁儿童有3152人。为控制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曾于1984年对全市0~7岁儿童进行了麻疹、脊髓灰质炎、白百破接种率调查,发现漏种率为65%,但该市却连续9年未有脊髓灰质炎、白喉病的发生。为了解15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情况,深入分析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9.
南海县自1983年发生过1例白喉病人后,连续5年没有发生病例,至1989年却发生7例白喉(其中1例为外省民工家属),死亡2例。发病年龄最小3岁半,最大60岁,7岁及7岁以下病人5例,有白喉类毒素接种史者2例。为了检讨我县人群白喉免疫状况,以提供防治工作参考依据,于1990年初在县由不同地区分别采集各年龄组血清共163份,检测白喉抗毒素。一、样本及方法:在人群中按2~4岁、6~8岁、13~15岁、25~39岁分4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0.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产毒株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在 1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 ,发病率约占 90 % ,其中 1~ 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些年来 ,我国白喉发病率较低。我县自开展抗白喉免疫预防接种以来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自 1984年以来至今无 1例病例发生 ,说明白喉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为了解当前我县人群白喉抗体水平实际情况 ,我们于 2 0 0 3年 5~ 6月份对我县部分人群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监测。通过监测 ,预测我县今后白喉发病动态 ,为紧急状态下及今后免疫策略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地区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本地区公安局。结果 2014—2017年本地区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1 850例,占全部传染病人数的3.10%;2014—2017年每年传染病发病率呈递减趋势;传染病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风疹、乙肝;>9~14岁组儿童流行性感冒、乙肝发生率较高(P<0.05),6~7岁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14岁学龄儿童是传染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2.
一起麻疹爆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0年 9月 2 3日至 2 0 0 0年 11月19日 ,荥阳市豫龙镇赵家垌村发生了麻疹爆发流行 ,该村位于荥阳市城区东南部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该村有 130 0多人口 ,0~ 15岁儿童 12 5人 ,此次麻疹爆发流行历时 47天 ,共发病5 2人 ,集中在 5 - 6岁儿童 ,发病率 8.0 5 / 10万 ,罹患率 41.60 %。1 流行病学调查1.1 时间分布 该村麻疹爆发流行集中在 10月中旬、下旬及 11月上旬共 41例 ,占病例总数的 78.85 %。1.2 年龄、性别分布 本次爆发流行发病最小年龄为 1.3岁 ,最大年龄为 15岁 ,7岁以下儿童为 38人 ,占发病总数的 73.0 8% ,8岁至 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7年金华市婺城区儿童青少年梅毒流行特征,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取自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婺城区2008—2017年0~24岁儿童青少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婺城区2008-2017年儿童青少年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2.37/10万,无死亡病例。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6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49.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32,P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分布,年均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20~24岁组、15~19岁组、0~4岁组、10~14岁组和5~9岁组(两两组χ2检验,除10~14岁组与5~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P均0.005)。10年中每一年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χ2检验,P均0.05);10年中每一年发病数居首位的均为20~24岁年龄组;2013—2017年连续5年梅毒发病数均列当年儿童青少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前3位;每年都有胎传梅毒报告病例。结论垂直传播是婺城区1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性传播是婺城区15~24岁儿童青少年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有效治愈及预防控制女性儿童青少年梅毒发病对于降低梅毒发病率和减少胎传梅毒(垂直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白喉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白喉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50~2006年白喉发病与儿童免疫水平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福州市合计报告白喉27 3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10万;死亡1 749例,病死率为6.39%。1950~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38.45/10万,病死率为8.15%;1966~1979年平均为18.17/10万,病死率为3.99%;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985年以后下降到1/10万以下,1998年以后无病例报告。1980~1997年年均发病率,5个城区平均为0.29/10万,8个县(市)为0.83/10万(P<0.01)。1978~1997年的1 288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68.17%,小学生占15.76%;0~6岁占58.54%,7~14岁占28.26%,15~55岁占13.20%。1950~1989年的27 344例病人中,10月至翌年2月发病的占73.51%;1990~1997年的14例病人中,8月至翌年1月发病的占85.71%。1998年抽查2~12岁儿童1 450人,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83.72%,其中369名7~12岁儿童为93.22%;206名3个月至2岁婴幼儿全程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锡克氏试验阴转率为92.63%。[结论]福州市白喉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1998年以后已无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区白喉和百日咳发病及流行现已得到明显的控制,为更进一步做好其预防工作。于一九八六年元~八月对全区各县人群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静脉采血,用全国统一的试验方法测定白喉及百日咳抗体,试剂来源于卫生部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白喉标准抗毒素)、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白喉类毒素)和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百日咳菌液)。对全区2440人测定白喉抗体,其抗体GMT为0.046HU/ml、含量≥0.0156HU/ml者达70.1%见表1.5~岁组抗体含量≥0.0156HU/ml占80.2%,与0~、1~岁组比X~2=2.76、0.16,说明5~岁组保护率明显高于1~岁组外的其他各年龄组,10岁以下组明显高于10岁以上组,X~2=19.57。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甲肝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健康,我们于2005年对东营市全市范围内的1~15岁儿童进行甲肝疫苗查漏补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来源东营市2005年甲肝疫苗查漏补种资料;2004-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甲肝病例数据。1.2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接种的组织与实施2.1.1确定甲肝疫苗接种的目标儿童:分析最近5年甲肝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15岁以下儿童是甲肝发病的高危人群,近20%的病例集中在学龄儿童。从2004年接种率调查情况看,全市4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仅为67.4…  相似文献   

17.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在秋冬季,主要侵犯15岁以下儿童。多年来由于使用百、白、破三联和白类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发病率已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基本接近消灭。近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干扰,外地有白喉局部流行的报告。为了给白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我区儿童白喉的免疫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聊城市 15岁以下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及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 1993~ 2 0 0 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资料 ,对聊城市 15岁以下GB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15岁以下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 1 89/10万 ,男性与女性之比为 1 79 1,2~ 8岁、5~ 8月份发病较多 ,残留麻痹率为 3 1 76% ,病死率为 8 2 4%。 [结论 ]聊城市 15岁以下儿童GBS发病率较高 ,应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时主动掌握疫情动态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做出快速反应 ,是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西藏自治区 2 0 0 0年 1~ 6月儿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作如下简要分析。1 相应传染病发病情况  2 0 0 0年 1~ 6月共收到全自治区 7个地区 (市 )的 73个县 (区、市 )报来的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有 3种 (肺结核、百日咳、麻疹 ) ,共 995例 ,发病率为 39 4 8/ 10万。报告的 3种传染病发病依次为肺结核 631例 (包括成人病例 ) ,发病率为 2 5 / 10万。百日咳 192例 ,占 1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 2 7 0 4 / 10万 ;死亡 3例 ,病死率为 1 5 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8、2009年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52/10万和22.54/10万,报告发病数分别为310826例和299329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组构成以15岁发病最多,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84.81%、85.05%;2008年8~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36.66/10万),2009年5~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184.83/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7月和11月~翌年1月。结论 2009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发病水平仍很高,主要以学龄儿童发病为主。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预防控制腮腺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