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5月,英国前护理学及助产学实践发展小组发表了一系列最佳实践声明,对相关专题领域给予最佳实践指导,鼓励持续连贯的治疗手段.到目前,已有15个最佳实践声明被出版,其中包括术后疼痛处理.大家普遍认为,有效的缓解疼痛是人道主义和基本人权的要求,但是,临床实践中的许多治疗方法限制了对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术后镇痛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术后镇痛已成了医学界和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疼痛学业务内容之一。近年来术后镇痛研究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加以详尽地阐述,着重介绍术后镇痛方法的进展,包括上腹部术后疼痛治疗、胸部手术后疼痛治疗、乳房癌手术后疼痛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治疗,详述新世纪术后治疗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曲  李峥 《护理研究》2006,20(11):2845-2848
[目的]了解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地区5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量表及疼痛治疗指数评估表,对304例手术后第2天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后病人期望术后疼痛为轻度,希望能够缓解疼痛;术后疼痛程度达到了中重度,对情绪和日常活动有轻、中度水平的影响;疼痛治疗指数显示有60.19%的病人存在疼痛治疗不足:病人对控制疼痛服务评价较高,而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评分较低。[结论]手术后病人疼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制定术后疼痛控制制度和实践指南,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术后疼痛控制不良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婴儿术后疼痛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婴儿术后疼痛的情况以及明确治疗方法,本文应用“观察-行为结合计量法”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00例婴儿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提出的这种特别针对婴儿的疼产计量法简便、准确、实用;婴儿术后的确也会象成人一样经历一个严重而持续的疼痛过程,这个过程对患儿的治疗和恢复乃至预后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它必须得到更加的重视和干预。作者建议对婴儿术后的疼痛且采用定量预防性地给药  相似文献   

5.
对4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治疗时需要疼痛控制的观察,疼痛控制前后疼痛评分值做比较,结果显示呼吸治疗前疼痛分值与疼痛控制后呼吸治疗过程中疼痛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行疼痛控制后,病人在呼吸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降低了45.33%.  相似文献   

6.
邓海波  郭淑丽  梁晓坤 《现代护理》2004,10(10):908-908
对 4 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治疗时需要疼痛控制的观察 ,疼痛控制前后疼痛评分值做比较 ,结果显示呼吸治疗前疼痛分值与疼痛控制后呼吸治疗过程中疼痛分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进行疼痛控制后 ,病人在呼吸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降低了 4 5 .33%。  相似文献   

7.
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曲  李峥 《护理研究》2006,20(31):2845-2848
[目的]了解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地区5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量表及疼痛治疗指数评估表,对304例手术后第2天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后病人期望术后疼痛为轻度,希望能够缓解疼痛;术后疼痛程度达到了中重度,对情绪和日常活动有轻、中度水平的影响;疼痛治疗指数显示有60.19%的病人存在疼痛治疗不足;病人对控制疼痛服务评价较高,而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评分较低。[结论]手术后病人疼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制定术后疼痛控制制度和实践指南,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术后疼痛控制不良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静脉复合疼痛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病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连续3~4天观察静脉复合治疗其疼痛的疗效。结果:疼痛明显缓解25例为优,5例为良。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静脉复合疼痛治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镇痛疗法。  相似文献   

9.
疼痛护理在痔疮术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疼痛给人类造成的痛苦,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疼痛护理学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护理学分支。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有效止痛的重要环节,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独特的关键作用正日益显示出来。痔科是我院的特色科室,由于各种因素,使很多痔患者惧怕手术后疼痛,不愿手术治疗。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疼痛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鼓励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从长远的角度又可以防止手术患者痔疮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凌云 《临床医学》2014,(9):124-125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程度和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96例,经过术前谈话按自愿的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术前开展疼痛教育,指导患者术前训练缩唇呼吸,床上翻身运动、合理应用止痛药物等。对照组仅在术前告知一些术前须知和术后注意事项,没有专人的指导和训练。对比两组术前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和满意度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与疼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总体顾虑水平明显减低(P﹤0.01);能够完全遵医嘱止痛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开展术前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减轻腹部手术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显著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对其术后的康复起到了大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由3种不同给药途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1042例,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治疗效果、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给予评分,并对所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3组疼痛治疗方法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组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3种疼痛治疗期间发生不同副作用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所发生的不同副作用组内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论选择何种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通过对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操作问题、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薰洗1号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及促进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薰洗1号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 治疗组30例采用薰洗1号进行术后薰洗,并设对照组30例(采用痔疾宁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疼痛缓解及创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缓解和伤口愈合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薰洗1号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腰神经根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分析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就诊的1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疼痛,男96例,女5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地塞米松组26例,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16例,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108例,地塞米松组进行单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保守治疗,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均连用5d,1-5d用量分别为20,20,20,10mg和5mg。采用四度十级数字定级法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判定,通过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评估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性疼痛得治疗作用。 结果:所有病例资料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神经根性疼痛有显著性减轻,用药后3,5d较治疗前神经根性疼痛均减轻(4.13&;#177;1.41,3.92&;#177;0.90,6.71&;#177;1.24,t=2.210,2.431,P〈0.05)。②手术后,受术两组神经根性疼痛均有显著性减轻(P〈0.05-0.01),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术后第5天疼痛较术后第3天未用地塞米松时减轻(2.28&;#177;1.13,3.22&;#177;1.30,t=1.983,P〈0.05)。③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3d疼痛程度较迟用地塞米松组轻(1.98&;#177;1.25,3.22&;#177;1.30,t=1.887,P〈0.05)。 结论: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单独用于非手术治疗。也可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手术的效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慢性牙髓炎、根尖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0例牙髓炎根尖炎患者,分别采用分次性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记录患牙术后3d疼痛反应,评价1年后根管治疗效果,计算术后3d疼痛率和1年后治疗的成功率。结果170例患牙中,术后3d轻微疼痛和严重疼痛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8%和4%,B组分别是11%和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156例随访患者,分次根管治疗纽87例,一次性根管治疗组69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86%,治疗效果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炎,术后3d疼痛发生率及术后1年治疗效果与分次根管治疗无差异,并能减少患者复诊次数,减轻医生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开胸术后病人的疼痛评估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晓静  李丽君 《全科护理》2008,6(36):3343-3344
疼痛是手术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病人最为关心和恐惧的问题。疼痛与情绪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可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许多病人在术前因为害怕疼痛而推迟手术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效的疼痛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所以,评估和控制疼痛始终是护理的核心职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儿童术后疼痛的认知,促进开展正确有效的评估。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获取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 EC T+)数据库中3~12岁儿童术后疼痛评估相关证据,并制订相应审查标准7条。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证据应用前后各有30例手术患儿以及22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因地制宜地制订实践方案。以护士每条标准行为依从性率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实施3~12岁儿童疼痛评估护理循证实践方案后,在JBI护理质量审查的7条标准中,7条标准的完成率均得到极大提高(0~97%,20%~93%,41%~97%,7%~100%,20%~93%,0~100%,0~97%)。干预后3~12岁儿童术后疼痛从容易被忽视,改进为中重度疼痛能够得到及早评估和管理。结论将JBI儿童术后疼痛评估循证标准应用于3~12岁患儿术后疼痛评估,能提高护士疼痛评估和管理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儿童手术疼痛管理质量,但仍需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双向溶栓治疗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双向溶性治疗的实践,从护理学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阶段护理进行介绍,认为护理工作在该项技术的实施中至关重要,其目的是为了使便 多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建成 《临床医学》2009,29(9):88-89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乳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髓坏死的乳磨牙318例共376颗牙。结果乳牙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率为8.24%,根充后疼痛发生率为9.84%。根管预备不规范、根管超填是引发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结论乳牙根管治疗应规范操作,避免器械和根充剂超出根尖孔,有效预防乳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疼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疼痛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可引起身体活动减少而致静脉血栓、褥疮或各种功能低下。疼痛不仅可以反映病情,而且夜间疼痛可引起睡眠障碍并使生理、心理负担加重。肾移植术后疼痛常见于切口疼痛、移植肾区疼痛,可直接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和人/肾存活率,对疼痛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由3种不同给药途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1042例,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疼痛治疗效果、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给予评分,并对所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3组疼痛治疗方法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组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3种疼痛治疗期间发生不同副作用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所发生的不同副作用组内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论选择何种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通过对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操作问题、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