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近10年文献初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至2012年收录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KOA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KOA的总体用药频次、药对频次.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491篇,包括572味中药、23个药对,药物总使用频次为51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杜仲、川芎、独活、威灵仙、黄芪;药对总使用频次为8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和杜仲、黄芪和当归、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白芍和甘草、麻黄和桂枝、乳香和没药、黄柏和苍术.结论 近10年治疗KOA内服方的药物组成以补肝脾肾、祛风寒湿为主;药对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及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地黄组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十年文献中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和删除重复文献,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内服用药规律。结果从498篇有效文献中总结出使用频率最多的前10味中药依次是:葛根、川牛膝、川芎、黄芪、甘草、当归、白芍、怀牛膝、桂枝、羌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个药对依次是:葛根配桂枝,黄芪配川芎,当归配黄芪,川芎配当归,桂枝配白芍,白芍配甘草,桂枝配桑枝,桂枝配羌活,赤芍配红花,黄芪配防风。结论近十年文献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内服中药功效主要以解肌生津、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益气养血、温经通脉、祛风散寒为主。药对主要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益气活血和散寒除湿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四物汤类方组方特点,探讨四物汤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方法:采用"以药类方"的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得到含有当归、地黄、川芎、白芍其中任意3味药物的方剂5842首,建立数据库,采用Apriori算法,研究类方中药物间配伍关系。结果:从支持度来看,当归对白芍、地黄、川芎均为强支持;地黄对白芍、川芎,川芎对白芍,白芍对地黄为较强支持。药物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地黄>白芍>川芎;药对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地黄>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地黄-川芎>地黄-白芍>川芎-白芍。结论:作为四物汤类方核心的当归、地黄、川芎、白芍4味药中,当归与其它药物的联系最为紧密,表现为四物汤类方的中心环节;当归-地黄药对则为方中的中心药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当归芍药散"辛润"的理论价值,探究该方中辛温药物当归、川芎在辛润法中的组方规律。方法:纳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当归、川芎"辛润"相关方剂,使用R语言,R-studio软件,进行数据透视,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提取、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用药情况。结果:纳入川芎"辛润"方剂共91首,得到22个核心组合及19条关联规则,其中15条规则置信度为1,"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当归","茯苓=当归","川芎,茯苓=当归"4条规则的提升度大于1;纳入当归"辛润"方剂共284首,得到25个核心组合及19条规则,置信度均为1。高频次药物主要有理血药、补气药、清热药、祛风药、理气药;核心用药组合有"川芎-当归"(74%),"川芎-甘草"(55%),"川芎-白芍"(48%),"当归-甘草"(46%),"当归-白芍"(42%),"当归-地黄"(36%);高支持度核心药组关联用药常见当归、川芎、芍药、甘草相关配伍。结论:"辛润"治燥方剂当中,当归、川芎重点与补益肝肾、疏肝理血药物同用,常配伍补气健脾、祛风解表药物,体现出"辛润"流津布液治燥法的组方规律;核心用药规律与当归芍药散的配伍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祛风湿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痹汤(黄芪、党参、牛膝、白芍、茯苓、秦艽、杜仲、续断、防风、熟地、独活、桂枝、川芎、当归、甘草、细辛)治疗本病6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0.0%(P<0.05)。起效时间、止痛起效时间、消肿起效时间: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痹汤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有明显的改善症状和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独活寄生汤出自<千金方>,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屈伸不利.其组成为:独活、防风、川芎、桂枝、茯苓、党参、桑寄生、当归、熟地、白芍、杜仲、牛膝、秦艽、细辛、甘草.近年来笔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10.
雷学礼 《陕西中医》2009,30(8):1011-1012
目的:观察祛风湿、通痹止痛类中药治疗痹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三痹汤(断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黄芪、川牛膝、秦艽、熟地黄、川芎、独活、甘草、姜片)治疗风寒湿痹症125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养血,祛风胜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牛膝、杜仲(姜炒)、桂心、细辛、秦艽、独活、防风,上药各6克,加生姜3片、大枣4个水煎服。本方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药方。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常用药物及药物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应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文献,运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对纳入文献中所有药物进行一维频次和二维关系分析,并将高频用药进行可视化处理,提取核心药物配伍组合。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包括46首复方、129味中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黄芪(16次,34.78%),其次为白芍、甘草(15次,32.61%);配伍组合频次最高者为白芍-甘草(9次,19.57%),其次为当归-甘草(7次,15.22%)、黄芪-当归(6次,13.04%)等。将药物进行可视化呈现后显示权重最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独活、白芍、黄芪、骨碎补、丹参、当归。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有效中药复方以益气养血药为主,以补肾、活血、祛风湿为辅,体现祛邪与扶正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治疗妇人诸疾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局方·卷九》中妇人诸疾的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设计建立原始数据库并录入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Weka 3.8软件对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及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对所得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化展示。结果《局方》中治疗妇人诸疾的高频药物为当归、甘草、地黄、川芎、肉桂、党参、干姜、白芍、白术、附子等,多属补虚药、温里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辛甘,归经多属脾肝肾。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甘草-当归、川芎-当归、地黄-当归、肉桂-当归、党参-当归;地黄-川芎-当归;甘草-肉桂-当归;甘草-川芎-当归和川芎-党参-当归等。结论《局方》治妇人诸疾方中药物的性味、归、配伍及关联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 ,探究古代中风方剂中"丹参-当归"活血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医e百"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中含丹参、当归的中风方剂,利用Excle软件建成"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药为牛膝、防风、肉桂、酒、萆薢、川芎、石斛、天麻、黄芪、附子。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为丹参-当归-防风,丹参-当归-牛膝,丹参-当归-川芎。结论古人运用"丹参-当归"活血药对时,多从加川芎、牛膝等强其原药性,加防风、牛膝增以新药性,加牛膝等减其副作用3个方面着手,对中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为临床上风湿疾病的辩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借鉴。方法收集2002年周勤秀老师所开的所有中药内服处方,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归纳并统计相关中药,分析周勤秀老师常用中药内服用药规律。结果从1000张有效处方中总结出应用频率最多的前12味中药,依次是:黄芪、白芍、当归、小红参、竹叶防风、桂枝、木瓜、细辛、秦艽、独活、附片、干姜;频率应用最多的配伍药对依次是:黄芪配桂枝,白芍配小红参,竹叶防风配当归,秦艽配独活,细辛配木瓜,附片配干姜。结论周勤秀老师常用中药功效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挖掘肾性水肿的治疗思想及用药经验。方法:从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文献中收录标准处方104首,并对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使用Liquorice软件对肾性水肿的治疗方剂进行核心处方及主要配伍药物分析。结果:治疗肾性水肿的104首中药处方中共有196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数≥15次的药物有26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猪苓、车前子、酒萸肉、山药、桂枝、川芎。核心处方组成为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酒萸肉、山药、车前子,主要配伍药物为当归-川芎-丹参-大腹皮、党参-白茅根、生地黄-芡实-金樱子,次要配伍药物为陈皮-甘草、桂枝-附子-白芍-干姜、连翘-桑白皮。结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以健脾益气药为主,配伍活血化瘀、活血利水药,佐以收涩及温通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配伍规律。方法以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维普、CNKJ、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收集的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结果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对:对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②川芎、白芷;③川芎、白芍;④川芎、当归;⑤川芎、甘草;⑥川芎、天麻;⑦川芎、柴胡;⑧白芷、细辛等。三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甘草;②川芎、白芷、甘草;③川芎、当归、甘草;④白芷、细辛、甘草等;四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白芷、甘草;②川芎、细辛、白芷、防风;③川芎、当归、白芍、甘草;④川芎、白芷、白芍、甘草等。结论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气养血为主,祛邪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骨性关节炎(OA)中药配伍应用规律及其治疗OA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OA的临床研究,采用Access 2003数据库录入纳入复方的名称、组成药物的名称和药性。计算药物的关联关系并据此建立中药配伍复杂网络,选择网络相对中心度较高的前5味药组成治疗OA的核心复方,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核心药对。查找复方中各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人类活性靶蛋白和OA相关基因,并采用IPA分析平台对靶蛋白及OA的生物学通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208首,复杂配伍网络相对中心度较高的前5味中药依次为牛膝(0.83)、当归(0.79)、甘草(0.73)、杜仲(0.71)白芍(0.71),可分为当归-白芍、白芍-甘草、杜仲-牛膝3组药对。5味中药主要有效成分靶蛋白分别为杜仲32个、牛膝16个、当归30个、白芍36个、甘草16个,OA相关基因共365个。药物靶蛋白和OA基因所形成的分子网络中包含导入基因较多、相关度评分较高的网络数量分别为核心复方8个、当归-白芍6个、白芍-甘草5个、杜仲-牛膝4个、OA 25个。分子网络整合分析显示,各药对均与OA具有共同直接作用的分子,其中CA1、NF-κB1、VDR是当归-白芍、白芍-甘草与OA共有的关键靶点。OA基因相关度最高的10条通路与各药对通路整合分析显示,10条通路中以当归-白芍影响最大,其次是白芍-甘草,杜仲-牛膝最小;药对在各自通路的关键靶点的出现率以当归-白芍最高,其次是白芍-甘草,杜仲-牛膝最低。结论养血柔肝、调和肝脾中药配伍原则对OA有更强的干预作用,其核心药对当归-白芍、白芍-甘草、杜仲-牛膝可能通过不同分子或通路,从细胞增殖、凋亡、机体免疫、代谢等多个方面综合发挥对OA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对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方法:选取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最小支持度 0. 15,最小置信度 0. 6)对所收集的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验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选出15位名家302诊痛经医案216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出现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赤芍、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置信度前5位的二联药物分别是当归-肉桂、当归-香附、当归-吴茱萸、当归-熟地黄及当归-川芎;置信度前5位的三联药物是当归-川芎-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置信度前5位的四联药物是当归-川芎-白芍-甘草、当归-川芎-香附-白芍及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结论:痛经最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其最重要的治法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