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靶控输注麻醉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iled infusion,TCI)是麻醉技术的一次革命,尽管问世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麻醉。靶控输注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诱导和恢复平稳、迅速,通过调节效应室(血药)浓度使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然而,随着广泛地应用和深入的研究,TCI也有一定限制或缺点。  相似文献   

2.
麻醉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中高风险的专业之一。作为麻醉医师,我们在保证每一位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这一点是我们每个麻醉医师都必须认识到的,即使你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过错,但仍有可能发生麻醉意外,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的麻醉工作中。在基层医院麻醉专业人员组成结构中大部分是初级人员,学历低、素质低,  相似文献   

3.
药物的剂量和剂型是影响麻醉起效的关键因素;生理因素中,心排血量及靶器官的血流分布对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效应影响至关重要;肺参与了某些药物的摄取;在靶器官,药物的分布、效价强弱以及药物在受体水平的相互作用均影响麻醉药物的起效。  相似文献   

4.
瑞可福麻醉效应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瑞可福与异与异酚的临床麻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刮宫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瑞可福与异丙酚组。麻醉中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的入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循环和呼吸指标的改变以及麻醉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循环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可福的麻醉效能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与异丙酚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闭环控制麻醉给药用于全静脉麻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环控制麻醉是通过前一指令执行后的效果反馈调控麻醉药输注泵的输注速率,从而调节麻醉深度的给药技术和方法。它实现了对麻醉效应的直接控制,使麻醉结药真正实现了个体化。闭环控制麻醉系统不仅包括控制器和执行器,还包括麻醉效应反馈指标及其设定点。由于目前对麻醉的认识仍然有限,以及由于真正能反应麻醉状态的监测指标仍然缺如,所以至今闭环控制全静脉麻醉仍只是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用术期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因素很多,其中麻醉是否影响凝血功能和如何影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不同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多数麻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凝血功能;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相比有促进凝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G蛋白与其他细胞内蛋白质形成信号传导分子网络,产生瀑布效应,调控一系列细胞功能。它是体内激素对新陈代谢和专血管系统调节作用的基础,也是一些神经递质、神经肽对脑功能调节作用的基础,并参与麻醉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芬太尼与吸入麻醉药的合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芬太尼能降低吸入性麻醉药的MAC,增强麻醉效果,在一定剂量芬太尼麻醉时,其作用呈剂量或浓度效应相关反应。当芬太尼高达一定浓度时,其吸入性麻醉药的MC不再进一步下降而出现封顶效应。本文概述芬太尼对各种吸入麻醉药MAC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似熵: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麻醉学发展150多年以来,由于肌松药的应用、全麻药物的更新及全身麻醉技术的发展,早期根据临床体征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已不适用,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标准一直悬而未解,甚至给全身麻醉定义也不简单。1987年Prys—Roberts提出全身麻醉是一种由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能抑制躯体和内脏的感觉成分;而意识的消失是全或无的,故全麻不存在深度。低浓度的吸人或静脉麻醉药即可消除意识,判断麻醉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确保病人没有回忆。也有学者认为麻醉深度的监测确切地说是麻醉意识深度的判断,至于镇痛、肌松、自主反应的抑制不是麻醉的组成部分,应视为麻醉必要的辅助措施。至于意识是全或无的还是渐变的目前也无定论,可以认为不管其怎样定义,我们应该认识到麻醉是有恰当、过量和不足之分的,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根据病人体征、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但各有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作为金标准。1998年BIS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监测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指标,进入临床应用和研究阶段。近来国外有人用近似熵(ApEn)对脑电图进行计算处理后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其实质和BIS一样也是脑电图的蛤测,只是处理方法有异。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对新出现的监测方法一近似熵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麻醉时麻醉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情况下,麻醉药物的选择对神经外科手术的过程和患者的转归并无决定性影响。深入理解CNS的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和麻醉药物对大脑的影响,掌握熟练的麻醉技术,才是决定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闭环控制麻醉是通过前一指令执行后的效果反馈调控麻醉药输注泵的输注速率,从而调节麻醉深度的给药技术和方法。它实现了对麻醉效应的直接控制,使麻醉给药真正实现了个体化。闭环控制麻醉系统不仅包括控制器和执行器,还包括麻醉效应反馈指标及其设定点。由于目前对麻醉的认识仍然有限,以及由于真正能反应麻醉状态的监测指标仍然缺如,所以至今闭环控制全静脉麻醉仍只是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要赶快将复合麻醉的经验转化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赶快将复合麻醉的经验转化为理论靳冰*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快半个世纪。麻醉学科在老一辈带头人的努力下,培养了一支迅速成长的专业队伍。他们历经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方法,如静脉普鲁卡因、针刺镇痛、中药麻醉、乃至今天的静吸复合,实施的例数之多,是一些国外同行...  相似文献   

13.
麻醉用药与超敏反应陈伯銮作者单位:05007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晚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几近增加15倍之多。据报告在麻醉下发生严重药物反应的1585例中,有52%是属免疫性反应,且女∶男为3∶1。因此反应而致死病人数约占麻醉意外死亡的4.3%。...  相似文献   

14.
对重危病人手术选择麻醉方法具有特殊的要求,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报告其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5.
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稀释是术中常用的减少自体血丧失和异体血输注的方法 ,但血液稀释会引起血液动力学、血液成分和机体内环境的变化 ,从而对麻醉中所用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就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以便在临床麻醉中更好地掌握药物体内过程的规律和预测药物的时效。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血液稀释后血浆蛋白的浓度会随血液稀释的程度而下降 ,麻醉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麻醉药来说 ,其游离药物浓度对血液稀释引起的血浆蛋白的变化很敏感 ,故药物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价了兔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时,可乐定对阻滞效果和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18只白兔随机分为利多卡因对照组(1组)、肾上腺素组(2组)和可乐定组(3组)。采用盲法硬膜外分别注射上述三组药物。结果显示,可乐定能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降低血清利多卡因水平。其作用类似于肾上腺素,可能是可乐定通过作用于脊髓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镇痛效应和/或发挥α2受体介导的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数麻醉医生认为,人体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有机体.事实上,机体的许多方面因为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而会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近日节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节律,对动植物乃至人都有诸多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对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时,近日节律对麻醉药物作用的这种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与芬太尼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芬太尼(F)和氯胺酮(K)的相互作用。方法:催眠:测定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发生率和持续期;镇痛:小鼠热板法、电刺激法的扭体法;LD50测定:小鼠序贯法;血压测定:兔直接插管法;呼吸频率测定:兔游离剑突法。结果:F加强K的催眠、镇痛痛效应和呼吸抑制作用,拮抗K的升压反应。除非剂量太大,F对小鼠静注K之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F可增强K的麻醉作用,减轻K的升压反应,二者组成复合麻醉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麻醉药物可直接影响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临床应用中除应考虑某些药物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外,也应知晓部分麻醉药物所具有的抗炎效应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麻醉药物起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剂量和剂型是影响麻醉起效的关键因素 ;生理因素中 ,心排血量及靶器官的血流分布对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效应影响至关重要 ;肺参与了某些药物的摄取 ;在靶器官 ,药物的分布、效价强弱以及药物在受体水平的相互作用均影响麻醉药物的起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