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Bell''''s面瘫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系统评价针灸促进Bell s面瘫康复和减少其远期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 LINE、EMBASE、LIL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ochrane肌肉疾病组注册组资料库 ,检索时间截止至 2 0 0 2年 12月 ;同时检索其它相关灰色文献 ,获取所有涉及针灸治疗Bell s面瘫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而后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 ,评价其方法学质量 ,并从中提取患者基本情况、干预措施、终点指标和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有 3个小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合计 2 8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但因其在试验设计、报道上存在明显缺陷 ,以及试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不符合Meta分析条件 ,因而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 ,针灸治疗Bell s面瘫有一定疗效 (P均 <0.0 1)。结论 针灸治疗Bell s面瘫有效 ,但入选的 3个随机对照试验规模小 ,质量不高 ,降低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开展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针灸治疗方案与物理治疗方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患者的有效率、治疗次数、治疗前后Oswestry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探讨经济、有效的下腰疼痛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00—06/2003—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成针灸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进行对照研究。针灸组采用针刺双肾俞、双大肠俞、阿是穴、双委中(或承山)、双昆仑、双复溜等7对穴,配合艾条悬灸命门穴、腰阳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疗法(包括光、电、热等)处理。经4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疗效有效率,Oswestry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变化,治疗有效患者治疗次数及6个月随访后的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Oswestry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变化[治疗前、后针灸组分别为(38.58&;#177;5.00),(11.55&;#177;3.24)分;对照组分别为(40.24&;#177;5.80),(18.83&;#177;5.24)分],治疗有效患者治疗次数(针灸组为13.8&;#177;5.3,对照组为17.0&;#177;4.3),及6个月随访后的复发率(针灸组为14%,对照组为42%)比较,针灸组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治疗中,就物理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热、光治疗与针灸治疗,推荐选取针灸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3.
<正>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猪瓣极少形成血栓,血液动力学性能良好,但遗憾的是耐久性差。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猪瓣膜移植术患者瓣膜功能丧失及再手术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病人:1970年3月至1981年12月该院有574位瓣膜替换术患者出院。其中单纯主动脉瓣替换(AVR)161人;单纯二尖瓣替换(MVR)413人。所用瓣膜是经戊二醛保存的Hancock猪生物瓣。对病人随访时间为2~13.6年(平均5.6年)。随访累加时间是3 177病人年(AVR组756病人年,MVR组2 421病人年)。随访到1984年3月的占97%。  相似文献   
4.
目的:膝骨关节炎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应用各种非手术疗法评价其在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不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的Ovid全文数据库March25,2004和Cochrane数据库2004,同时纳入了已经证实的随机对照实验和相关综述。搜索关键词包括: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安全性,非手术疗法,随机对照实验等。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纳入关于评价膝骨关节炎治疗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非阿司匹林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共16组纳入系统评价,涉及了8种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共6组,包括1689例患者被纳入了研究,平均年龄60.8岁,男25%,女75%。葡糖胺分别与安慰剂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共16组纳入评估,共有2029例患者参与了试验。另外透明质酸和中草药分别有26组和5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了系统评价。非药物治疗中运动锻炼共有17组随机对照实验共2562例纳入系统评价;其他物理疗法中共有28组1453例患者纳入系统评价。资料提炼:根据关键词,共收集到相关文章89篇,因部分文章不符合标准,或相互引用,排除35篇,引用文献30篇。资料综合: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的疼痛,缓解功能障碍,促进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修复关节结构,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种类的药物在骨关节炎的不同阶段疗效不同。体育锻炼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疼痛耐受,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减轻疲劳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冷疗对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减轻肿胀,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方面都有效,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上各有优缺点。结论:非类固醇抗炎药、葡糖胺、透明质酸、肢体锻炼、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肌肉电刺激疗法等方式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有着不同的优点,但是针灸和中医药因缺乏统一的结果评估标准,故疗效不确定,尚需更多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预测显得尤为重要。ABCD^2评分法被认为是对TIA患者进行脑梗死危险性预测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方法。本次研究使用ABCD。评分标准.回顾性分析176例TIA患者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从而评估该方法预测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张灵芝  吴滨 《工企医刊》2002,15(6):122-122
我院自1997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患儿26例,经积极治疗,细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26例按临床分度:轻度6例,中度12例,重度8例。一般表现为四肢、臀部、面颊及全身硬肿,皮肤呈暗红色,严重者为青紫,全身冰冷,体温不升,哭声无力,吸吮困难,活动少。合并症:肺炎,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颌肿瘤及颌周恶性肿瘤经下颌骨副孔浸润传播的途径模式以及治疗下颌肿瘤及颌周恶性肿瘤时下颌骨合理的切除方式。方法:在10-2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下颌骨副孔的数量及分布规律,并对26例下颌骨肿瘤病人采用适当的下颌骨手术切除方式。结果:下颌骨内侧面着色副孔的出现率比外侧面的多;在外侧面,下区上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在内侧面,下区中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临床手术26例,术后追踪随访23例,19例手术后局部未见肿瘤复发,5年生存率76.9%。结论:(1)下颌骨肿瘤,颌周恶性肿瘤对下颌骨的浸润蔓延与下颌骨副孔密切相关;(2)彻底阻断肿瘤可能经副孔传播的途径,对建立一个真正“安全”的外科手术切缘,对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预后的控制均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是由于曲霉孢子的吸人,随后形成的菌丝与气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机体对曲霉抗原的超敏性,进而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出现支气管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临床上表现为哮喘样发作,反复的肺部浸润及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腭裂整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住院的32例2.5~6.0岁腭裂患者施行腭裂整复手术;观察该方法术中出血、伤口愈合并进行语音评价.结果 手术效果好,该手术方法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3 ml、伤口一期愈合率98%,语音清晰度评定86%达1级或2级.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使腭裂整复中肌肉得到充分解剖分离,减少损伤,并保证肌束的良好对位,因而更好地恢复腭部的解剖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观察了针刺对肿瘤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低下(18.8±6.6IU、31.3%±8.8%),针刺后,可明显改善和提高(26.1±9.6IU)、(50.8%±12.8%),针刺组针刺后与针刺前自身对比及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这一结果认为:其机理与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说明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