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变化,对7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发病第3天)、亚急性期(第15天)及恢复期(第30天)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t-pA和PAI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亚急性期t-pA明显升高,PAI明显降低;恢复期t-pA明显降低,PAI明显升高(P<0.01)。结论:测定恢复期血浆t-pA及PAI水平,有助于对血栓前状态的了解,并对预测脑血栓形成的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g1在体外能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静脉内给药显示:三七皂苷-Rg1 30、60、120和240 mg.kg-1组能降低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强血浆t-PA活性,而且本品还能降低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够有效对抗由于PAI-1活性增高和t-PA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血栓,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T-1)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t-PA和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DR组血浆t-PA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PAI-1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t-PA低于对照组(P<0.05)及PAI-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有纤溶功能损害,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对DR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因AECOPD人院的患者203例作为AECOPD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t-PA及PAI-1含量.结果 AECOPD组血浆t-PA含量为(4.4 ±4.1)μg/L,正常对照组为(7.3±1.4) 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ECOPD组血浆PAI-1含量为(42±14) μg/L,正常对照组为(19 ±9) 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导致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血浆t-PA及PAI-1含量测定对早期发现AECOPD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彩云  王敏  张光 《河北医药》2012,34(12):1793-1795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正常足月新生儿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含量,比较三者间t-PA、PAI-1和t-PA/PAI-1的区别,为临床上早期发现溶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测34例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30例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同龄健康新生儿血浆t-PA、PAI-1,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外周血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HDN组与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及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 、PAI-1均明显升高,其中以t-PA增高更为明显,t-PA/PAI-1显著升高(P<0.01);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t-PA、PAI-1明显升高,t-PA/PAI-1显著升高(P<0.05);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PAI-1、t-PA/PA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PLT降低(P<0.01).结论 HDN患儿存在纤溶与抗纤溶作用的平衡失调,且与溶血的程度密切相关,溶血程度越重越明显;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血小板在新生儿溶血病凝血功能检测方面敏感性较t-PA、PAI-1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组方对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家兔血浆有显著作用的药方。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不同三七皂苷组分在体外对家兔血浆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新配方和三七总皂苷相比,有一个三七皂苷配方能提高血浆t-PA活性水平,另一个三七皂苷配方抑制血浆PAI-1活性。结论改变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单体的含量,所得配方在功效上有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陈莉  颜晓芳 《海峡药学》2010,22(12):109-111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3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I-1)、纤维蛋白原(Fg)。结果治疗前两组纤溶指标没有区别,治疗后治疗组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血浆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以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计算PAI-1/t-PA,并进行UAE、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肌酐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t-PA活性显著降低(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PAI-1/t-P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量蛋白尿组患者PAI-1/t-PA比值最高;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AER与PAI-1/t-PA比值呈正相关,其中以微量白蛋白尿组最为明显(r=0.542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纤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纤溶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肝炎后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以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50例正常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原物抑制剂(PAI-1)的血浆水平.结果:患者组GMP-140、β-TG及t-PA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P<0.01);PAI-1水平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失代偿组显著低于代偿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体内血小板不断激活,纤溶活性逐惭增强,预示着有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