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治疗,试验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和体征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7 d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对照组为42.86%(15/3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评分,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等眼部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对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治疗后的眼部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口服温肺止流丹,西药对照组30例,口服西替利嗪。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肺止流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肺变应性鼻炎气虚寒型的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肺止流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19%,对照组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OS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温肺止流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锋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84-885
目的:研究温肺止流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r-干扰素(IFN-r)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药治疗组口服温肺止流丹.西药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4、IFN-r水平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成人做比较.结果:温肺止流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r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其可降低IL-4水平,提高IFN-r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温肺止流丹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4、IFN-r的水平而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温肺止流丹合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止流丹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杨建莲  张晨  李慧佳  王旭 《新中医》2023,55(5):191-196
目的:观察中药鼻宁方纱条填塞鼻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观察组采用中药鼻宁方纱条填塞鼻腔治疗,2组均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应性鼻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及患儿鼻分泌物中炎性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数(EOS)计数水平、患儿空腹外周血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鼻部各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部各症状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3 (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分泌物IL-4、IL-13水平均降低(P<0.05),IL...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肺益气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Th17/Treg平衡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温肺益气方剂量)和观察组(100%温肺益气方剂量),每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评价AR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IL-2、γ-干扰素(IFN-γ)、IL-4、IL-5、IL-10、IL-17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43例、观察组46例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鼻痒、喷嚏积分、VAS、RQLQ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流涕、鼻塞、下鼻甲肿胀积分、外周血EOS计数及Ig E水平、血清IL-4、IL-5及IL-17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下鼻甲肿胀积分、VAS、RQLQ评分、外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自拟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对照组(20例)口服酮替芬。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情况,并与1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①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分泌物EOS计数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干预治疗效果,探讨培土生金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2组用药前后的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症状病情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地干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能降低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水平,此为培土生金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肺健脾汤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肺气虚寒证)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P物质(SP和外周血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次/d;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1。观察组采用温肺健脾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4个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和2个眼部症状(眼痒、流泪)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鼻腔体征评分和鼻气道阻力测量,进行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SP水平,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眼痒、流泪及主观症状总分和鼻腔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QLQ量表除睡眠和情感外,其他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S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IgE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L-4,IL-5,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阻力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肺气虚寒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减轻过敏反应,从而起到对AR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肺黄芪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 mg)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侧鼻腔1揿,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联合补肺黄芪汤加减(每次1/2剂,每日2次),均连续治疗15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鼻炎患者生命质量调查量表(RQLQ)、鼻炎患者主要症状量表(TNSS)、鼻呼道阻力指数(NAR)、中医辨证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中医证状)评分。检测两组鼻腔分泌物中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血清免疫炎性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33(IL-33)]的水平。观察研究期间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63/65),高于对照组的81.5%(5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3,P<0.05)。观察组治疗后RQLQ、TNSS、NAR、中医证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分泌液中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IP、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EOS、IgE、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O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肺黄芪汤加减联合针刺可明显缓解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肺健脾方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2例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肺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证候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鼻腔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1%(83/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53%(66/91)](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躯体疼痛、情感角色限制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EOS百分比、S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健脾方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不仅能调节免疫功能及炎性状态,而且可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属于中医“鼻鼽”范畴。现就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论治王士贞等[1]将鼻鼽分为4型。①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用温肺止流丹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②脾气虚弱,清阳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加减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80例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加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止流丹加减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鼻炎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E)、CD4+、CD8+、CD4+/CD8+水平和鼻腔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鼻炎症状评分、RQLQ评分及IL-4、IL-5、IL-17、IgE、CD8+、EOS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IL-2、IL-10、IFN-γ、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调节Th1/Th2、Th17/Treg、CD4+/CD8+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6.
尹静  夏清丽 《新中医》2023,55(11):72-76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联合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肺止流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鼻部症状积分、眼部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鼻部症状积分、眼部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7、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免疫球蛋白(Ig) E、IgG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IL-35、CD4+水平及CD4+/CD8+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IL-5、IL...  相似文献   

17.
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IgE和EOC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血清总IgE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的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PAR患者升高的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从而纠正患者的超敏体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敏水滴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药效。方法以卵清白蛋白致敏大鼠制做I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鼻敏水组、药物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测定其鼻黏膜组胺含量、鼻分泌物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行为学积分,给药后鼻敏水组、药物对照组行为学积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鼻敏水组积分低于药物对照组(P<0.01);鼻敏水组和药物对照组鼻黏膜含量、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鼻敏水组和药物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鼻敏水组和药物对照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记数、总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鼻敏水组和药物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敏水滴鼻剂能降低实验性大鼠鼻黏膜组胺含量,抑制或降低其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记数,提示鼻敏水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小青龙汤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对照组单纯予氯雷他定糖浆。2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IL-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症状不适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RQLQ)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不适程度VAS评分、RQLQ评分、EOS计数及血清IgE、炎性因子(IL-4、IL-5、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氯雷他定糖浆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肺气虚寒型AR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观察组给予温肺止流丹,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rhino 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中医辨证肺气虚寒型评分(中医量表);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EOT)]的含量;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1. 5%(54/59),高于对照组的82. 5%(47/57)(P 0. 05);观察组患者RQLQ,TNSS和中医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FN-γ,IL-33)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 E,EO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EO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头痛、口干、乏力、皮疹、心悸、消化不良和肝酶升高)发生率1. 7%(1/59),低于对照组的19. 3%(11/57)(P 0. 05)。结论:温肺止流丹可明显改善肺气寒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