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周德安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治病先治神"的学术理论,针灸安神方、治痰方、补中益气方,以及临床常用中药方剂组成与应用的分析,总结周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从针刺、中药不同角度分别总结选穴和用药的规律,发现周老师治疗该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从治痰、治风入手,辅以清热、养阴;同时提出中医药治疗对预防病情反复、及时控制病情有重要的作用,指出中医药将成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周德安针药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慧林  夏淑文 《北京中医药》2010,29(12):898-900
通过对周德安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治病先治神"的学术理论,针灸安神方、治痰方、补中益气方,以及临床常用中药方剂组成与应用的分析,总结周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从针刺、中药不同角度分别总结选穴和用药的规律,发现周老师治疗该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从治痰、治风入手,辅以清热、养阴;同时提出中医药治疗对预防病情反复、及时控制病情有重要的作用,指出中医药将成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魏小维教授于临床中应用涤痰汤化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从痰论治疑难杂病小儿癫痫、抽动障碍颇有疗效,并附临床病案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朱瑛  唐彦 《光明中医》2011,26(4):642-64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抽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西医治疗有诸多不足。而中医认为本病病变累及五脏,阴虚阳亢,风动痰扰是主要病机特点,治疗重在调理脏腑阴阳,熄风化痰兼以开窍安神,中医辨治本病有独到之处,既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又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条治疗本病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熄风涤痰制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加味熄风涤痰制动汤治疗;对照组60例,用熄风涤痰制动汤配合西药维思通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熄风涤痰制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与熄风涤痰制动汤配合西药维思通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痰瘀同治法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治法是为痰瘀同病而设的主要治疗方法。痰瘀同病是指同一病症中痰浊与瘀血共同为病,被广泛用于阐明胸痹、中风、黄疸、积聚、癫痫等疑难重症某些阶段的病机,并为治疗这些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痰瘀均为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并且痰可致瘀,瘀亦可致痰。痰瘀均为津液所化,阴性凝滞,互相影响,胶结难化,故痰瘀必须同治,即治痰必治瘀,瘀去则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则瘀易除,痰瘀同治则二者均易清除,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痰与心脑血管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五脏之病,俱能生痰"的理论,探讨痰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其病机特点、证治法则.认为五脏系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从五脏系统调控是防治一切痰病的根本;从五脏系统调控心脑血管病痰证的具体措施包括从五脏治痰、从五脏调理、改变痰浊体质等.  相似文献   

8.
李三妮  宫硕  周正 《环球中医药》2023,(11):2297-2299
抽动障碍在临床上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情多变,这些特点与伏邪致病相吻合。根据伏邪致病特点分析伏邪导致抽动障碍发生的病机,认为先天伏邪是抽动障碍发病的根本,风痰伏邪是抽动障碍发病的基础,外邪引动是抽动障碍发病的诱因。结合临床以补虚祛邪为总治疗原则,补虚从补先天,益后天—健脾、益肺、补肾出发;祛邪从祛除伏风、伏痰论证,预防抽动障碍的复发,以期为其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脾虚生痰”源于中医学传统理论,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导致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与脾虚生痰密切相关。调理脾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都至关重要。结合脾虚生痰相关理论研究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从脂质代谢、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三个方面探索了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6):815-816
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进展,临床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疗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指出抽动障碍以肝风内动为基础,与风、痰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但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标准,今后应提供更多的实验及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难治性抽动障碍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痰论述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痰症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失健运而生痰浊,痰以致瘀,痰瘀互结是形成高脂血症的病机.治疗高脂血症,以化痰活血之法为主导,配合调健脾气,以杜绝生痰之源,再根据症情所需,配合它法.除辨证施治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再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情志眩晕系与情志密切相关的眩晕,常以情志不舒伴头晕目眩为主,临床发病率高,中医认为痰是情志眩晕重要致病因素,文章总结许凤全教授从痰治疗情志眩晕经验,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情志眩晕提供思路方法。方法 根据情志眩晕不同阶段及病机,择治痰六法:调肝运脾化痰法;补肺散结消痰法;转枢调气涤痰法;温胆和胃散痰法;补肾宁志运痰法;祛瘀通络破痰法。结果 情志眩晕具有由气致痰、由痰化热、因痰兼虚、痰瘀互结的病机发展趋势,依病机及病期择不同治痰方法辨证施治,随证立方,随病用药,疗效肯定。结论 情志眩晕治痰六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辨证治疗心身类疾病效如桴鼓,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熊磊教授认为风邪留伏、痰瘀互结、风动痰扰是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风邪留伏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夙根,临证治疗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急性发作期病势急,实证为主,根据患儿风、痰、火邪的偏重程度分别予平肝息风、清热涤痰、疏风清热;慢性持续期病程长,虚证为主,根据脾虚、阴虚、血虚不同分别以健脾养肝、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主。同时根据抽动部位加减化裁,并注意兼顾共患病。  相似文献   

15.
陈克进教授认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痰瘀互结已成为导致眩晕的主要病机。治疗此类眩晕仅单用化痰或祛瘀之法都难以将病邪尽除,而应化痰健脾、活血化瘀兼备,佐以调理脏腑气机,重视疾病的预防,临床方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病程缓慢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睡眠障碍疾病,其致病特点与伏邪高度吻合。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其病机及治法,认为在病机方面本病以先天正虚为本、痰瘀内伏为标、外邪七情为因。治疗上既要立足于本虚,根据肺、脾、肾三脏虚损的不同,合理选用滋养之品,在培护正气时防止产生及引触伏邪;同时又要着眼于痰瘀,清除已生伏邪,运用化痰祛瘀药物时注重调理肝肺之气。以期为临床中OSA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医从肝风、痰风论治,在临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现结合历代文献将抽动障碍辨治阐述如下。1从肝而论,治从风痰关于抽动症状的治疗,早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即有记载:"肝有风则目连劄,得心热则搐……用泻青丸以治肝,导赤散  相似文献   

18.
抽动障碍属中医“瘛疭”“肝风”“痉证”等范畴,病情迁延,时发时止,呈“发作→缓解→平稳→再发作→再缓解”的过程,这与伏邪致病的发病特点相吻合,推测瘀血内伏是抽动障碍的潜在致病因素。瘀血内伏于经脉,又由外感或情志等因素引动肝风,内外合邪,而致抽动。伏瘀与肝风互结,变幻多端,凝滞留恋,使抽动反复迁延。本文以血虚血瘀,肝亢风动证和肝风内动,痰瘀互结证2个证型为例,展示了以“瘀血内伏”理论治疗抽动障碍的确切疗效。案1患儿久病血虚致血瘀,经情绪刺激引动伏瘀,肝风内动而致抽动,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兼以平肝安神药物,在养血祛瘀的基础上平肝息风,镇静安神。案2患儿抽动日久,缠绵难愈,病情较重,病机演变复杂,肝风内动,气机逆乱,痰瘀互生,阻滞经脉清窍,引起抽动,治疗以定痫丸为基础,祛瘀化痰,平肝息风,抽动缓解后以调理脾胃之法扶正以固本。基于瘀血内伏理论,治疗时在调节脏腑机能的基础上施以化瘀药,能明显减少抽动复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王孟英痰证论治的经验作了初步探析,从“痰”的成因与病机,痰症的治疗两大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他广泛应用涤痰法治疗各种疾病,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痰浊痹阻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痰、瘀同源互化,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进程。瓜蒌皮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等作用。然而,目前其相应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阐明。本文针对冠心病痰浊痹阻的病机,提出瓜蒌皮注射液“从痰论治,痰瘀同调”的治疗理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舒张冠状动脉,保护内皮细胞,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