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胃食管反流症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疼痛、烧心、泛酸、咽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的疾患,属中医学吐酸、中酸、吞酸等范畴。我们以清热降逆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心得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
中医将胃食管反流病归属“吐酸”“呕苦”“吞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该文从湿性濡滞的角度出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展开讨论,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反胃""胃脘痛""胸痹""梅核气"等范畴。试述古方左金丸方义及采用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心得体会,为左金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吞酸"、"吐酸"、"梅核气"等范畴,GERD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董湘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近三十年,对心理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吾有幸从师董教授,现就导师治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噎膈”、“胸痛”、“吐酸”等病证范畴。现将该病的分型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汪武生  吴国清 《中医杂志》2011,52(8):697-698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的症状或并发症,包括了食管黏膜破损或无破损等情况。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属于中医学"吞酸"范畴,病机为肝郁  相似文献   

7.
吐酸病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是一类以泛吐酸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诸逆上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吞酸"、"吐酸"病名,其论述的表现与西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反酸表现大致相似.笔者采用平衡罐疗法联合胃病3号方治疗吐酸病(湿热蕴结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反食、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咽喉异物感等不同症状,祖国医学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位病机,多将其归为吐酸、吞酸、食管瘅等范畴。主要病变部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胆等脏腑有着重要联系。任顺平教授从木土关系中归纳出治疗应以平衡肝胃关系为首要,辅以调和胆胃关系,同时通降胃气,三者结合对于  相似文献   

9.
田德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娟  金基成 《中医杂志》2004,45(8):578-579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口苦、呕吐苦水,以及嗳气、上腹饱胀、咽部不适等.与中医学之吐酸、吞酸、呕胆、胆瘅、结胸、呕吐、嘈杂、梅核等相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德禄教授临床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现总结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反酸烧心,咽中梗阻,胃脘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何明倩  陶琳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67-137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其应归属"吐酸""嘈杂""食管癉"范畴,该病病位在食管和胃,临床多从脏腑辨治,但该病与三焦功能密切相关,涉及上、中、下三焦,三焦逆乱、清浊失调致病,本文将从三焦病机及三焦治疗角度对GERD进行阐述,并浅析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异同,为临床从三焦辨治胃食管病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孙川 《家庭中医药》2019,26(7):38-39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有时还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至食管,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在pH≤4时具有水解活性,损伤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饱食或脂肪餐后发作,症状往往在卧位或前屈时加重。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吞酸、吐酸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打嗝、呃逆、烧  相似文献   

14.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中的一型,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共同结果。该病与中医学“吐酸”、“噎膈”、“呃逆”、“梅核气”、“胸痹”等证类似,特别与“吐酸”证具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6)
胃食管反流病与中医吐酸病相对应,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周毅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治疗经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诊疗思维和用药特点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吐酸病与肝胆脾胃等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相关,治则上应降胃气、疏肝气、宣肺气,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酸药配以促胃动力药,加上辨证施治之中药,综合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1].综合其症状,应归属于中医学"吐酸"、"泛酸"、"反胃"、"胃脘痛"、"噎膈"、"嘈杂"、"胸痛"等范畴.现代医学通过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等方式治疗,其短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该病的疗效稳定持久,逐渐得到大家公认,笔者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复习古代文献,总结胃食管反流病。古典中医称之为“吐酸”、“吞酸”、“噫醋”等,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脾胃虚弱四个方面,病机特点多有脾胃虚弱,内外之邪乘袭,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酸水泛滥,食管不利,其病位在胃与食管,涉及肝脾,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临床以热证、虚实夹杂多见,治疗有健补脾胃、清化湿热、疏肝和胃、消食导滞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傅志泉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傅志泉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当属中医"吐酸""嘈杂""反胃"的范畴。诊治上,强调寒热错杂、肝郁气滞、肝火犯胃、脾胃虚弱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以消痞调胃为治,理气和胃为要,清肝护胃取效,补气益胃建功等治法;选方用药上,惯用药对配伍,别有独到,效如桴鼓;并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调护之经验,附验案分析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胃及食管病症是指反流性胃病、反流性食管病的总称.临床均因胃动力差而致胆汁反流于胃或胃内容物反流于食管长期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西医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动力药物治疗,但易于反复.在临床上我们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为"吐酸"、"呃逆"、"呕吐"等范畴进行分型论治,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潘霜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60-66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道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且其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的实际发病情况尚不清楚,近年来我国对北京、上海两市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表明其发病率为5.77%。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烧心、反酸、胸痛、胃痛等,与中医“吐酸”“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病类似,一般可从脾胃论治,但笔者认为GERD与中医肝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