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学龄儿童贫血与生长发育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探讨贫血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随饥抽取鹰潭市6~12岁儿童350名(男、女各175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儿童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大多超过了1992年全国营养凋查的城市平均值。儿童贫血患病率平均为42.9%,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贫血男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均显著低于非贫血男赢(P〈0.05),贫血女童身高、体重显著低于非贫血女童(P〈0.05)。结论应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学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和县0-2岁儿童贫血现状,预防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1 603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02%。贫血患病率以0岁-组为高(25.82%),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16.69%,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贫血率;贫血儿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婴幼儿,身高、体重评价在均值以下者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要提高对儿童贫血危害程度的认知,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7~12岁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7~12岁儿童主要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状况,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677名7~12岁儿童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液中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结果儿童血浆维生素A浓度为(1.19±0.35)mmol/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为(132.53±12.11)g/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和可疑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分别为5.46%和35.90%,贫血患病率为12.56%,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51%和4.46%。农村儿童SVAD、可疑SVAD、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男童可疑SVAD、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童。结论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学龄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0~5岁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0~5岁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甘肃省农村1 21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用Z评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进行儿童常见病和家庭信息的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身高、体重与WHO标准比较,2岁前低于WHO水平,3岁时两者相当,3岁后低于WHO水平.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2.02%,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高;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8.31%,不同性别和各月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早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0~6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甘肃清水、康乐、古浪、陇西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共检测5 454人,男童贫血患病率8.60%,女童贫血患病率8.26%;2006~2010年不同年份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迁儿童血红蛋白均值有所提高,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儿童贫血高峰均在24月龄以内,最高峰集中在12月龄及以下,随后逐渐降低。结论:甘肃省0~6岁儿童贫血状况不容乐观,重点地区在农村,尤其针对2岁以下儿童加强贫血防治,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与贫血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泾县儿童健康监测资料,对其23所幼儿园6 867名3~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中,男童、女童的比例分别为52.5%、47.5%,身高在各年龄组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体重在5~7岁、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体重高于女童,男童身高和体重以及女童体重仅在3~4岁组低于WHO推荐参考值,其余组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参考值;3~7岁幼儿园儿童中,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5.9%;消瘦、生长迟缓、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0%、4.3%、0.1%;3~7岁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5%,以轻度贫血为主。结论安徽省泾县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状况,且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丘陵区儿童保健和指导喂养提供依据,于1989年8月对溧阳市茶亭、新昌地区594名0~7岁正常儿童进行了体格发育和贫血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标准与工作方法身长(高)、体重的测试按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血红蛋白(以下简称Hb)测定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Hb(6个月~6岁)低于110g/L时诊断为贫血。2.结果分析594名儿童体重达均值以上者233例,占39.2%;体重<(?)-2S者62例,占10.4%。身长(高)达均值以上者222例,占37.4%。婴儿平均体重、身长6月龄组接近九市标准(P>0.05);8月龄组男童增加缓慢,女童与九市间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体重P<0.05,身长P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吴忠市0~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民族地区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宁夏吴忠市两区1 392名0~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7%,血红蛋白水平为(124.19±16.41)g/L;不同民族、地区、年龄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差异、儿童年龄、看护人与孩子关系以及喂养方式。结论:宁夏吴忠市0~6岁儿童贫血问题较为严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贫血的防治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某县农村地区1 026名0~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65%,贫血患病率0岁组最高,为22.75%,1岁组为15.38%,2岁组为9.47%,3岁组为11.34%,4岁组为10.53%,女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78%高于男童的11.23%(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喂养方式等均为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贫血率越低。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病率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结论农村0~5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2年散居儿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系统体检,对0~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WHO推荐的儿童体重和身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7年间散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近7年来全区0~6岁散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基本持平。<3岁儿童的肥胖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自2008年开始<3岁儿童的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3~6岁儿童。全区0~6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3岁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3~6岁儿童。 结论应将预防和控制儿童营养性贫血纳入儿童保健的重点,加强<3岁贫血儿童的营养监测管理,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婴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11.
任伟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2):195-196
[目的]探讨托幼儿童营养与贫血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4年与200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3~6岁儿童的身高、体重、贫血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与1994年比较,4岁男童、5岁男童和5岁女童的平均身高有所增加,其他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体重3岁女童与6岁女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组儿童均有明显增高;营养性贫血患病率2004年明显低于1994年。[结论]儿童营养状况的总体水平趋好,身体普遍长高,但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儿增多。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2~6岁儿童37年身高体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天津市 2~ 6岁儿童 195 9~ 1995年身高、体重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天津市195 9、1975、1985、1995年儿调资料中 2~ 6岁 5个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 7年间 2~ 6岁儿童身高、体重均值变化趋势 :各年龄组男女童身高均值及 2岁~、3岁~组男女体重均值呈平稳增长趋势 ,4~ 6岁组儿童体重均值呈明显增长趋势 ,尤其是第三阶段。除 1975年 2岁~组男、女童体重、1985年 3岁~组女童体重、4岁组~男童身高、体重出现负增长外 (P >0 .0 5 ) ,其余均为正增长。 3 7年间男童身高均值增长 3 .93~5 .42cm、女童 3 .11~ 6.40cm ,男童体重均值增长 0 .65~ 3 .0 2kg ,女童 0 .5 8~ 3 .0 8kg。  【结论】 儿童体格生长在遵循着自然增长规律的同时 ,与其生活环境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营养等 )密切相关 ,并对儿童体格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只要儿童处于安定的社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中 ,体格生长的潜力必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藏萨迦县7岁以下藏族儿童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西藏萨迦县7岁以下儿童进行身高(身长)、体重测量及健康检查,并在6月~6岁儿童中随机选择部分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其贫血状况。以WHO儿童身高、体重参照值为标准评价营养不良状况,并以其推荐的贫血标准,校正海拔高度后来诊断贫血。结果 调查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30.31%,低体重率为28.87%,男童生长迟缓率及低体重率均高于女童,按年龄分析,1~2岁年龄段幼儿患病率最高;贫血的患病率为48.22%,男童与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析,0.5~1岁年龄段婴儿患病率最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调查地区7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及贫血情况普遍,今后应重视藏族儿童的科学喂养知识宣教及儿童保健,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阿勒泰市3岁以下哈萨克族小儿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符合研究标准的793名哈萨克族小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基本信息、血样本和饮食习惯等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岁组、2岁组和3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依次为65.5%、75.4%、52.9%;血红蛋白(HGB)在各年龄组内的水平依次为(101.80±18.95)g/L、(95.80±18.81)g/L、(106.00±21.81)g/L;混合喂养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单纯母乳喂养儿童;饮用自来水/渠水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饮用井水的儿童;习惯经常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很少或不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习惯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冬至菜的儿童的患病率低于极少食用者。添加辅食时间在0—3月内、3~6月内、6—9月内和9~12月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5.9%、64.3%、70.3%和77.4%。结论阿勒泰市哈萨克族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高,HGB水平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儿童贫血与其特定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有较大关系,早期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营养状况,为改善儿童的膳食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定州留早镇0~6岁儿童865例,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来评价贫血患病状况,血清白蛋白用于评价蛋白质的营养状况.结果 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0.74%~27.40%,波动范围较大,主要是0~1岁贫血率偏直,轻度营养不良3例,患病率为0.36%.各年龄组儿童血清白蛋白均值基本接近标准或高于标准.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岁儿童贫血率偏高,蛋白质营养状况不佳.应尽早对相关人群及其家长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厦门市海沧区6个月~5岁儿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贫血状况,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9 481例6个月~5岁儿童的Hb值、贫血发病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海沧区6个月~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0%(660/9 481),6个月~1岁组发病率最高,占该组儿童20.7%(341/1 647),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1)。6个月~5岁儿童Hb平均含量为(125.64±11.043)g/L, 6个月~1岁组Hb水平最低,Hb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同年龄儿童Hb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无性别差异(P>0.05)。流动儿童Hb水平低于户籍儿童,贫血患病率9.0%(429/4 754)明显高于户籍儿童4.9%(231/4 727),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海沧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全国调查的平均水平,贫血好发年龄为婴儿期,应重点加强婴儿贫血防治工作;流动儿童贫血发病率较厦门市户籍儿童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汤晨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69-970
了解2012年武进区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发生率,为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常州市武进区城乡32所幼儿园共计13403名儿童,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武进区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23.90±9.84) g/L,男童高于女童,大班儿童高于中班和小班儿童,城区儿童高于乡镇和农村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51%,大班儿童(4.38%)显著低于小班(5.70%)和中班儿童(6.44%)(P<0.01);城区(3.57%)、乡镇(5.68%)和农村地区(7.89%)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78,P=0.000).结论 常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水平不高.应针对农村地区以及中小班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8.
0~2岁儿童低血红蛋白与铅中毒对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铅中毒、低血红蛋白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在城区初级保健门诊随机对201例0~2岁儿童检测血铅、血红蛋白及发育指数。采用CDCC量表,通过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l)评估儿童智商状况。结果:血铅≥100μg/L32例,占15.92%,其MDI均值为(94.18±9.49),PDI均值为(91.43±10.70)。正常对照组MDI均值为(106.18±16.24),PDI均值为(94.42±12.55),两组相比智力发育有明显差异。血红蛋白≤110 g/L 24例,占11.94%,均为轻度贫血,其MDI为(102.25±16.50),PDI为(88.95±11.33),两项指标均为低水平,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与轻度贫血相比,铅中毒更能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落后,低浓度铅中毒与贫血相关性尚不明显。【关键词】血红蛋白铅中毒婴幼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章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宁市6所幼儿园1 182名3~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 西宁市3~6岁儿童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27.84±13.65)g/L,男童略高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贫血检出率10.15%.[结论]在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调整儿童饮食结构,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可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广西12县壮、汉族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广西12个县0~6岁壮、汉族儿童生长发育现状,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西12个县23826名0~6岁壮、汉族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发育情况;用Z评分法评价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结果]0~6岁壮、汉族儿童各项生长指标随年龄而增长,以小年龄组生长最快;同年龄的男童体重、身高均值大于女童(t均>2.000,P均<0.05),同年龄、同性别壮、汉族0~6岁儿童生长发育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个月内男、女婴儿WAZ、HAZ均值接近WHO标准的中位数,8月~6岁的男、女童的WAZ、HAZ均值均明显低于WHO标准均值.0~6岁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为6.82%,其中3岁以下的高达8.17%.[结论]广西壮、汉族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性别差异,不存在民族差异.而在农村进行婴幼儿科学喂养的指导、促进看护人健康行为的形成、保障婴幼儿营养摄入充足、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今后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